顯示具有 漢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漢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漢語 索引

音韻
國語羅馬字
通字整理表
注音符號
國語拼音對照表
「身毒」之「身」讀「捐」

文字
論大陸簡化字
簡化合併漢字辨析(未完)
簡轉繁 人名地名原字整理
日本的簡化字——新字體

混用字辨
扎、紮
太閤(閤閣之辨)
他們不是同一字(胄冑、市巿)

其他
倉頡學習法
Win7 改用舊版新細明體
漢語分期
月分別稱
圍棋術語 中日對照

他們不是同一字(胄冑、市巿)

中國字裏有一些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的字(比如大家較為熟知的「己已巳」、「戍戌」等),事實上是不同字,甚至從古字形來看,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只不過是在字形演變中變得相像,這或許可以算是文字上的「演化趨同」吧。以下介紹幾個比較少人注意的相像字。




意為後裔、後代。如世、貴
下半部為「肉」,因此在標楷體裏冂中為「一點一挑」,在明體裏則是二橫與左右兩邊相接。

意為頭盔。如甲等。
下半部為「冃」(即帽),在標楷體裏冂中為「兩橫」,在明體裏則是二橫與左右兩邊不相接。

說文小篆標楷體明體

【趣談】光榮早期採用 Windows 字型的《三國志》遊戲裏,十八路諸矦之一孔伷,由於繁體中文 Big5 編碼裏並未收錄「伷」字,因而把它改成了通同字「」,不過用的卻都是「」字。





場。
在標楷體裏,點與豎為兩筆。
巿
音ㄈㄨˊfú。即蔽膝,古代服裝從腰部往下垂在前面的部分。
古代常用作人名,如徐巿(即徐福)、周巿(秦末陳勝下属)、田巿(秦末時齊王)等。
宋代書法家米芾之「芾」字,聲符亦為「巿」。
在標楷體裏,豎筆穿橫而過。

說文小篆標楷體明體
巿

「身毒」之「身」讀「捐」

古代印度稱為「身毒」,古代學者在注解史書時,將「身」注為音同「捐」。

而「捐」字在古代,聲母並不是像今天所讀的ㄐ(j)或者方言的ㄍ(g)。而是與專切,喻母。

在《蒙古字韻》裏,作 ꡭꡧꡦꡋ(ywen),與「沿」「鳶」等字同音。

太閤之「閤」

「閤」與「閣」是兩個字,字義與發音皆有別。



字音

雖然在現代漢語裏,這兩個字的讀音一樣都是ㄍㄜˊ(gé),但是在古代卻不同,這一點單從兩個字所帶的聲符(合、各)即可窺見一斑。

反切閩南粵語日語音韓語音越語音蒙古字韻
古沓切kapgap3こう(<こふ)cápko
古落切kokgok3かくcáckaw

注:日語音讀こう係由こふ而來。ふ古音為 pu,亦可見其韻尾原為 -p,與閣(かく,-k)不同。其他仍帶有入聲的漢字音,亦皆可見二字發音之不同。



字義

在字義上,雖然後世或有混用,但究其本義,卻有所不同。


  • 正門旁的小門。
    • 《漢書》載有公孫弘「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即開東邊小門,延覽賢人,不走正門以與官吏作區別。
    • 唐朝時,有前殿宣政殿、便殿紫宸殿,但後期皇帝多在便殿會見群臣,把前殿的儀仗叫來便殿,群臣跟着由東西閤(東西兩邊小門)進入,稱之為「入閤」(進入小門之義,而不是進入樓閣之「入閣」)。
字書原文參考:
  • 《說文》:閤,門旁戶。
  • 《說文注》:釋宮曰:小閨謂之閤。按漢人所謂閤者,皆門旁戶也。皆於正門之外爲之。前書注曰:閨閤,內中小門也。公孫弘傳: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師古云:閤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於掾史官屬也。亦有云南閤者,如許沖云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是也。有云西閤者,如晉書衞玠爲太傅西閤祭酒是也。唐時不臨前殿,御便殿,謂之入閤。謂立仗於前殿,喚仗,則自東西閤入也。凡上書於達官曰閤下,猶言執事也。今人乃譌爲閣下。
  • 《爾雅・釋宮》: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閤。


  • 開門後,插在兩邊用以防止門自己關上的長樁。
  • 引申作放置食物的木板,進而引申為有閣的夾室,再引申為夾室。
  • 再由夾室引申為樓閣。
    • 如藏書用的漢朝「文祿閣」、明清時「天一閣」、明清兩朝的「文淵閣」;又如表彰功臣的唐朝「凌煙閣」等。
    • 明成祖時,召七名親信大臣入直文淵閣(內閣),作貼身侍從,共商機要,故稱「入閣」(入文淵閣,而非入門之「入閤」)。後閣臣漸有職權如宰相,為首者稱「閣老」。
字書原文參考:
  • 《說文》:閣,所以止扉者。
  • 《說文注》:釋宮曰:所以止扉謂之閣。郭注:門辟旁長橛也。……按郭云門辟旁長橛者,謂門開則邊旁有兩長橛,使其止而不過也。……(略)。
  •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庋藏之所。



混用不代表通用

因字形或字音相近而混用,是常見的用字錯誤,今人有之,古人亦必有之。「入閤」與「入閣」,一指「進門」、一指「入室」,或許因為「進門、入室」在廣義上意思相近,後世對此二字多有混用。但實在不可因錯誤「混用」而將之視為「通用」。



最後附上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的〈閤閣之辨〉,兩字之別,在此文裏說明得十分清楚。

摘自俞樾《茶香室叢鈔》

閤閣之辨

國朝沈自南《藝林彙考》引《五襍組》云:閣與閤,人多混用之。閣,夾室也,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蓋古人庋飲食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閣,而後乃廣其制為天祿凌煙等名。閤者,門旁小戶也,公孫宏開東閤以延賢人,蓋避當門而東向開一小門引賓客,以別於官屬,即今官署角門旁有延賓館是也。韓延壽為太守,閉閤思過,即今閉角門不聽官屬入耳。正衙日喚仗入閤,則百官亦隨以入,謂之「入閤」,蓋中門不啟,而開角門也。然則夾室謂之閣,傍門謂之閤,義自昭然。三公黃閤,注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黃其閤焉。今國家設文淵閣藏書,而大學士主之,故謂之閣老,若以黃閤、東閤之義言之,亦可謂之閤老。又云:《爾雅》,小閨謂之閤,閨即門也。今人閨閤概謂之閨閣,至以朝廷東閤亦揭東閣之額,而不覺其非,蓋「黃閣老」子美詩已誤用之矣。

愚按,此條於閣閤之辨頗詳,但文淵閣天祿凌煙同,由古人夾室之制而廣之,則閣也,非閤也。東閣亦然。此與公孫丞相之開東閤不同,彼為東向開小門,此則本與文淵閣同在東,故謂之東耳,不得改為東閤也。閣臣之長,自當稱閣老,不得稱閤老也。自以來,所謂入閣辦事者,與之隨仗入閤不同,不得謂之入閤辦事也。氏所糾,亦有未是者,惟閨閤不得稱閨閣,開東閤不得稱開東閣,三公黃閤不得稱三公黃閣,黃閤老不得稱黃閣老,此則所當糾正者矣。

圍棋術語 中日對照

序盤 序盤〔じょばん〕
中盤 中盤〔ちゅうばん〕
終盤 終盤〔しゅうばん〕

天元 天元〔てんげん〕
角  隅〔すみ〕
邊  辺〔へん〕
星位 星〔ほし〕

三三 三三〔さんさん〕
小目 小目〔こもく〕

跳  トビ〔飛び〕
黏  ツギ〔接ぎ〕
扳  ハネ〔跳ね〕
斷  キリ〔切り〕
撲  ウッテガエシ〔打って返し〕
尖  コスミ〔尖み〕
接不歸 オイオトシ〔追い落とし〕
小飛 ケイマ〔桂馬〕
大飛 オオゲイマ〔大桂馬〕
打吃 アタリ〔当たり〕

締角 シマリ〔締り〕

脫先 手抜〔てぬき〕

劫  コウ〔劫〕
眼  眼〔め〕
假眼 欠け目〔かけめ〕
活  生き〔いき〕
雙活 セキ〔関〕

目  目〔もく〕
目數 目数〔もくすう〕
貼目 コミ〔込み〕
死子 アゲハマ〔揚げ浜〕

[字辨] 扎、紮

【扎】戳、刺。
【紮】綁。

「扎根」:根往下插。
「紮實」:綁縛嚴實。

論大陸簡化字

  大陸簡化字僅是拉丁化之前的過渡。在現今通行的簡化字之後,還曾有過更簡化的第二批簡化字(如「雄 > 厷」「餐 > 歺」等),只是後來沒有繼續實行,最後停在現在這個階段。或許正因為只是過渡,簡化字之體系設計雜亂,終造成今日中文之亂象。

  簡化字取字方式有好幾種,諸如合併字、分化字復合、草書體楷化、自創、採用俗字等,不應一概而論。

  較為人詬病者有四,其一就是合併字。合併字將同音或音近的兩字合為一字致使繁簡字無法一對一還原,進而導致許多人名地名的字遭誤用。僅以電視劇為例:
   有將「朮(zhú)赤」唸為「术(shù)赤」者(《成吉思汗》出自成吉思汗口),
   有將「老种(chóng)經略」讀為「老 zhǒng 經略」者(《新水滸》出自魯達口),
   有將「台州」寫作「臺州」者(《大明王朝》胡宗憲帳內地圖),
   有將「陽穀」寫作「陽谷」者(《新水滸》陽穀縣告示)。
  合併字也造成簡化字與正體字使用者,對於字的預設讀音出現差異,比如正體字使用者會將「舍」預讀作 shè,而簡化字使用者,因「舍」字的「捨棄」義較為常用,因而多預讀作 shě。上述所舉的「朮」例,亦同屬此類。
  合併字也有實行一段時間後又改回去的,比如「像 > 象 > 像」、「覆 > 复 > 覆」,可見合併字確實有其問題。

  一為自創字。自創字又以形聲字居多,但所選之聲旁,有些與本字的發音有所出入,致使中文形聲字的音韻系統遭到破壞。如:
   「進 > 进」(進為真韻,-n 收尾,井為清韻,-ng 收尾),
   「犧 > 牺」(羲、西二字尖團音有別,操南部方言者應可辨別),
   「憲 > 宪」(憲、先二字亦尖團音有別),
   「補 > 补」(卜為入聲,補則否)。
  我覺得有一點應注意,漢字並非僅只普通話人士使用,其他中國各地方言,加上越南、韓國、日本等,都有漢字讀音。一個字的音韻一旦破壞,其影響甚鉅。

  一為半字。這類簡化字就只是單純把字寫一半就停了,我姑稱之為半字。如「習 > 习」、「飛 > 飞」、「薩 > 萨」、「鄉 > 乡」、「業 > 业」。這種簡化方式,着實令人無言。倘若這種方式可行,大概還有一大堆字可再簡化。
  有些字寫一半簡化之後,又恰好是原本已有的字,因而起了衝突,成了合併字,如「廣 > 广」(广本字讀 yǎn)、「廠 > 厂」(厂本字讀 hǎn)。
  甚至還有因此而不得不把原本筆畫已經很簡的字再簡化。如「寧」簡化為「宁」,但「宁」字原已存在,以其為偏旁的字也不少,最後以宁為偏旁者俱改為「宀 + -」,如「儜 > 佇,佇 > 伫」。整個交雜在一起,愈趨複雜。

  再一個是草書轉為楷書。這屬於字體書寫方式的不同體系,本不應相混。楷的意義就是標準模範,一筆一畫清楚明白,適用於官方、用於印刷、用於教育、用於公共用途。個人私下想怎麼把字寫草寫簡,那是另一回事。將草寫定為規範用字,委實怪異。如若可行,又何妨全採草書楷化,甚至直接用草書,起碼如此一來體系統一。

  不過,再怎麼說,仍然以合併字危害最大,因為只要是一對一簡化,就能輕易無誤還原本字,不至於像今日那麼混雜,乃致今日各處所見中文,或多或少都能見到幾處因簡轉繁致誤的情形,即如專業的論文、出版書籍,亦屢見不鮮。每每見之,無不嗟嘆,不忍卒覩。

  最後,實不應再以「何不用甲骨文」為駁。書體的不同,與簡化字是兩回事。自隷轉楷,從漢末以降,便一直使用傳統正體字近二千年,可以說絕大部分中國歷史與文化,皆由正體字所承載發展流傳。漢字簡化,誠為當代中國文化一大損傷。願有志者齊勉之。



汪鋒、王士元 期刊文章〈基本詞彙與語言演變〉,在羅列各方言用詞時,將「乾」誤作「幹」。

戈思明 博士論文《新疆錫伯族傳承滿文之研究》,內文多處有簡轉繁之誤。在此僅舉數例:

中文韻書資料庫「韻典網」裏,辨析一對多簡繁對應的附錄中,將「狄仁傑」誤作為「狄仁杰」。

電視劇《大明王朝》將「台州」誤作「臺州」。

電視劇《新水滸》將「陽穀」誤作「陽谷」。

電視劇《天龍八部》二〇〇三年版,將「萬劫谷」誤作「萬劫穀」。

維基百科「阿朮」條目,直接把繁簡轉換的誤字「阿術」也列入另名。

更有些人早已混亂,無法分辨正誤。在見到正確的指正後,仍以誤為正。

其影響甚至已擴及其他漢字圈國家。
日本光榮公司的遊戲《項劉記》中,將「膠東」誤作「胶東」。

同為光榮公司的《三國志ツクール》遊戲中,將「鬱林」誤作「郁林」。

簡轉繁 - 人名、地名原字整理

更新日期:2017年6月6日

  人名地名乃專有名詞,實不可因通同字而隨意更替。然大陸地區所頒簡化字,數字併為一字者甚多,加以今人多以電腦轉換,致使諸多人名地名用字混亂。故特整理此文,以辨其名。

按:以下按簡化字筆畫排序。首字為簡化字,次為其他可能之本字。


【三畫】

干、幹、乾

桑干河 ➜ 桑乾河——河名,永定河上游,跨今山西、河北。
也速干 ➜ 也速干——成吉思汗妃子。
花铁干 ➜ 花鐵幹——金庸《連城訣》人物。
松赞干布 ➜ 松贊干布——即吐蕃王棄宗弄贊,曾娶唐朝文成公主。

于、於 「於」讀ㄨ(wū)時不簡化。

于 ➜ 于——姓氏。如于右任、于謙、于吉。
淳于 ➜ 淳于——姓氏。如淳于髡。
鲜于 ➜ 鮮于——姓氏。
章于天 ➜ 章于天——清初江西巡撫。
於陵(于陵) ➜ 於陵——古地名,位今山東省;又因以為氏,如於陵仲子(戰國齊人)。於音ㄨ(wū)故不應簡化為于。
於越(于越) ➜ 於越——即春秋時越國。於音ㄨ(wū)故不應簡化為于。
於潜(于潜) ➜ 於潛——地名,位今浙江省。
於夫罗(于夫罗) ➜ 於夫羅——匈奴單于,《後漢書》作於扶羅。於音ㄨ(wū)故不應簡化為于。
斗谷於菟(斗谷于菟) ➜ 鬬穀於菟——春秋時楚人。於音ㄨ(wū)故不應簡化為于。

个、個、箇

个旧 ➜ 箇舊——地名,位今雲南省。


【四畫】

历、歷、曆 作人名者多為「歷」,作年號者多為「曆」。

历城 ➜ 歷城——地名,位今山東省。
季历 ➜ 季歷——周文王姬昌之父。
大历 ➜ 大曆——唐代宗李豫年號。
万历 ➜ 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年號。
永历 ➜ 永曆——南明皇帝朱由榔年號。
弘历 ➜ 弘曆——清高宗乾隆皇帝之名。

斗、鬬(鬥)

斗 ➜ 鬬——姓氏。如春秋時楚國鬬伯比、鬬穀於菟。
左光斗 ➜ 左光斗——明末人。為魏忠賢所害,死於獄中。

丑、醜

公孙丑 ➜ 公孫丑——戰國時齊人,孟子弟子。
文丑 ➜ 文醜——東漢末袁紹麾下將領。

丰、豐

张三丰 ➜ 張三丰

升、昇、陞

高升 ➜ 高昇——《三國演義》裏黃巾軍將領。
高升号 ➜ 高陞號——清末甲午戰前為日艦所襲的一艘載清兵的英國船。
畢升 ➜ 畢昇——北宋時人。曾發明活字版印刷。
柳升 ➜ 柳升——明朝將領。
卢象升 ➜ 盧象昇——明末人。

予、豫 此為日本簡化字。

伊予 ➜ 伊豫——日本國名。


【五畫】

叹、嘆、歎

金圣叹 ➜ 金聖歎

台、臺 滿蒙等北方民族譯名多用「台」字,如察合台、窩闊台、孛兒台、黃台吉。

盱台 ➜ 盱台——即盱眙。台(眙)音ㄧˊ (yí)。
天台 ➜ 天台——地名,位今浙江省。境內有天台山,佛教天台宗亦取名自此。
台州 ➜ 台州——地名,位今浙江省。
台安 ➜ 台安——地名,位今東北。
吕台 ➜ 呂台——前漢人,即呂肅王。呂后之姪。
阿台 ➜ 阿台——明末女真人。
阿鲁台 ➜ 阿魯台——明末蒙古人。曾殺鬼力赤而迎立本雅失里為可汗。
邪马台国 ➜ 邪馬臺國——日本古國名(假名:やまたいこく)。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一幅地圖上,將「台州」之「台」字誤寫成了「臺」。

宁、甯、寧

宁 ➜ 甯——姓氏,音ㄋㄧㄥˋ(nìng)。如甯越、甯采臣。

弁、辨、辯 此為日本簡化字。

劉弁 ➜ 劉辯——後漢少帝,後被董卓廢為弘農王。
下弁 ➜ 下辨——古地名,位今甘肅省。
武蔵坊弁慶 ➜ 武藏坊辨慶——日本人名。平安時代末期之僧衆(僧兵)。追隨源義經。

术、朮、術 「朮」音ㄓㄨˊ(zhú)。滿蒙等北方民族譯名多為「朮」字,如兀朮、博爾朮、朮赤台。

术赤 ➜ 朮赤——成吉思汗長子。
兀术 ➜ 兀朮——金太祖四子完顏宗弼。
博尔术 ➜ 博爾朮——成吉思汗麾下,「四傑」(掇里班曲律)之一。
巴而朮阿而忒的斤——高昌亦都護。本臣於契丹,後附成吉思汗,娶其女也立安敦。

巨、鉅

巨鹿 ➜ 鉅鹿——地名,位今河北省。
巨野 ➜ 鉅野——地名,位今山東省。


【六畫】

后、後

夏后氏 ➜ 夏后氏——指夏朝或夏禹。

吁、籲

州吁 ➜ 州吁——吁音ㄒㄩ(xū)。春秋時衞國國君。弒兄而立。

冲(沖)、衝

林冲 ➜ 林沖——《水滸傳》人物。
邵元冲 ➜ 邵元沖
腾冲 ➜ 騰衝——地名,位今雲南省。
冲立船户 ➜ 衝立船戶——日本神祇(假名:つきたつふなど)。

朴、樸

朴 ➜ 朴——姓氏,此姓多為高麗人(諺文:박)。
抱朴子 ➜ 抱朴子——晉朝葛洪,自號抱朴子,亦撰有《抱朴子》一書。


【七畫】

谷、穀

谷梁传 ➜ 穀梁傳——春秋三傳之一。戰國穀梁赤所撰。
阳谷 ➜ 陽穀——地名,位今山東省。
谷城 ➜ 穀城——地名,位今湖北省。
谷水 ➜ 穀水——
斗谷於菟 ➜ 鬬穀於菟——春秋時楚人。
谷陵侯 ➜ 穀陵侯——漢朝馮偃受封為穀陵侯。
新版《水滸傳》劇中,武松所看之告示上,將縣名「陽穀」之「穀」寫成了簡化字「谷」。

沈、瀋

沈阳 ➜ 瀋陽——地名,位今遼寧省。

余、餘

余 ➜ 余——姓氏。如余邵魚。
余姚 ➜ 餘姚——地名,位今浙江省。
余杭 ➜ 餘杭——地名,位今浙江省。
余汗 ➜ 餘汗——地名,位今江西省。今名餘干。
余干 ➜ 餘干——地名,位今江西省。
余庆 ➜ 餘慶——地名,位今貴州省。
扶余 ➜ 扶餘——古國名兼今地名,古國名亦作「夫餘」。
陳余 ➜ 陳餘——秦末人。


【八畫】

征、徵

仪征 ➜ 儀徵——地名,位今江蘇省。
夏征舒 ➜ 夏徵舒——
文征明 ➜ 文徵明——明朝人。「吳中四才子」之一。
关麟征 ➜ 關麟徵——

岩、巖

龙岩 ➜ 龍巖——地名,位今福建省。
岫岩 ➜ 岫巖——地名,位今遼寧省。

岳、嶽

岳 ➜ 岳——姓氏。如岳飛。
岳 ➜ 嶽——姓氏。如嶽崇(明朝人)。
南岳 ➜ 南嶽——地名,位今湖南省。
东岳大帝 ➜ 東嶽大帝——
岳庙 ➜ 岳廟——供奉岳飛的廟祠。
岳庙 ➜ 嶽廟——奉祀泰山神的廟宇。《水滸傳》中多次出現嶽廟,即指泰山廟。

昆、崑

昆岡 ➜ 崑岡——清末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马玉昆 ➜ 馬玉崑——清末將領。
昆仑 ➜ 崑崙——地名,位今廣西。

沾、霑

沾化 ➜ 霑化——地名,位今山東省。
沾益 ➜ 霑益——地名,位今雲南省。

杰、傑

狄仁杰 ➜ 狄仁傑——唐朝人。
庄南杰 ➜ 莊南傑——唐朝詩人。
张世杰 ➜ 張世傑——南宋將領。
黄杰 ➜ 黃杰——國民革命軍上將。


【九畫】

复、復、複

鱼复 ➜ 魚復——地名,位今四川省。
韩复榘 ➜ 韓復榘

种、種

种 ➜ 种——姓氏,音ㄔㄨㄥˊ (chóng)。如种師道。

郁、鬱

郁林 ➜ 鬱林——地名,位今廣西省。
郁垒 ➜ 鬱壘——傳說中的門神。
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国志ツクール》遊戲中,誤用簡化字,將地名「鬱林」誤作「郁林」。

钟、鍾、鐘

钟 ➜ 鍾——姓氏。如鍾繇、鍾會。
(按:此僅以古人為準。覽諸史書,似並無鐘姓者,然今人則有之,未知其源。)
钟离 ➜ 鍾離——古國名、地名,後又作姓氏。如鍾離眛。
钟麟 ➜ 鍾麟——人名,如譚鍾麟(清末人,曾任兩廣總督)、鹿鍾麟(民初西北軍將領)。
钟祥 ➜ 鍾祥——地名,在今湖北省。
钟山 ➜ 鍾山——即南京紫金山。
谭钟麟 ➜ 譚鍾麟——清末人,曾任兩廣總督。
鹿钟麟 ➜ 鹿鍾麟——民國軍人。

勋、勛、勳

刘勋 ➜ 劉勳——後漢末年人,曾任廬江太守。
张勋 ➜ 張勳——清末民初人。
载勋 ➜ 載勛——清朝莊親王。
庞炳勋 ➜ 龐炳勳——民國軍人。


【十畫】

涌、湧

烏涌 ➜ 烏涌——地名,位今廣東省。

浚、濬

浚县 ➜ 濬縣——地名,位今河南省。

党、黨

党 ➜ 党——姓氏。如宋朝党進。
党 ➜ 黨——姓氏。如金國黨懷英、明朝黨還醇。
党项 ➜ 党項——三苗遺裔,西羌別種。宋朝時曾建西夏國。


【十一畫】

御、禦

御寇 ➜ 禦寇——人名,如列禦寇(列子)、公子禦寇(春秋陳宣公之子)。

盘、盤、磐、槃

盘井 ➜ 磐井——日本人名,任筑紫國造(「磐井」假名為いわい)。


【十二畫】

游、遊

游 ➜ 游——姓氏。
陸游 ➜ 陸游——南宋人,詩人。
仙游 ➜ 仙遊——地名,位今福建省。
龙游 ➜ 龍游——地名,位今浙江省。
游佐 ➜ 遊佐——日本姓氏。

强(強)、彊

范强 ➜ 范彊——三國時人,與張達弑張飛而奔吳。
斗御强 ➜ 鬬御彊——春秋楚人。

筑、築

贵筑 ➜ 貴筑——地名,位今貴州省。
筑前 ➜ 筑前——日本地名。
筑后 ➜ 筑後——日本地名。


【十三畫】

筱、篠

长筱 ➜ 長篠——日本地名。

鉴、鑒、鑑

李鉴 ➜ 李鑑


【十五畫】

澄、澂

澄江 ➜ 澂江——地名,位今雲南省。
于琛澄 ➜ 于琛澂——滿洲國將領。


【十六畫】

赞、贊、讚

朱赞 ➜ 朱讚——三國時人,與曹真同郷。


【十八畫】

镰、鐮、鎌

镰仓 ➜ 鎌倉——日本地名。

日本的簡化字——新字體

  日本現行漢字中,有許多字與我們習慣寫法不同,其實那是一九四九年二戰後,日本政府所頒行的一套簡化字,稱為新字體。換言之,在此之前,日本所使用的漢字(亦即舊字體),與中國正體字並無不同,因此正體字使用者在提及日本專名時,其實可以直接使用正字(舊字體),無需刻意使用簡化字(新字體)。再者,日本新字體也與大陸簡化字一樣,有一些合併字,過多使用也可能會造成不識原字的情形。

原「辨、辯、瓣」等字,新字體皆改用「弁」字。武藏坊弁慶,其原名即為「辨慶」。
下圖分別為辨慶之墓與辨慶石(引自日文維基百科「武蔵坊弁慶」條目)。


《三國志V》遊戲中,地名「下辨」(古又通作下辯)在中文版裏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作「下弁」。
全地圖可另見:艾克氏遊戲人間


「予」字為「予、預、豫」三字合併的新字體。日本古國名伊予,本為「伊豫」。
下圖取自《倭漢三才圖會》。


「聯」字在新字體併入「連」。下圖為二戰期間朝日新聞,可以見到蘇聯的日文過去亦作「ソ聯」,今已改作「ソ連」。
另外也能見到「滿洲」,今已改作「満州」。


「余、餘」與大陸簡化字一樣,皆合併作「余」。遊戲《項劉記》中文版裏,「陳餘」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寫作「陳余」。


「藝」字在新字體裏併入「芸」(本字讀若云,ㄩㄣˊ)。遊戲《太閤立志傳V》中文版裏,國名「安藝」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寫作「安芸」。

國語拼音對照表


Win7 改用舊版新細明體


【準備】
  • 從 XP 系統複製出新細明體字型檔(下載:新細明體3.21版〔下載網址已更新 2021/10/2〕)。
  • 將舊版字型,放在新系統中任意位置,並以羅馬字重新命名。如:c:/mingliu_xp.ttc(置於 C 槽下,檔名改為 mingliu_xp)。

【修改】
  • 執行「regedit」,進入登錄編輯程式。
  • 點開路徑「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 Version\Fonts」。
  • 在右側找出機碼「MingLiU & PMingLiU & MingLiU_HKSCS (TrueType)」,將其內值改為剛剛舊字型的存放位置。如:「c:\mingliu_xp.ttc」(注意使用的斜線方向)。
  • 重新開機即可。

【復原】
  • 如果想要恢復,只要重複修改步驟,將機碼內值改為原本的「mingliu.ttc」,再重新開機即可。



  新細明體原係以傳統印刷字體明體為基礎,其字體結構平衡方正,後來卻自某版本開始,硬將楷書筆畫套入新細明體,致使新細明體面目全非,文字結構失衡,大失美觀。印刷體(明體)、手寫體(楷體),本即不同字體,實不應將筆畫生搬硬套。

  以下僅列出數例,略供參考。

舊版新版說明
言上為橫
兌上為八
示字邊仍保持為示
舊版部分示字邊亦為楷體筆畫,但頭點為豎
青下本應為丹,舊版雖改丹中點為橫,但左豎畫為直豎,而非撇
三點水末筆有頓
令下為豎
辵字邊
草字頭為直豎且相連
糸字邊糸下三筆仍如糸本字,而非三點
爪字頭外放,而非內縮
丸中點位置置中
勺內為橫
食(衣、長等字)下豎提有頓折
文上點為豎,末筆捺有頭
直末筆為彎,上十為直豎

下圖為「中國貳」遊戲中切換字體的介面,恰好可以展示兩者字體的不同。
 

延伸閱讀:

月分別稱

夏曆月分地支古稱其他別稱日本古稱共和曆
正月陬月三陽、元月睦月〔むつき〕風月 Ventôse
二月如月杏月、中和如月〔きさらぎ〕芽月 Germinal
三月寎月桃月、上巳彌生〔やよい〕花月 Floréal
四月余月清和、麥秋、梅月卯月〔うづき〕牧月 Prairial
五月皋月蒲月、榴月、端月皐月〔さつき〕穫月 Messidor
六月且月荷月水無月〔みなづき〕熱月 Thermidor
七月相月巧月、桐月文月〔ふづき/ふみづき〕果月 Fructidor
八月壯月桂月、中秋葉月〔はづき〕葡月 Vendémiaire
九月玄月菊月、菊秋長月〔ながつき〕霧月 Brumaire
十月陽月小陽春神無月〔かんなづき〕霜月 Frimaire
十一月辜月冬月、葭月霜月〔しもつき〕雪月 Nivôse
十二月涂月嘉平、臘月師走〔しわす〕雨月 Pluviôse

共和曆 calendrier républicain 為法國大革命後,革命政府所定之新曆法,凡十二月,每月三十日,每十日為一旬(décade),閏年置六日於年末。月名字尾以季節分,-al 為春,-idor 為夏,-aire 為秋,-ôse 為冬。上表按其大致對應時間羅列,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 《爾雅》
- 《英華萃林韻府》
- 日文維基「月(曆)」條目。
- 法文維基「Calendrier républicain」條目。

簡化合併漢字辨析 (未完)


最後更新:2015/07/30

  大陸所推行之簡化字中,除採用異體字、草書楷化、自創新字外,尚有許多以多字合為一字的合併字。合併字在白話文大量多字詞情況下,尚無甚大礙,但在少部分詞語、人名地名、詩詞古文上,便易有語意誤解、還原本字時用字錯誤等問題。此外,合併字亦影響衆人對部分字之默認讀音,如「舍」字,習簡化字者,因捨棄義較為常用,故多會讀為上聲,習正字者,則因捨舍有別而讀去聲;再如「吁」字,習簡化字者多讀為ㄩˋ(yù),習正字者則會讀作ㄒㄩ(xū);他如「几」「宁」「叶」「种」等字皆如此。
  在此姑列出合併簡化字之原字意涵辨析,供有意學習、使用正字者參考。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部分,可另見簡轉繁 - 人名、地名原字整理

[B]
【表】表錶
作「儀器」解時,可通作「」。如:手錶、儀錶、鐘錶

【別】別彆
別、彆二字意義有別。「彆扭」一詞應作「」字,音ㄅㄧㄝˋ(biè)。

【并】并並併
」(竝)意為且(後接動詞)、齊、皆。如:並且、並說;並駕齊驅、並列、並肩、椿萱並茂。「」(幷)意為合;以及(後接名詞)。如:合并、兼并、并力、交并、并序;精馬三匹并騎二人。「并」另指古州名,音ㄅㄧㄥ(bīng)。「并」的「合」義,後多作「」(倂)。如:合併、兼併、併力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并」。

【卜】卜蔔
卜、蔔二字意義有別。「蘿蔔」一詞應作「」字,音ㄅㄛ(bo)。

[C]
【尝】嘗嚐
作「品嘗」解時,可通作「」。如:品嚐、淺嚐、嚐一嚐

【冲】沖衝
沖、衝二字意義有別。「」有年幼、虛空、沖天、水沖、沖犯、沖破厄運等義。如:沖齡、沖幼;謙沖、虛沖;一飛沖天、氣沖斗牛;沖洗、沖茶;沖犯、對沖;沖喜。「」有通道、衝撞等義。如:要衝;衝撞、衝突、衝車。另有去聲ㄔㄨㄥˋ(chòng),意為對着、向着。如:衝我來
地名有騰衝

【虫】虫蟲
虫、蟲二字意義有別。「」音 ㄏㄨㄟˇ(huǐ)為「虺」的古字。

【丑】丑醜
丑、醜二字意義有別。「」為十二地支之一、戲中丑角。如:小丑。「」指醜惡。如:醜陋、出醜、獻醜。補充:此二字古音不同聲,丑屬徹母,醜屬穿母。
人名有公孫丑(戰國)、文醜(東漢)等。

【出】出齣
作戲劇單位時,作「」。如:一齣戲

[D]
【当】當噹
作狀聲詞用時,可通作「」。如:響噹噹、叮噹響

【党】党黨
党、黨二字意義有別,古時音亦不同。「」用於民族名「党項」。另,二字皆為姓。

【淀】淀澱
淀、澱二字意義有別。「」指淺水湖。

【冬】冬鼕
冬、鼕二字意義有別。「」指鼓聲。如:鼕鼕鼓

【斗】斗鬥鬬
斗、鬥、鬬三字意義有別,音亦不同。「」音ㄉㄡˇ(dǒu),「」「」音ㄉㄡˋ(dòu)。「」指相鬥。如:打鬥、戰鬥、鬥毆。「」本指相遇,後亦用作爭鬥義,與「鬥」通。另,斗、鬬皆為姓。

[E]
【恶】惡噁
噁心」一詞,可以通作「」。

[F]
【发】發髮
發、髮二字意義有別。「」指頭髮。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发」。

【范】范範
范、範二字意義有別。「」為姓。

【丰】丰豐
丰、豐二字意義有別。「」指容色美好。如:丰采、丰姿、丰韻。「」本指豆器裝滿,引申有多、滿等義。如:豐盛、豐滿、豐收、豐饒

【复】復複覆
」指返回、再次、回答。如:反復(來回)、回復(回到原狀)、復合(再次結合)、收復;日復一日;回復(回答)。「回答」一義,後世多用「覆」。「」本指衣服有內裏者,引申有多層、重複、繁複等義。如:複合(多者結合)、重複、複姓、複試;複雜。「」(覄)指上下反倒、蓋、回答。如:反覆(翻來覆去)、覆巢、翻覆、顛覆;回覆、答覆、稟覆、覆命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复」,或轉為「復」。

[G]
【干】干幹乾
干、幹、乾三字意義有別,音亦不同。「干」、「乾」為一聲,「幹」為四聲。「」指盾、犯、關涉、求。如:干戈(盾與戈,指兵器或戰爭)、干戚(盾與斧)、干城(盾與城,指武將);干犯、干擾;干係、相干;干求、干祿、干時。「」指燥、枯竭、拜認結義關係。如:乾燥、肉乾;乾枯、乾涸;乾爹、乾兒子。「」指主體、才能、作事。如:主幹、軀幹、枝幹、幹部、幹道、幹渠;才幹、幹略、幹吏;幹甚麼、公幹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干」。

【谷】谷穀
谷、穀二字意義有別。「」指二山間流水之道。如:山谷、河谷、谷風。「」指糧食作物。如:穀物、五穀。另,二字皆為姓。
地名有穀水、陽穀、穀城。書名有穀梁傳。人名有鬬穀於菟、穀陵侯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谷」。

2003年版《天龍八部》電視劇中,便把「萬劫谷」的「谷」,錯寫成「穀」。


【刮】刮颳
刮、颳二字意義有別。「」指風吹。如:颳風

【柜】柜櫃
柜、櫃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ㄐㄩˇ(jǔ),指柜柳。或作「櫸」。

[H]
【后】后後
后、後二字意義有別。「」指皇帝之妻,古代時亦指君王。如:皇后、太后;夏后、后稷。「」為「前」反義。如:後面、前後、後宮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后」。

【划】划劃
划、劃二字意義有別。「」指撥船前進。如:划船。「」指以錐刀畫物。如:刻劃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轉為「劃」。

【坏】坏壞
坏、壞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ㄆㄧ(pī)或ㄆㄟ(pēi)時,指未燒過之陶瓦。亦作「坯」。如:拉坏。音ㄆㄟˊ(péi)時,指屋之後牆,或以泥土封隙。

【汇】匯彙
匯、彙二字意義有別。「」指水流會合、聚集,亦指貨幣由一地轉入另一地。如:匯合、匯聚;匯款、匯票。「」指種類、以類分整。如:詞彙、品彙;彙編、彙整、彙報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轉為「匯」。

【伙】伙夥
」本義指多、合幫。如:大夥、一夥人;合夥、入夥。「夥計」一詞亦用「夥」。「」用指什物、伙食。如:傢伙;伙食、開伙

【获】獲穫
獲、穫二字意義有別。「」指獵取、取得。如:獲取、獲得。「」指割穀。如:收穫

[J]
【几】几幾
几、幾二字意義有別。「」音ㄐㄧ(jī),指小桌。如:茶几、憑几、窗明几淨

【饥】飢饑
飢、饑二字意義有別。「」指餓。如:飢餓、飢渴。「」指歉收。如:饑饉、饑荒、饑年

【价】价價
价、價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ㄐㄧㄝˋ(jiè),指善、大,亦指僕役。如:价人維藩;小价、貴价、盛价

【荐】荐薦
」本義為草席,「」本義為獸類所喫的草。兩字後皆有草席、屢次、舉薦等義。如:草荐(草薦);荐饑(薦饑)、荐臻(薦臻);推荐(推薦)

【姜】姜薑
姜、薑二字意義有別。「」為植物名。如:薑湯、生薑。「」為姓氏。

【借】借藉
借、藉二字意義有別。「」指權用他人之物。如:借錢、借花獻佛、借刀殺人。「」指憑、賴。如:藉口、藉機、憑藉

【尽】盡儘
「盡」音ㄐㄧㄣˇ(jǐn)時,可通作「」,意為極盡、聽任。如:儘量;儘管

【据】据據
」只用於「拮据」一詞,音ㄐㄩ(jū)。

【卷】卷捲
「卷」讀ㄐㄩㄢˇ(juǎn)時,後多作「」。如:捲舌、捲入、席捲、春捲、膠捲

[K]
【克】克剋
「克」的制、勝等義,可通作「」。如:剋星、相剋。「」另有限定義。如:剋日、剋期

【夸】夸誇
「夸」的大言、讚美等義,後多作「」。如:誇大、自誇、誇誕、誇口;誇獎、誇讚

【困】困睏
」指疲乏欲睡。如:睏倦、愛睏

[L]
【腊】腊臘
腊、臘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ㄒㄧˊ(xí),指乾肉。「」音ㄌㄚˋ(là),指陰曆十二月。如:臘月、臘八(十二月初八)、臘日

【蜡】蜡蠟
蜡、蠟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ㄓㄚˋ(zhà),為年終祭名。

【累】累纍
」讀ㄌㄟˊ(léi)意指繩索或纏綁時,與「」字通。

【里】里裏
里、裏二字意義有別。「」為長度單位、行政區單位。如:一里路、公里、海里(等同「浬」)、英里(等同「哩」);故里、鄉里、村里、田里、鄰里、里長。另,音譯外文時,亦慣用「里」字。如:馬德里、里昂、歐幾里德。「」(或異體作「裡」)本義為衣服內層,引申有裏面的意思。如:田裏(田裏面)、村裏(村子裏面)、家裏。另,表示地方的「這裏、那裏」也慣用「裏」字。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里」。

【历】曆歷
歷、曆二字意義有別。「」指經過。如:歷史、經歷、遊歷、履歷、歷代。「」指日月星辰所行的路徑,其記載也稱曆,又引申為年代、壽命。如:日曆、月曆、農曆、曆法、行事曆;曆數、曆命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轉為「歷」字。

【帘】帘簾
帘、簾二字意義有別。「」指酒家旗幟。

【怜】怜憐
」音ㄌㄧㄥˊ(líng),指機靈。如:怜悧。俗可通「憐」。

【了】了瞭
」音ㄌㄧㄠˇ(liǎo)時,指眼睛明亮,引申為明白。如:明瞭、一目瞭然、瞭如指掌。音ㄌㄧㄠˋ(liào)時,指登高遠望。如:瞭望

【猎】猎獵


【卤】鹵滷
鹵、滷二字意義有別。「」指鹹水,或以鹹汁調製之食物。如:滷蛋、滷肉飯

[M]
【么】么麼
」本為「幺」俗字,音ㄧㄠ(yāo)。今臺灣地區以「么」為標準字,大陸地區以「幺」為標準字。
 臺灣大陸
ㄧㄠ(yāo)
ㄇㄜ˙(me)

【霉】霉黴
」為本字。

【蒙】蒙濛矇懞
四字意義有別。「」為微雨。如:細雨濛濛。「」為失明。如:矇眛。「」為忠厚。如:懞直

【面】面麵
面、麵二字意義有別。「」為臉。如:撲面、下面、方面。「」(本字「麪」)本義為麥粉,引申為由麵粉所製的食品。如:麵包、麵條、下麵(把麵放入鍋內煮)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面」。

【蔑】蔑衊
蔑、衊二字意義有別。「」本指污血,作動詞指以血或穢物塗染,又引指以不實之詞詆毀他人。如:污衊、誣衊、衊染

[N]
【宁】宁寧
宁、寧二字音義皆異。「」音ㄓㄨˇ(zhǔ),指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P]
【辟】辟闢
開、開拓、屏除等義,後多作「」,音ㄆㄧˋ(pì)。如:開闢、墾闢、獨闢蹊徑;闢謠、闢邪

【苹】苹蘋
苹、蘋二字意義有別。「」讀音有二:讀ㄆㄧㄣˊ(pín)時,指四葉草,又名田字草。讀ㄆㄧㄥˊ(píng)時,指蘋果。「」據《本草綱目》所載:「苹即陸生皤蒿,俗呼艾蒿。」此外,苹又通「萍」,指浮萍。

【凭】凭憑
凭、憑二字意義略有不同。「」本指倚靠着几,後多用指倚靠(具體行為)。如:凭几、凭欄杆。「」則多指抽象的憑藉。如:憑仗、憑賴、憑證、憑據、憑弔

【仆】仆僕
仆、僕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ㄆㄨ(pū),指跌倒。如:仆地、顛仆、前仆後繼

【扑】扑撲


【朴】朴樸

書名有抱朴子

[Q]
【千】千韆
「秋千」一詞,後作「鞦韆」。

【签】簽籤


【秋】秋鞦
「秋千」一詞,後作「鞦韆」。

【确】确確


[S]
【舍】舍捨
「舍」的丟棄、布施等義,後多作「」,音ㄕㄜˇ(shě)。如:捨棄、捨不得;施捨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舍」。

【沈】沈瀋
沈、瀋二字意義有別。「」為姓,另為「沉」本字。「」為汁。如:墨瀋。又為河名「瀋河」,故源自該河名的城市「瀋陽」亦用「瀋」。

【胜】胜勝


【圣】圣聖


【适】适適
适、適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ㄎㄨㄛˋ(kuò),多用於人名。如:南宮适、唐德宗李适

【术】朮術
朮、術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ㄓㄨˊ(zhú),植物名。如:白朮。另,朮術二字發音不同,許多蒙古、女真人物譯名多為「朮」字,人名有兀朮、朮赤、博爾朮、朮赤台、巴而朮阿而忒的斤等,亦需注意。

【松】松鬆
松、鬆二字意義有別。「」為緊的反義。如:放鬆、鬆弛、蓬鬆、稀鬆

【苏】蘇囌


[T]
【台】台臺檯颱


【坛】壇罈(罎)
壇、罈二字意義有別。「」(罎)指瓦製容器。如:酒罈、骨灰罈、一罈酒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坛」。

【听】听聽
听、聽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ㄧㄣˇ(yǐn),指笑的樣子。如:听然

【团】團糰
」指米製或粉製圓形食品。如:糰子、湯糰、飯糰

[W]
【袜】袜襪
」讀音有二:讀ㄇㄛˋ(mò)時,指抹胸、肚兜。如:袜腹、袜肚。讀ㄨㄚˋ(wà)時,通「襪」。

【洼】洼窪


【万】万萬
万、萬二字音義有別。「」指十千。「」用於姓氏「万俟」,音ㄇㄛˋㄑㄧˊ(mòqí)。

[X]
【系】系係繫

【系】
[系](1) 聯屬。如:世系、直系、體系、科系、系統。
   (2) 懸繫(後多用「繫」)。
[係](1) 綁。如:。
   (2) 關係。如:關係、干係。
   (3) 是。如:確係如此。
[繫](1) 音ㄒㄧˋ / xì。懸繫。如:維繫、聯繫、心繫。
   (2) 音ㄐㄧˋ / jì。繫綁。如:繫鞋帶。

【咸】咸鹹
咸、鹹二字意義有別。「」指皆、悉。如:老少咸宜。「」指鹽味。

【向】向嚮


[Y]
【痒】痒癢


【药】葯藥
葯、藥二字意義皆有別。「」指白芷。

【叶】叶葉
叶、葉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ㄒㄧㄝˊ(xié),指改變今音以切合古韻。如:叶韻。另,「」作地名時,音ㄕㄜˋ(shè);佛陀弟子「大迦葉」,音亦同。

【医】医醫
医、醫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ㄧˋyì,指裝盛弓矢的匣子。

【余】余餘
余、餘二字意義有別。「」指殘、剩。如:多餘、剩餘
地名有餘杭、餘姚、餘汗、餘干、餘慶、扶餘。人名有陳餘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余」。

【御】御禦
御、禦二字意義有別。「」指抗、拒。如:防禦、守禦、禦寒、禦敵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御」。

【吁】吁籲
吁、籲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ㄒㄩ(xū),為嘆詞,或指嘆息。如:吁嗟、吁吁、長吁短嘆。「」音ㄩˋ(yù),指呼告、請求。如:呼籲、籲請
人名有州吁。地名有東吁

【郁】郁鬱
郁、鬱二字意義有別。「」可指富有文采(通「彧」)、香氣濃烈。如:郁郁(文采盛,香氣盛,盛美);郁馥、郁烈、醲郁。「」則指草木茂盛、積滯蘊結。鬱鬱(茂盛,憂悶)、蓊鬱;鬱悒、鬱結、憂鬱。另有花草名鬱金香
地名有鬱林、鬱江、郁夷。人名有鬱壘。書名有郁離子

【云】云雲
云為雲本字。後以「」指說,以「」指天上雲。如:不知所云、人云亦云、云云;風雲、疑雲

[Z]
【扎】扎紮
扎、紮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ㄗㄚ(zā),意為纏綁。如:包紮、結紮、紮實、紮營。「」音ㄓㄚ(zhā)時,指刺。如:扎針、扎根。用於「掙扎」一詞時,讀ㄓㄚˊ(zhá)。

【折】折摺
折、摺二字意義有別。「」指折斷、彎曲。如:折花;折腰。「」指摺疊,亦引申指摺疊而成的小冊子。如:摺衣、摺痕、摺扇;奏摺、存摺

【征】征徵
征、徵二字意義有別。「」指討伐、徵稅。如:出征、征討;橫征暴斂。徵、征二字僅於「徵稅」一義可通。另,「」用指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時,讀ㄓˇ(zhǐ)。

【症】症癥
症、癥二字音義皆異。「」讀ㄓㄥˋ(zhèng)指疾病的徵狀。如:症候、症狀、病症。「」讀ㄓㄥ(zhēng)指腹中堅塊之病。

【证】証證
」本義為諫,後為「證」俗字。

【只】只祗隻


【致】致緻
致、緻二字意義有別。「」指細密、精密。如:細緻、精緻、縝緻、密緻、堅緻

【制】制製


【种】种種
种、種二字音義皆有別。「」音ㄔㄨㄥˊ(chóng),姓氏。如:宋朝种師道

【钟】鐘鍾
鐘、鍾二字意義有別。「」為樂器。如:敲鐘、鐘聲、時鐘。「」指酒器、聚集。如:酒鍾、一鍾酒;鍾愛、鍾情
古書中「鍾」亦可通「鐘」作樂器義,故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轉為「鍾」。

【朱】朱硃
」用於「硃砂」一詞。

【筑】筑築
筑、築二字意義有別。「」為樂器。如:擊筑
地名有貴筑,日本筑紫、筑前、筑後

【准】准準
准本為準俗字。後人習慣將允許一義用「」字。如:准許、批准、不准

【钻】鉆鑽




非簡化關係的改用字
【呆】
[呆](獃)
   (1) 癡。如:癡呆、呆了半晌。
[待](1) 停留。讀陰平聲,音ㄉㄞ(dāi)。如:待在家、待了一天、待不住。


量詞支、枝、隻(只)辨析
【支】
[支](1) 歌曲單位。如:一支曲。
[枝](1) 細長物單位。如:一枝花、一枝草、一枝筆、一枝蠟燭、一枝槍、一枝箭、一枝冰棒。
   (2) 軍隊分隊單位。如:一枝兵、一枝軍馬。

【只】
[隻](1) 通用單位(動物、器物等),但不用於人。如:一隻碗、一隻兔子、一隻手。

國語羅馬字

國語羅馬字於民國十七年由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其特點為透過改動羅馬字母來表示聲調。民國二十九年,由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決議,改名為「譯音符號」。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依此修訂成「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公告供各界採用。(摘自教育部國語辭典)



聲母
脣音 b p m f
舌尖音 d t n l
喉音 g k h
舌面音 j ch sh
捲舌音 j ch sh r
舌尖前音 tz ts s

韻母
空韻 -y
單韻 i u iu
單韻 a o e e
複韻 ai ei au ou
聲隨韻 an en ang eng
捲舌韻 el, -l


聲調規則:

  聲母、韻母、韻頭、韻腹、韻尾等詞所指,可由下表得知。

聲母韻母
韻頭韻腹韻尾
guan
g-an
gua-
g-a-
biau

陰平聲/一聲
(1) 原拼法。如:邀 iau。
(2) 聲母為濁音 m、n、l、r 時,改為 mh、nh、lh、rh。如:媽 mha。

陽平聲/二聲
(1) 聲母為濁音 m、n、l、r 時,本身即為陽平聲。如:明 ming。
(2) 只有韻腹時(無韻頭、韻尾),若韻腹為單母音 i、u,則加上相對應的半母音,變為 yi、wu。如:狄 dyi、宜 yi。
(3) 第(2)點以外的情況,若韻頭或韻腹為 i、u 時,則改為相對應的半母音 y、w。如:條 tyau、秦 chyn。
(4) 上述情況以外的情形時(即韻頭、韻腹皆非 i、u 時),在母音後加 r。如:白 bair、同 torng。

上聲/三聲
(1) 只有韻腹時,重複韻腹。如:者 jee、筆 bii。
(2) 韻頭或韻尾為 i、u 時,改為相對應的開口母音 e、o。有韻頭時改韻頭,無韻頭時改韻尾。如:九 jeou、海 hae、老 lao。
(3) ei、ie、ou、uo 等若照上述規則 (2) 會使母音重複時,則改為重複韻腹。即:eei、iee、oou、uoo。如:果 guoo。
(4) 無聲母時,須加上相對應的半母音。如:咬 yeau、偉 woei、以 yii。

去聲/四聲
(1) 韻尾為 i、u 時,改為相對應的半母音 y、w。如:道 daw、貝 bey。
(2) 韻尾為 n、l 時,重複 n、l。如:進 jinn、二 ell。
(3) 韻尾為 ng 時,改為 nq。如:宋 sonq。
(4) 以其他母音結尾時,於字尾加上 -h。如:去 chiuh。
(5) 無聲母時,韻頭的 i、u 須改為相對應的半母音 y、w;若無韻頭,而韻腹為 i、u,則加上相對應的半母音 y、w。如:葉 yeh、外 way、印 yinn。


【備注】
(1) 輕聲、象聲詞、助詞等,皆用基本形。如:嗎 ma、呀 ia、吶 ne。
(2) 因「東、送」與「翁、甕」不同韻,故「ㄨㄥ」分為開口「ong」與合口「ueng」二韻。
(3) 表入聲,可於字尾加 -q。
(4) 兒化音表現法,如:
 i. 韻尾 i、n 略去。如:孩兒 harl、味兒 well、扇兒 shall
 ii. 空韻 -y 或 i、iu 等三韻,加 -el。如:絲兒 sel、魚兒 yuel、今 jiel
 iii. 其餘則逕加 -l。如:明兒 mingl、後兒 howl
(5) 可使用 x 表重字。如:偏偏 pianx。
  隔一字重者,可使用 v。如:看一看 kann iv。
  重二字者,可使用 vx。如:有趣有趣 yeouchiuh vx。

【特別用字】
(2) 不變調:一 i、不 bu。
(3) 後接詞:子 tz、着 j、了 le、麼 me、們 men。

漢語分期

以下為王力版漢語分期(摘自《漢語史稿》)。
  • 上古期:三世紀以前(五胡亂華以前)
  • (1) 判斷句一般不用繫詞。
    (2)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置於動詞前。
    (3) 入聲有兩類(後來其中一類變為去聲)
  • 中古期:四世紀~十二世紀(南宋前半)
  • (1) 口語判斷句中,繫詞為必要。
    (2) 處置式產生。
    (3) 完整的「被」字式被動句普遍應用。(指帶關係語者,如『世說新語』:「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
    (4) 形尾「了」「著」的產生。
    (5) 去聲字的產生。
  • 近代:十三世紀~十九世紀(鴉片戰爭)
  • (1) 北方話全濁聲母消失。
    (2) 北方話 -m 尾韻消失。
    (3) 北方話入聲消失。
  • 現代:二十世紀(五四運動以後)
  • (1) 適當吸收西洋語法。
    (2) 大量增加複音詞。



以下為太田辰夫版漢語分期(摘自《漢語史通考》)。
  • 上古
  • 第一期 商周(甲骨文、金文、詩、書)
    第二期 春秋戰國(論語、孟子、左傳、國語、諸子)
      魯方言(此期代表):論語、孟子、禮記.檀弓篇
      宋方言:墨子、莊子
    第三期 漢
  • 中古
  • 第四期 魏晉南北朝
  • 近古
  • 第五期 唐五代
    第六期 宋元明
  • 近代
  • 第七期 清
  • 現代
  • 第八期 民國以降

通字整理

聲母

b
p
bh
d
t
dh
c
k
g
dy
ty
dhy


z
ts
dz
照(莊) dr
穿(初) tr
牀(崇) jr
照(章) j
穿(昌) ch
牀(船) dj

非/敷 f
fv
s
sz
審(生) sr
禪(士) zr
審(書) sh
禪(時) zh
x
h

m
v
泥~娘 n
r
q

l

@
喻(以) y~w
喻(云) y~w / h 雄熊等為h



韻母

o, oo, oh
麻(加) a, aa, ah
ea, eaa, eah
歌韻的「他哪那」官話讀 a 韻,今列入麻(加)韻。
戈(茄)/麻(耶) ie, iee, ieh
uo, uoo, uoh
o, oo, oh
麻(瓜) ua, uaa, uah
戈(靴) iue, -, -
au, ao, aw
au, ao, aw
eau, eao, eaw
宵/蕭 iau, iao, iaw 齒脣音、舌面音聲母時,吸收介音 -i-,其餘聲母則保留。
eu, eo, ew
尤/幽 ieu, ieo, iew 齒脣音、舌面音聲母時,吸收介音 -i-,其餘聲母則保留。
u, uu, uh
魚/虞 iu, iuu, iuh 齒脣音現代讀 -u,與「模」韻雙脣音成互補之勢,舌面音「朱」ju 亦同理。
ai, ae, ay 泰(蓋)韻少數字官話讀 a,今改入麻(加)韻,如「大」dah。

泰(外)韻少數字官話讀 -uai,今改入皆(懷)韻,如「外」quay。

大多數方言把佳韻字分歸皆韻和麻韻,因而毋須另立一韻。
皆(諧)/佳(街) ai, ae, ay
eai, eae, eay
uei, uee, uey
皆(懷)/佳(蛙) uai, uae, uay
om, oom, omm
ap, op
舒聲舌尖音和舌面音聲母字元音,據吳語作 o,而不據官話作 a。
am, aam, amm
om, oom, omm
ap, op
鹽/嚴/添/凡 iem, ieem, iemm
am, aam, amm
om, oom, omm
iep, ap
舒聲舌尖音和舌面音聲母字元音,據吳語作 o,而不據官話作 a。
an, aan, ann
on, oon, onn
at, ot
「干官間關」作 con, cuon, cean, cuan,跟「歌鍋家瓜」作 co, cuo, cea, cua 平行。
刪(顏)/山(艱) an, aan, ann
ean, eaan, eann
at, eat
on, oon, onn
uon, uoon, uonn
ot, uot
刪(關)/山(鰥) uan, uaan, uann
uat

祭(例)/廢(刈)/齊(雞) ei, ee, ey
止攝開 i, ii, ih 除閩語有些零碎的例字外,任何方言「支脂之微」四韻不分。
祭(歲)/廢(穢)/齊(圭) uei, -, uey
止攝合 ui, ue, uy
咸/銜 am, aam, amm
eam, eaam, eamm
ap, eap
im, iim, imm
em, eem, emm
ip, ep
仙(延)/元(言)/先(前) ien, ieen, ienn
an, aan, ann
iet, et
仙(緣)/元(原)/先(玄) an, aan, ann
(i)uan, (i)uaan, (i)uann
at, (i)uet, ot
en, een, enn
et
真/臻/欣 in, iin, inn
en, een, enn
it, et
真韻和欣韻只在舌根聲母字有少數字對立。
un, uun, unn
en, een, enn
ut, et
諄/文 en, een, enn
iun, iuun, iunn
ut, iut
諄韻和文韻只在見系聲母有少數字對立。

唐(岡) ang, ag, aq
oc
唐(岡)韻、唐(光)韻、江韻的脣音字分布,大致互補,在現代方言裏無分別。
(e)ang, (e)ag, (e)aq
uang, uag, uaq
(e)oc, uoc
唐(光) uang, uag, uaq
uoc
庚(羮)/耕(爭) aeng, aeg, aeq
aec
因粵語、吳語梗攝有兩讀,故把梗攝與曾攝分開。

因在舌根音 c, k 後面不加 e 不發生誤會,且因官話這些字的顎化為不規則,故此處採較短的拼法,用 caeng 等,不用 ceaeng。
清(征)/庚(京)/青(經) ieng, ieg, ieq
aeng, aeg, aeq
iec
庚(橫)/耕(宏) uaeng, uaeg, uaeq
uaec
清(傾)/庚(榮)/青(螢) iueng, iueg, iueq
iuec
東(紅) ung, ug, uq
uc
東(融) (i)ung, (i)ug, (i)uq
(i)uc
介音 -i- 被認為已被聲母吸收。
ong, og, oq
ouc
冬韻、鍾韻的入聲寫作 -(i)ouc,以與宕攝分別,如「沃」ouc,不同於「惡」oc。
(i)ong, (i)og, (i)oq
(i)ouc
介音 -i- 被認為已被聲母吸收。
陽(良) (i)ang, (i)ag, (i)aq
(i)oc
陽(良)韻的「莊」組字在大多數方言裏是合口呼,但以英語裏 r 輕度圓脣,用 drang 寫「莊」。只有贛語為 tzang。
陽(方) (u)ang, (u)ag, (u)aq
(u)oc
陽(方)韻可與唐韻合併,因現代方言陽(方)韻讀開口呼、合口呼。
登(燈) eng, eg, eq
ec
蒸(丞) ing, ig, iq
eng, eg, eq
ic, ec
測 trec,但莊(章)、牀(船)、審(書)、禪等聲母字寫作 -ic,如「式」shic。
登(肱) ueng, ueg, ueq
uec
蒸(域) iuic

倉頡學習法

  中文輸入法可以分作兩類,一個是以「音」輸入的輸入法,如注音、漢語拼音等;一個是以「形」輸入的輸入法,倉頡便是屬於此類。

  以「音」輸入的輸入法,優點是會說就能打,但中文的同音字很多,因此也會出現幾乎每打一字都需要選字的缺點。

  而以「形」輸入的輸入法,雖然入門較有門檻(需要學習每個字根的擴展字形與拼字規則),但重碼的字較少,大部分都能直接打出那個字而無需選字,相比之下,輸入的速度會更快許多。此外,「拼字」的過程本身也有其樂趣,就好像玩遊戲一樣。還記得剛學的那時,路上不管看到甚麼字,心裏都會想一下那個字倉頡應該怎麼拼。

  有時候愈是使用倉頡,心裏就愈是對其發明者朱邦復感到佩服。不僅是佩服其創意,竟能把中文筆劃系統性地歸納融合成二十五字根,還佩服其無私,放棄該輸入法的專利,讓所有中文電腦裏都能自帶倉頡,讓人人都能免費使用。

  倉頡輸入法是與中文字十分契合的輸入法,希望能有更多人學習,把它傳承下去。為此,我也根據個人學習經驗,撰寫此篇「倉頡學習法」,希望能讓想進倉頡之門的朋友有所助益。




一、熟悉鍵盤位置

推薦使用倉頡之星
或使用個人製作的簡易練習器(.html):Google 雲端(下載後以瀏覽器開啟)

二、了解拆法

【一體字】取「頭二三尾」碼。如:韋(木一口・手)。

【二分字】取前半部「頭尾」碼、後半部「頭二尾」碼。
 [上下分]如:變(女火・人大)。
 [左右分]如:頭(一廿・一月金)。
 [外內分]如:房(竹尸・卜竹尸)。

【三分字】取前部分「頭尾」碼、中部分「頭尾」碼、後部分「尾」碼。如:辦(卜十・大尸・十)。


三、搭配拆法,了解擴展字根

字根字形擴展例字
日、橫日晶(日日日)、巴(日山)

斜月
ㄇ、冂
明(日月)、目(月山)
炙(月火)
同(月一口)
采(月木)

ˋˊ
釦(金口)
兌(金口竹山)、脊(火金月)
只(口金)、沿(水金口)

十帶鉤
也旁(ヤ)
林(木木)、未(十木)、末(木十)
才(木竹)
也(心木)、五(一木一)

淦(水金)
支(十水)

杰(木火)
不(一火)、尚(火月口)、米(火木)
坦(土日一)

撇(ノ)
連二撇
笛(竹中田)
白(竹日)
反(竹水)、后(竹一口)



广
戟(十十・戈)
冰(戈一水)
私(竹木戈)、么(竹戈)
廣(戈・廿一金)

針(金十)
宋(十木)



尖(火大)
文(卜大)、狄(大竹火)
右(大口)、友(大水)
疸(大日一)


偏衣旁(衤)
聿上半部
忠(中心)
由(中田)
衫(中竹竹竹)
聿(中手)、書(中土日)、隸(木火・中水)

一加短撇

亘(一日一)
百(一日)、頁(一月山金)
厘(一田土)
江(水一)、貢(一・月山金)【注:與「頁」字重碼】

豎鉤
折(フ)

夷(大弓)、陳(弓中・木田)
門(日弓)、事(十中中弓)、利(竹木・中弓)
今(人戈弓)、及(弓竹水)
色(弓日山)、夕(弓戈)、久(弓人)、欠(弓人)
几(竹弓)
人、入
橫人
ㄑ(一撇一捺)
內(人月)、仁(人一一)
矢(人大)、每(人田卜戈)
承(弓弓手人)
夫(手人)

恭下「小丶」
匕、七
弋去點
志(土心)、悼(心卜日十)
恭(廿金心)【注: 「恭」底下本即為「心」
比(心心)、也(心木)、世(心廿)
弋(戈心)、武(一心・卜中一)、曳(中田心)
勾(心戈)、象(弓日心人)


年下半部(ヰ)
找(手戈)、我(竹手戈)、掌(火月口手)
舉(竹金・手)、春(手大日)
年(人手)、韋(木一口手)
涓(水口月)

コ、匚
刁去橫(橫折鉤)
長上半部(E)
戶(竹尸)、屋(尸一戈土)
己(尸山)、匡(尸一土)
刁(尸一)、力(大尸)、豕(一尸竹人)
長(尸一女)
廿廿
卄、艹

革(廿中十)、共(廿金)
薏(廿・卜廿心)
立(卜廿)、業(廿金廿人)
關(日弓女戈廿)
山、屮

出(山山)、欮(廿山・弓人)
貝(月山金)、屆(尸山土)
兇(山大竹山)

ㄑ(女字左屈筆)、L
長下半部
奴(女水)
巠(一女女一)、糸(女戈・火)、甚(廿一一女)
衣(卜竹女)、喪(土口口女)

囗(裏面有其他筆劃)
母外部
甲(田中)、由(中田)、申(中田中)
圍(田木一手)、四(田金)、羅(田中・女火・土)
母(田卜戈)、毋(田十)、貫(田十・月山金)
卜、亠
兩點
辵字旁(辶)
外(弓戈卜)、桌(卜日木)、京(卜口火)
斗(卜十)、犀(尸卜卜手)
過(卜月月口)

三、「難」碼使用

  有些字字形複雜、難以拆解,因此在倉頡中以「難」碼表示。
  • 臼(竹難)
  • 相關運用:兒(竹難竹山)、寫(十竹難火)、興(竹難月金)
  • 身(竹難竹)
  • 相關運用:射(竹竹・木戈)
  • 齊(卜難)
  • 相關運用:齋(卜難火)、齏(卜難・中一一)
  • 肅(中難)
  • 淵(水・中難中)
  • 兼(廿難金)
  • 姊(女・中難竹)
  • 鹿(戈難心)、慶(戈難水)、薦(廿戈難火)
  • 黽(口難山)、龜(弓難山)

四、非直觀字

  有些字的拆法與一般直觀想法不同,也有極少部分字不是以現代楷書字體為本,因此須另外記。
  • (十山)
  • (尸山人大)
  • (手竹難一)
  • 鬼(竹戈)= ノ + 厶
  • 兔(弓山戈)= ク + 乚 + 丶
  • 丘(人一)= 亻 + 工
  • 丑(弓土)= フ + 土
  • 無(人廿・火)
  • 相關運用:舞(人廿・弓戈手)
  • 非(中一・卜卜卜)
  • 兆(中一・山人)
  • 相關運用:逃(卜中一人)
  • 隹(人土)
  • 相關運用:難(廿人・人土)
  • 麥(十人・弓戈)
  • 相關運用:麵(十弓・一田中)
  • 垂(竹十廿一)
  • 相關運用:郵(竹一・弓中)
  • 耳(尸十)
  • 相關運用:聽(尸土・十田心)、聲(土水・尸十)



推薦工具:
《Follow Me倉頡字典》線上查詢版(似已掛)
查倉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