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們不是同一字(胄冑、市巿)
胄
意為後裔、後代。如世胄、貴胄。
下半部為「肉」,因此在標楷體裏冂中為「一點一挑」,在明體裏則是二橫與左右兩邊相接。
冑
意為頭盔。如甲冑等。
下半部為「冃」(即帽),在標楷體裏冂中為「兩橫」,在明體裏則是二橫與左右兩邊不相接。
字 | 說文小篆 | 標楷體 | 明體 |
---|---|---|---|
胄 | |||
冑 |
【趣談】光榮早期採用 Windows 字型的《三國志》遊戲裏,十八路諸矦之一孔伷,由於繁體中文 Big5 編碼裏並未收錄「伷」字,因而把它改成了通同字「胄」,不過用的卻都是「冑」字。
市
即市場。
在標楷體裏,點與豎為兩筆。
巿
音ㄈㄨˊfú。即蔽膝,古代服裝從腰部往下垂在前面的部分。
古代常用作人名,如徐巿(即徐福)、周巿(秦末陳勝下属)、田巿(秦末時齊王)等。
宋代書法家米芾之「芾」字,聲符亦為「巿」。
在標楷體裏,豎筆穿橫而過。
字 | 說文小篆 | 標楷體 | 明體 |
---|---|---|---|
市 | |||
巿 |
「身毒」之「身」讀「捐」
而「捐」字在古代,聲母並不是像今天所讀的ㄐ(j)或者方言的ㄍ(g)。而是與專切,喻母。
在《蒙古字韻》裏,作 ꡭꡧꡦꡋ(ywen),與「沿」「鳶」等字同音。
太閤之「閤」
字音
雖然在現代漢語裏,這兩個字的讀音一樣都是ㄍㄜˊ(gé),但是在古代卻不同,這一點單從兩個字所帶的聲符(合、各)即可窺見一斑。
字 | 反切 | 韻 | 閩南 | 粵語 | 日語音 | 韓語音 | 越語音 | 蒙古字韻 |
---|---|---|---|---|---|---|---|---|
閤 | 古沓切 | 合 | kap | gap3 | こう(<こふ) | 합 | cáp | ko |
閣 | 古落切 | 鐸 | kok | gok3 | かく | 각 | các | kaw |
注:日語音讀こう係由こふ而來。ふ古音為 pu,亦可見其韻尾原為 -p,與閣(かく,-k)不同。其他仍帶有入聲的漢字音,亦皆可見二字發音之不同。
字義
在字義上,雖然後世或有混用,但究其本義,卻有所不同。
閤
- 正門旁的小門。
- 《漢書》載有公孫弘「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即開東邊小門,延覽賢人,不走正門以與官吏作區別。
- 唐朝時,有前殿宣政殿、便殿紫宸殿,但後期皇帝多在便殿會見群臣,把前殿的儀仗叫來便殿,群臣跟着由東西閤(東西兩邊小門)進入,稱之為「入閤」(進入小門之義,而不是進入樓閣之「入閣」)。
- 《說文》:閤,門旁戶。
- 《說文注》:釋宮曰:小閨謂之閤。按漢人所謂閤者,皆門旁戶也。皆於正門之外爲之。前書注曰:閨閤,內中小門也。公孫弘傳: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師古云:閤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於掾史官屬也。亦有云南閤者,如許沖云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是也。有云西閤者,如晉書衞玠爲太傅西閤祭酒是也。唐時不臨前殿,御便殿,謂之入閤。謂立仗於前殿,喚仗,則自東西閤入也。凡上書於達官曰閤下,猶言執事也。今人乃譌爲閣下。
- 《爾雅・釋宮》: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閤。
閣
- 開門後,插在兩邊用以防止門自己關上的長樁。
- 引申作放置食物的木板,進而引申為有閣的夾室,再引申為夾室。
- 再由夾室引申為樓閣。
- 如藏書用的漢朝「文祿閣」、明清時「天一閣」、明清兩朝的「文淵閣」;又如表彰功臣的唐朝「凌煙閣」等。
- 明成祖時,召七名親信大臣入直文淵閣(內閣),作貼身侍從,共商機要,故稱「入閣」(入文淵閣,而非入門之「入閤」)。後閣臣漸有職權如宰相,為首者稱「閣老」。
- 《說文》:閣,所以止扉者。
- 《說文注》:釋宮曰:所以止扉謂之閣。郭注:門辟旁長橛也。……按郭云門辟旁長橛者,謂門開則邊旁有兩長橛,使其止而不過也。……(略)。
-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庋藏之所。
混用不代表通用
因字形或字音相近而混用,是常見的用字錯誤,今人有之,古人亦必有之。「入閤」與「入閣」,一指「進門」、一指「入室」,或許因為「進門、入室」在廣義上意思相近,後世對此二字多有混用。但實在不可因錯誤「混用」而將之視為「通用」。
最後附上清人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的〈閤閣之辨〉,兩字之別,在此文裏說明得十分清楚。
閤閣之辨
國朝沈自南《藝林彙考》引《五襍組》云:閣與閤,人多混用之。閣,夾室也,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蓋古人庋飲食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閣,而後乃廣其制為天祿、凌煙等名。閤者,門旁小戶也,漢公孫宏開東閤以延賢人,蓋避當門而東向開一小門引賓客,以別於官屬,即今官署角門旁有延賓館是也。韓延壽為太守,閉閤思過,即今閉角門不聽官屬入耳。唐正衙日喚仗入閤,則百官亦隨以入,謂之「入閤」,蓋中門不啟,而開角門也。然則夾室謂之閣,傍門謂之閤,義自昭然。漢三公黃閤,注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黃其閤焉。今國家設文淵閣藏書,而大學士主之,故謂之閣老,若以黃閤、東閤之義言之,亦可謂之閤老。又云:《爾雅》,小閨謂之閤,閨即門也。今人閨閤概謂之閨閣,至以朝廷東閤亦揭東閣之額,而不覺其非,蓋「黃閣老」子美詩已誤用之矣。
愚按,此條於閣閤之辨頗詳,但文淵閣與天祿、凌煙同,由古人夾室之制而廣之,則閣也,非閤也。東閣亦然。此與公孫丞相之開東閤不同,彼為東向開小門,此則本與文淵閣同在東,故謂之東耳,不得改為東閤也。閣臣之長,自當稱閣老,不得稱閤老也。自明以來,所謂入閣辦事者,與唐之隨仗入閤不同,不得謂之入閤辦事也。沈氏所糾,亦有未是者,惟閨閤不得稱閨閣,開東閤不得稱開東閣,三公黃閤不得稱三公黃閣,黃閤老不得稱黃閣老,此則所當糾正者矣。
圍棋術語 中日對照
序盤 序盤〔じょばん〕 中盤 中盤〔ちゅうばん〕 終盤 終盤〔しゅうばん〕 天元 天元〔てんげん〕 角 隅〔すみ〕 邊 辺〔へん〕 星位 星〔ほし〕 三三 三三〔さんさん〕 小目 小目〔こもく〕 跳 トビ〔飛び〕 黏 ツギ〔接ぎ〕 扳 ハネ〔跳ね〕 斷 キリ〔切り〕 撲 ウッテガエシ〔打って返し〕 尖 コスミ〔尖み〕 接不歸 オイオトシ〔追い落とし〕 小飛 ケイマ〔桂馬〕 大飛 オオゲイマ〔大桂馬〕 打吃 アタリ〔当たり〕 締角 シマリ〔締り〕 脫先 手抜〔てぬき〕 劫 コウ〔劫〕 眼 眼〔め〕 假眼 欠け目〔かけめ〕 活 生き〔いき〕 雙活 セキ〔関〕 目 目〔もく〕 目數 目数〔もくすう〕 貼目 コミ〔込み〕 死子 アゲハマ〔揚げ浜〕
論大陸簡化字
簡化字取字方式有好幾種,諸如合併字、分化字復合、草書體楷化、自創、採用俗字等,不應一概而論。
較為人詬病者有四,其一就是合併字。合併字將同音或音近的兩字合為一字,致使繁簡字無法一對一還原,進而導致許多人名地名的字遭誤用。僅以電視劇為例:
有將「朮(zhú)赤」唸為「术(shù)赤」者(《成吉思汗》出自成吉思汗口),
有將「老种(chóng)經略」讀為「老 zhǒng 經略」者(《新水滸》出自魯達口),
有將「台州」寫作「臺州」者(《大明王朝》胡宗憲帳內地圖),
有將「陽穀」寫作「陽谷」者(《新水滸》陽穀縣告示)。
合併字也造成簡化字與正體字使用者,對於字的預設讀音出現差異,比如正體字使用者會將「舍」預讀作 shè,而簡化字使用者,因「舍」字的「捨棄」義較為常用,因而多預讀作 shě。上述所舉的「朮」例,亦同屬此類。
合併字也有實行一段時間後又改回去的,比如「像 > 象 > 像」、「覆 > 复 > 覆」,可見合併字確實有其問題。
一為自創字。自創字又以形聲字居多,但所選之聲旁,有些與本字的發音有所出入,致使中文形聲字的音韻系統遭到破壞。如:
「進 > 进」(進為真韻,-n 收尾,井為清韻,-ng 收尾),
「犧 > 牺」(羲、西二字尖團音有別,操南部方言者應可辨別),
「憲 > 宪」(憲、先二字亦尖團音有別),
「補 > 补」(卜為入聲,補則否)。
我覺得有一點應注意,漢字並非僅只普通話人士使用,其他中國各地方言,加上越南、韓國、日本等,都有漢字讀音。一個字的音韻一旦破壞,其影響甚鉅。
一為半字。這類簡化字就只是單純把字寫一半就停了,我姑稱之為半字。如「習 > 习」、「飛 > 飞」、「薩 > 萨」、「鄉 > 乡」、「業 > 业」。這種簡化方式,着實令人無言。倘若這種方式可行,大概還有一大堆字可再簡化。
有些字寫一半簡化之後,又恰好是原本已有的字,因而起了衝突,成了合併字,如「廣 > 广」(广本字讀 yǎn)、「廠 > 厂」(厂本字讀 hǎn)。
甚至還有因此而不得不把原本筆畫已經很簡的字再簡化。如「寧」簡化為「宁」,但「宁」字原已存在,以其為偏旁的字也不少,最後以宁為偏旁者俱改為「宀 + -」,如「儜 > 佇,佇 > 伫」。整個交雜在一起,愈趨複雜。
再一個是草書轉為楷書。這屬於字體書寫方式的不同體系,本不應相混。楷的意義就是標準模範,一筆一畫清楚明白,適用於官方、用於印刷、用於教育、用於公共用途。個人私下想怎麼把字寫草寫簡,那是另一回事。將草寫定為規範用字,委實怪異。如若可行,又何妨全採草書楷化,甚至直接用草書,起碼如此一來體系統一。
不過,再怎麼說,仍然以合併字危害最大,因為只要是一對一簡化,就能輕易無誤還原本字,不至於像今日那麼混雜,乃致今日各處所見中文,或多或少都能見到幾處因簡轉繁致誤的情形,即如專業的論文、出版書籍,亦屢見不鮮。每每見之,無不嗟嘆,不忍卒覩。
最後,實不應再以「何不用甲骨文」為駁。書體的不同,與簡化字是兩回事。自隷轉楷,從漢末以降,便一直使用傳統正體字近二千年,可以說絕大部分中國歷史與文化,皆由正體字所承載發展流傳。漢字簡化,誠為當代中國文化一大損傷。願有志者齊勉之。
汪鋒、王士元 期刊文章〈基本詞彙與語言演變〉,在羅列各方言用詞時,將「乾」誤作「幹」。
戈思明 博士論文《新疆錫伯族傳承滿文之研究》,內文多處有簡轉繁之誤。在此僅舉數例:
中文韻書資料庫「韻典網」裏,辨析一對多簡繁對應的附錄中,將「狄仁傑」誤作為「狄仁杰」。
電視劇《大明王朝》將「台州」誤作「臺州」。
電視劇《新水滸》將「陽穀」誤作「陽谷」。
電視劇《天龍八部》二〇〇三年版,將「萬劫谷」誤作「萬劫穀」。
維基百科「阿朮」條目,直接把繁簡轉換的誤字「阿術」也列入另名。
更有些人早已混亂,無法分辨正誤。在見到正確的指正後,仍以誤為正。
其影響甚至已擴及其他漢字圈國家。
日本光榮公司的遊戲《項劉記》中,將「膠東」誤作「胶東」。
同為光榮公司的《三國志ツクール》遊戲中,將「鬱林」誤作「郁林」。
簡轉繁 - 人名、地名原字整理
更新日期:2017年6月6日
人名地名乃專有名詞,實不可因通同字而隨意更替。然大陸地區所頒簡化字,數字併為一字者甚多,加以今人多以電腦轉換,致使諸多人名地名用字混亂。故特整理此文,以辨其名。
按:以下按簡化字筆畫排序。首字為簡化字,次為其他可能之本字。
【三畫】
干、幹、乾
桑干河 ➜ 桑乾河——河名,永定河上游,跨今山西、河北。
也速干 ➜ 也速干——成吉思汗妃子。
花铁干 ➜ 花鐵幹——金庸《連城訣》人物。
松赞干布 ➜ 松贊干布——即吐蕃王棄宗弄贊,曾娶唐朝文成公主。
于、於 「於」讀ㄨ(wū)時不簡化。
于 ➜ 于——姓氏。如于右任、于謙、于吉。
淳于 ➜ 淳于——姓氏。如淳于髡。
鲜于 ➜ 鮮于——姓氏。
章于天 ➜ 章于天——清初江西巡撫。
於陵(于陵) ➜ 於陵——古地名,位今山東省;又因以為氏,如於陵仲子(戰國齊人)。於音ㄨ(wū)故不應簡化為于。
於越(于越) ➜ 於越——即春秋時越國。於音ㄨ(wū)故不應簡化為于。
於潜(于潜) ➜ 於潛——地名,位今浙江省。
於夫罗(于夫罗) ➜ 於夫羅——匈奴單于,《後漢書》作於扶羅。於音ㄨ(wū)故不應簡化為于。
斗谷於菟(斗谷于菟) ➜ 鬬穀於菟——春秋時楚人。於音ㄨ(wū)故不應簡化為于。
个、個、箇
个旧 ➜ 箇舊——地名,位今雲南省。
【四畫】
历、歷、曆 作人名者多為「歷」,作年號者多為「曆」。
历城 ➜ 歷城——地名,位今山東省。
季历 ➜ 季歷——周文王姬昌之父。
大历 ➜ 大曆——唐代宗李豫年號。
万历 ➜ 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年號。
永历 ➜ 永曆——南明皇帝朱由榔年號。
弘历 ➜ 弘曆——清高宗乾隆皇帝之名。
斗、鬬(鬥)
斗 ➜ 鬬——姓氏。如春秋時楚國鬬伯比、鬬穀於菟。
左光斗 ➜ 左光斗——明末人。為魏忠賢所害,死於獄中。
丑、醜
公孙丑 ➜ 公孫丑——戰國時齊人,孟子弟子。
文丑 ➜ 文醜——東漢末袁紹麾下將領。
丰、豐
张三丰 ➜ 張三丰
升、昇、陞
高升 ➜ 高昇——《三國演義》裏黃巾軍將領。
高升号 ➜ 高陞號——清末甲午戰前為日艦所襲的一艘載清兵的英國船。
畢升 ➜ 畢昇——北宋時人。曾發明活字版印刷。
柳升 ➜ 柳升——明朝將領。
卢象升 ➜ 盧象昇——明末人。
予、豫 此為日本簡化字。
伊予 ➜ 伊豫——日本國名。
【五畫】
叹、嘆、歎
金圣叹 ➜ 金聖歎
台、臺 滿蒙等北方民族譯名多用「台」字,如察合台、窩闊台、孛兒台、黃台吉。
盱台 ➜ 盱台——即盱眙。台(眙)音ㄧˊ (yí)。
天台 ➜ 天台——地名,位今浙江省。境內有天台山,佛教天台宗亦取名自此。
台州 ➜ 台州——地名,位今浙江省。
台安 ➜ 台安——地名,位今東北。
吕台 ➜ 呂台——前漢人,即呂肅王。呂后之姪。
阿台 ➜ 阿台——明末女真人。
阿鲁台 ➜ 阿魯台——明末蒙古人。曾殺鬼力赤而迎立本雅失里為可汗。
邪马台国 ➜ 邪馬臺國——日本古國名(假名:やまたいこく)。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一幅地圖上,將「台州」之「台」字誤寫成了「臺」。
宁、甯、寧
宁 ➜ 甯——姓氏,音ㄋㄧㄥˋ(nìng)。如甯越、甯采臣。
弁、辨、辯 此為日本簡化字。
劉弁 ➜ 劉辯——後漢少帝,後被董卓廢為弘農王。
下弁 ➜ 下辨——古地名,位今甘肅省。
武蔵坊弁慶 ➜ 武藏坊辨慶——日本人名。平安時代末期之僧衆(僧兵)。追隨源義經。
术、朮、術 「朮」音ㄓㄨˊ(zhú)。滿蒙等北方民族譯名多為「朮」字,如兀朮、博爾朮、朮赤台。
术赤 ➜ 朮赤——成吉思汗長子。
兀术 ➜ 兀朮——金太祖四子完顏宗弼。
博尔术 ➜ 博爾朮——成吉思汗麾下,「四傑」(掇里班曲律)之一。
巴而朮阿而忒的斤——高昌亦都護。本臣於契丹,後附成吉思汗,娶其女也立安敦。
巨、鉅
巨鹿 ➜ 鉅鹿——地名,位今河北省。
巨野 ➜ 鉅野——地名,位今山東省。
【六畫】
后、後
夏后氏 ➜ 夏后氏——指夏朝或夏禹。
吁、籲
州吁 ➜ 州吁——吁音ㄒㄩ(xū)。春秋時衞國國君。弒兄而立。
冲(沖)、衝
林冲 ➜ 林沖——《水滸傳》人物。
邵元冲 ➜ 邵元沖
腾冲 ➜ 騰衝——地名,位今雲南省。
冲立船户 ➜ 衝立船戶——日本神祇(假名:つきたつふなど)。
朴、樸
朴 ➜ 朴——姓氏,此姓多為高麗人(諺文:박)。
抱朴子 ➜ 抱朴子——晉朝葛洪,自號抱朴子,亦撰有《抱朴子》一書。
【七畫】
谷、穀
谷梁传 ➜ 穀梁傳——春秋三傳之一。戰國穀梁赤所撰。
阳谷 ➜ 陽穀——地名,位今山東省。
谷城 ➜ 穀城——地名,位今湖北省。
谷水 ➜ 穀水——
斗谷於菟 ➜ 鬬穀於菟——春秋時楚人。
谷陵侯 ➜ 穀陵侯——漢朝馮偃受封為穀陵侯。
新版《水滸傳》劇中,武松所看之告示上,將縣名「陽穀」之「穀」寫成了簡化字「谷」。
沈、瀋
沈阳 ➜ 瀋陽——地名,位今遼寧省。
余、餘
余 ➜ 余——姓氏。如余邵魚。
余姚 ➜ 餘姚——地名,位今浙江省。
余杭 ➜ 餘杭——地名,位今浙江省。
余汗 ➜ 餘汗——地名,位今江西省。今名餘干。
余干 ➜ 餘干——地名,位今江西省。
余庆 ➜ 餘慶——地名,位今貴州省。
扶余 ➜ 扶餘——古國名兼今地名,古國名亦作「夫餘」。
陳余 ➜ 陳餘——秦末人。
【八畫】
征、徵
仪征 ➜ 儀徵——地名,位今江蘇省。
夏征舒 ➜ 夏徵舒——
文征明 ➜ 文徵明——明朝人。「吳中四才子」之一。
关麟征 ➜ 關麟徵——
岩、巖
龙岩 ➜ 龍巖——地名,位今福建省。
岫岩 ➜ 岫巖——地名,位今遼寧省。
岳、嶽
岳 ➜ 岳——姓氏。如岳飛。
岳 ➜ 嶽——姓氏。如嶽崇(明朝人)。
南岳 ➜ 南嶽——地名,位今湖南省。
东岳大帝 ➜ 東嶽大帝——
岳庙 ➜ 岳廟——供奉岳飛的廟祠。
岳庙 ➜ 嶽廟——奉祀泰山神的廟宇。《水滸傳》中多次出現嶽廟,即指泰山廟。
昆、崑
昆岡 ➜ 崑岡——清末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马玉昆 ➜ 馬玉崑——清末將領。
昆仑 ➜ 崑崙——地名,位今廣西。
沾、霑
沾化 ➜ 霑化——地名,位今山東省。
沾益 ➜ 霑益——地名,位今雲南省。
杰、傑
狄仁杰 ➜ 狄仁傑——唐朝人。
庄南杰 ➜ 莊南傑——唐朝詩人。
张世杰 ➜ 張世傑——南宋將領。
黄杰 ➜ 黃杰——國民革命軍上將。
【九畫】
复、復、複
鱼复 ➜ 魚復——地名,位今四川省。
韩复榘 ➜ 韓復榘
种、種
种 ➜ 种——姓氏,音ㄔㄨㄥˊ (chóng)。如种師道。
郁、鬱
郁林 ➜ 鬱林——地名,位今廣西省。
郁垒 ➜ 鬱壘——傳說中的門神。
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国志ツクール》遊戲中,誤用簡化字,將地名「鬱林」誤作「郁林」。
钟、鍾、鐘
钟 ➜ 鍾——姓氏。如鍾繇、鍾會。
(按:此僅以古人為準。覽諸史書,似並無鐘姓者,然今人則有之,未知其源。)
钟离 ➜ 鍾離——古國名、地名,後又作姓氏。如鍾離眛。
钟麟 ➜ 鍾麟——人名,如譚鍾麟(清末人,曾任兩廣總督)、鹿鍾麟(民初西北軍將領)。
钟祥 ➜ 鍾祥——地名,在今湖北省。
钟山 ➜ 鍾山——即南京紫金山。
谭钟麟 ➜ 譚鍾麟——清末人,曾任兩廣總督。
鹿钟麟 ➜ 鹿鍾麟——民國軍人。
勋、勛、勳
刘勋 ➜ 劉勳——後漢末年人,曾任廬江太守。
张勋 ➜ 張勳——清末民初人。
载勋 ➜ 載勛——清朝莊親王。
庞炳勋 ➜ 龐炳勳——民國軍人。
【十畫】
涌、湧
烏涌 ➜ 烏涌——地名,位今廣東省。
浚、濬
浚县 ➜ 濬縣——地名,位今河南省。
党、黨
党 ➜ 党——姓氏。如宋朝党進。
党 ➜ 黨——姓氏。如金國黨懷英、明朝黨還醇。
党项 ➜ 党項——三苗遺裔,西羌別種。宋朝時曾建西夏國。
【十一畫】
御、禦
御寇 ➜ 禦寇——人名,如列禦寇(列子)、公子禦寇(春秋陳宣公之子)。
盘、盤、磐、槃
盘井 ➜ 磐井——日本人名,任筑紫國造(「磐井」假名為いわい)。
【十二畫】
游、遊
游 ➜ 游——姓氏。
陸游 ➜ 陸游——南宋人,詩人。
仙游 ➜ 仙遊——地名,位今福建省。
龙游 ➜ 龍游——地名,位今浙江省。
游佐 ➜ 遊佐——日本姓氏。
强(強)、彊
范强 ➜ 范彊——三國時人,與張達弑張飛而奔吳。
斗御强 ➜ 鬬御彊——春秋楚人。
筑、築
贵筑 ➜ 貴筑——地名,位今貴州省。
筑前 ➜ 筑前——日本地名。
筑后 ➜ 筑後——日本地名。
【十三畫】
筱、篠
长筱 ➜ 長篠——日本地名。
鉴、鑒、鑑
李鉴 ➜ 李鑑
【十五畫】
澄、澂
澄江 ➜ 澂江——地名,位今雲南省。
于琛澄 ➜ 于琛澂——滿洲國將領。
【十六畫】
赞、贊、讚
朱赞 ➜ 朱讚——三國時人,與曹真同郷。
【十八畫】
镰、鐮、鎌
镰仓 ➜ 鎌倉——日本地名。
日本的簡化字——新字體
原「辨、辯、瓣」等字,新字體皆改用「弁」字。武藏坊弁慶,其原名即為「辨慶」。
下圖分別為辨慶之墓與辨慶石(引自日文維基百科「武蔵坊弁慶」條目)。
《三國志V》遊戲中,地名「下辨」(古又通作下辯)在中文版裏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作「下弁」。
全地圖可另見:艾克氏遊戲人間
「予」字為「予、預、豫」三字合併的新字體。日本古國名伊予,本為「伊豫」。
下圖取自《倭漢三才圖會》。
「聯」字在新字體併入「連」。下圖為二戰期間朝日新聞,可以見到蘇聯的日文過去亦作「ソ聯」,今已改作「ソ連」。
另外也能見到「滿洲」,今已改作「満州」。
「余、餘」與大陸簡化字一樣,皆合併作「余」。遊戲《項劉記》中文版裏,「陳餘」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寫作「陳余」。
「藝」字在新字體裏併入「芸」(本字讀若云,ㄩㄣˊ)。遊戲《太閤立志傳V》中文版裏,國名「安藝」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寫作「安芸」。
國語拼音對照表
Win7 改用舊版新細明體
【準備】
- 從 XP 系統複製出新細明體字型檔(下載:新細明體3.21版〔下載網址已更新 2021/10/2〕)。
- 將舊版字型,放在新系統中任意位置,並以羅馬字重新命名。如:c:/mingliu_xp.ttc(置於 C 槽下,檔名改為 mingliu_xp)。
【修改】
- 執行「regedit」,進入登錄編輯程式。
- 點開路徑「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 Version\Fonts」。
- 在右側找出機碼「MingLiU & PMingLiU & MingLiU_HKSCS (TrueType)」,將其內值改為剛剛舊字型的存放位置。如:「c:\mingliu_xp.ttc」(注意使用的斜線方向)。
- 重新開機即可。
【復原】
- 如果想要恢復,只要重複修改步驟,將機碼內值改為原本的「mingliu.ttc」,再重新開機即可。
新細明體原係以傳統印刷字體明體為基礎,其字體結構平衡方正,後來卻自某版本開始,硬將楷書筆畫套入新細明體,致使新細明體面目全非,文字結構失衡,大失美觀。印刷體(明體)、手寫體(楷體),本即不同字體,實不應將筆畫生搬硬套。
以下僅列出數例,略供參考。
舊版 | 新版 | 說明 |
---|---|---|
言上為橫 | ||
兌上為八 | ||
示字邊仍保持為示 | ||
舊版部分示字邊亦為楷體筆畫,但頭點為豎 | ||
青下本應為丹,舊版雖改丹中點為橫,但左豎畫為直豎,而非撇 | ||
三點水末筆有頓 | ||
令下為豎 | ||
辵字邊 | ||
草字頭為直豎且相連 | ||
糸字邊糸下三筆仍如糸本字,而非三點 | ||
爪字頭外放,而非內縮 | ||
丸中點位置置中 | ||
勺內為橫 | ||
食(衣、長等字)下豎提有頓折 | ||
文上點為豎,末筆捺有頭 | ||
直末筆為彎,上十為直豎 | ||
下圖為「中國貳」遊戲中切換字體的介面,恰好可以展示兩者字體的不同。
延伸閱讀:
月分別稱
夏曆月分 | 地支 | 古稱 | 其他別稱 | 日本古稱 | 共和曆 |
---|---|---|---|---|---|
正月 | 寅 | 陬月 | 三陽、元月 | 睦月〔むつき〕 | 風月 Ventôse |
二月 | 卯 | 如月 | 杏月、中和 | 如月〔きさらぎ〕 | 芽月 Germinal |
三月 | 辰 | 寎月 | 桃月、上巳 | 彌生〔やよい〕 | 花月 Floréal |
四月 | 巳 | 余月 | 清和、麥秋、梅月 | 卯月〔うづき〕 | 牧月 Prairial |
五月 | 午 | 皋月 | 蒲月、榴月、端月 | 皐月〔さつき〕 | 穫月 Messidor |
六月 | 未 | 且月 | 荷月 | 水無月〔みなづき〕 | 熱月 Thermidor |
七月 | 申 | 相月 | 巧月、桐月 | 文月〔ふづき/ふみづき〕 | 果月 Fructidor |
八月 | 酉 | 壯月 | 桂月、中秋 | 葉月〔はづき〕 | 葡月 Vendémiaire |
九月 | 戌 | 玄月 | 菊月、菊秋 | 長月〔ながつき〕 | 霧月 Brumaire |
十月 | 亥 | 陽月 | 小陽春 | 神無月〔かんなづき〕 | 霜月 Frimaire |
十一月 | 子 | 辜月 | 冬月、葭月 | 霜月〔しもつき〕 | 雪月 Nivôse |
十二月 | 丑 | 涂月 | 嘉平、臘月 | 師走〔しわす〕 | 雨月 Pluviôse |
共和曆 calendrier républicain 為法國大革命後,革命政府所定之新曆法,凡十二月,每月三十日,每十日為一旬(décade),閏年置六日於年末。月名字尾以季節分,-al 為春,-idor 為夏,-aire 為秋,-ôse 為冬。上表按其大致對應時間羅列,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 《爾雅》
- 《英華萃林韻府》
- 日文維基「月(曆)」條目。
- 法文維基「Calendrier républicain」條目。
簡化合併漢字辨析 (未完)
最後更新:2015/07/30
大陸所推行之簡化字中,除採用異體字、草書楷化、自創新字外,尚有許多以多字合為一字的合併字。合併字在白話文大量多字詞情況下,尚無甚大礙,但在少部分詞語、人名地名、詩詞古文上,便易有語意誤解、還原本字時用字錯誤等問題。此外,合併字亦影響衆人對部分字之默認讀音,如「舍」字,習簡化字者,因捨棄義較為常用,故多會讀為上聲,習正字者,則因捨舍有別而讀去聲;再如「吁」字,習簡化字者多讀為ㄩˋ(yù),習正字者則會讀作ㄒㄩ(xū);他如「几」「宁」「叶」「种」等字皆如此。
在此姑列出合併簡化字之原字意涵辨析,供有意學習、使用正字者參考。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部分,可另見簡轉繁 - 人名、地名原字整理。
[B]
【表】表錶
作「儀器」解時,可通作「錶」。如:手錶、儀錶、鐘錶。
【別】別彆
別、彆二字意義有別。「彆扭」一詞應作「彆」字,音ㄅㄧㄝˋ(biè)。
【并】并並併
「並」(竝)意為且(後接動詞)、齊、皆。如:並且、並說;並駕齊驅、並列、並肩、椿萱並茂。「并」(幷)意為合;以及(後接名詞)。如:合并、兼并、并力、交并、并序;精馬三匹并騎二人。「并」另指古州名,音ㄅㄧㄥ(bīng)。「并」的「合」義,後多作「併」(倂)。如:合併、兼併、併力。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并」。
【卜】卜蔔
卜、蔔二字意義有別。「蘿蔔」一詞應作「蔔」字,音ㄅㄛ(bo)。
[C]
【尝】嘗嚐
作「品嘗」解時,可通作「嚐」。如:品嚐、淺嚐、嚐一嚐。
【冲】沖衝
沖、衝二字意義有別。「沖」有年幼、虛空、沖天、水沖、沖犯、沖破厄運等義。如:沖齡、沖幼;謙沖、虛沖;一飛沖天、氣沖斗牛;沖洗、沖茶;沖犯、對沖;沖喜。「衝」有通道、衝撞等義。如:要衝;衝撞、衝突、衝車。另有去聲ㄔㄨㄥˋ(chòng),意為對着、向着。如:衝我來。
地名有騰衝。
【虫】虫蟲
虫、蟲二字意義有別。「虫」音 ㄏㄨㄟˇ(huǐ)為「虺」的古字。
【丑】丑醜
丑、醜二字意義有別。「丑」為十二地支之一、戲中丑角。如:小丑。「醜」指醜惡。如:醜陋、出醜、獻醜。補充:此二字古音不同聲,丑屬徹母,醜屬穿母。
人名有公孫丑(戰國)、文醜(東漢)等。
【出】出齣
作戲劇單位時,作「齣」。如:一齣戲。
[D]
【当】當噹
作狀聲詞用時,可通作「噹」。如:響噹噹、叮噹響。
【党】党黨
党、黨二字意義有別,古時音亦不同。「党」用於民族名「党項」。另,二字皆為姓。
【淀】淀澱
淀、澱二字意義有別。「淀」指淺水湖。
【冬】冬鼕
冬、鼕二字意義有別。「鼕」指鼓聲。如:鼕鼕鼓。
【斗】斗鬥鬬
斗、鬥、鬬三字意義有別,音亦不同。「斗」音ㄉㄡˇ(dǒu),「鬥」「鬬」音ㄉㄡˋ(dòu)。「鬥」指相鬥。如:打鬥、戰鬥、鬥毆。「鬬」本指相遇,後亦用作爭鬥義,與「鬥」通。另,斗、鬬皆為姓。
[E]
【恶】惡噁
「噁心」一詞,可以通作「噁」。
[F]
【发】發髮
發、髮二字意義有別。「髮」指頭髮。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发」。
【范】范範
范、範二字意義有別。「范」為姓。
【丰】丰豐
丰、豐二字意義有別。「丰」指容色美好。如:丰采、丰姿、丰韻。「豐」本指豆器裝滿,引申有多、滿等義。如:豐盛、豐滿、豐收、豐饒。
【复】復複覆
「復」指返回、再次、回答。如:反復(來回)、回復(回到原狀)、復合(再次結合)、收復;日復一日;回復(回答)。「回答」一義,後世多用「覆」。「複」本指衣服有內裏者,引申有多層、重複、繁複等義。如:複合(多者結合)、重複、複姓、複試;複雜。「覆」(覄)指上下反倒、蓋、回答。如:反覆(翻來覆去)、覆巢、翻覆、顛覆;回覆、答覆、稟覆、覆命。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复」,或轉為「復」。
[G]
【干】干幹乾
干、幹、乾三字意義有別,音亦不同。「干」、「乾」為一聲,「幹」為四聲。「干」指盾、犯、關涉、求。如:干戈(盾與戈,指兵器或戰爭)、干戚(盾與斧)、干城(盾與城,指武將);干犯、干擾;干係、相干;干求、干祿、干時。「乾」指燥、枯竭、拜認結義關係。如:乾燥、肉乾;乾枯、乾涸;乾爹、乾兒子。「幹」指主體、才能、作事。如:主幹、軀幹、枝幹、幹部、幹道、幹渠;才幹、幹略、幹吏;幹甚麼、公幹。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干」。
【谷】谷穀
谷、穀二字意義有別。「谷」指二山間流水之道。如:山谷、河谷、谷風。「穀」指糧食作物。如:穀物、五穀。另,二字皆為姓。
地名有穀水、陽穀、穀城。書名有穀梁傳。人名有鬬穀於菟、穀陵侯。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谷」。
2003年版《天龍八部》電視劇中,便把「萬劫谷」的「谷」,錯寫成「穀」。
【刮】刮颳
刮、颳二字意義有別。「颳」指風吹。如:颳風。
【柜】柜櫃
柜、櫃二字音義皆有別。「柜」音ㄐㄩˇ(jǔ),指柜柳。或作「櫸」。
[H]
【后】后後
后、後二字意義有別。「后」指皇帝之妻,古代時亦指君王。如:皇后、太后;夏后、后稷。「後」為「前」反義。如:後面、前後、後宮。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后」。
【划】划劃
划、劃二字意義有別。「划」指撥船前進。如:划船。「劃」指以錐刀畫物。如:刻劃。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轉為「劃」。
【坏】坏壞
坏、壞二字音義皆有別。「坏」音ㄆㄧ(pī)或ㄆㄟ(pēi)時,指未燒過之陶瓦。亦作「坯」。如:拉坏。音ㄆㄟˊ(péi)時,指屋之後牆,或以泥土封隙。
【汇】匯彙
匯、彙二字意義有別。「匯」指水流會合、聚集,亦指貨幣由一地轉入另一地。如:匯合、匯聚;匯款、匯票。「彙」指種類、以類分整。如:詞彙、品彙;彙編、彙整、彙報。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轉為「匯」。
【伙】伙夥
「夥」本義指多、合幫。如:大夥、一夥人;合夥、入夥。「夥計」一詞亦用「夥」。「伙」用指什物、伙食。如:傢伙;伙食、開伙。
【获】獲穫
獲、穫二字意義有別。「獲」指獵取、取得。如:獲取、獲得。「穫」指割穀。如:收穫。
[J]
【几】几幾
几、幾二字意義有別。「几」音ㄐㄧ(jī),指小桌。如:茶几、憑几、窗明几淨。
【饥】飢饑
飢、饑二字意義有別。「飢」指餓。如:飢餓、飢渴。「饑」指歉收。如:饑饉、饑荒、饑年。
【价】价價
价、價二字音義皆有別。「价」音ㄐㄧㄝˋ(jiè),指善、大,亦指僕役。如:价人維藩;小价、貴价、盛价。
【荐】荐薦
「荐」本義為草席,「薦」本義為獸類所喫的草。兩字後皆有草席、屢次、舉薦等義。如:草荐(草薦);荐饑(薦饑)、荐臻(薦臻);推荐(推薦)。
【姜】姜薑
姜、薑二字意義有別。「薑」為植物名。如:薑湯、生薑。「姜」為姓氏。
【借】借藉
借、藉二字意義有別。「借」指權用他人之物。如:借錢、借花獻佛、借刀殺人。「藉」指憑、賴。如:藉口、藉機、憑藉。
【尽】盡儘
「盡」音ㄐㄧㄣˇ(jǐn)時,可通作「儘」,意為極盡、聽任。如:儘量;儘管。
【据】据據
「据」只用於「拮据」一詞,音ㄐㄩ(jū)。
【卷】卷捲
「卷」讀ㄐㄩㄢˇ(juǎn)時,後多作「捲」。如:捲舌、捲入、席捲、春捲、膠捲。
[K]
【克】克剋
「克」的制、勝等義,可通作「剋」。如:剋星、相剋。「剋」另有限定義。如:剋日、剋期。
【夸】夸誇
「夸」的大言、讚美等義,後多作「誇」。如:誇大、自誇、誇誕、誇口;誇獎、誇讚。
【困】困睏
「睏」指疲乏欲睡。如:睏倦、愛睏。
[L]
【腊】腊臘
腊、臘二字音義皆有別。「腊」音ㄒㄧˊ(xí),指乾肉。「臘」音ㄌㄚˋ(là),指陰曆十二月。如:臘月、臘八(十二月初八)、臘日。
【蜡】蜡蠟
蜡、蠟二字音義皆有別。「蜡」音ㄓㄚˋ(zhà),為年終祭名。
【累】累纍
「累」讀ㄌㄟˊ(léi)意指繩索或纏綁時,與「纍」字通。
【里】里裏
里、裏二字意義有別。「里」為長度單位、行政區單位。如:一里路、公里、海里(等同「浬」)、英里(等同「哩」);故里、鄉里、村里、田里、鄰里、里長。另,音譯外文時,亦慣用「里」字。如:馬德里、里昂、歐幾里德。「裏」(或異體作「裡」)本義為衣服內層,引申有裏面的意思。如:田裏(田裏面)、村裏(村子裏面)、家裏。另,表示地方的「這裏、那裏」也慣用「裏」字。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里」。
【历】曆歷
歷、曆二字意義有別。「歷」指經過。如:歷史、經歷、遊歷、履歷、歷代。「曆」指日月星辰所行的路徑,其記載也稱曆,又引申為年代、壽命。如:日曆、月曆、農曆、曆法、行事曆;曆數、曆命。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轉為「歷」字。
【帘】帘簾
帘、簾二字意義有別。「帘」指酒家旗幟。
【怜】怜憐
「怜」音ㄌㄧㄥˊ(líng),指機靈。如:怜悧。俗可通「憐」。
【了】了瞭
「瞭」音ㄌㄧㄠˇ(liǎo)時,指眼睛明亮,引申為明白。如:明瞭、一目瞭然、瞭如指掌。音ㄌㄧㄠˋ(liào)時,指登高遠望。如:瞭望。
【猎】猎獵
。
【卤】鹵滷
鹵、滷二字意義有別。「滷」指鹹水,或以鹹汁調製之食物。如:滷蛋、滷肉飯。
[M]
【么】么麼
「么」本為「幺」俗字,音ㄧㄠ(yāo)。今臺灣地區以「么」為標準字,大陸地區以「幺」為標準字。
臺灣 | 大陸 | |
---|---|---|
ㄧㄠ(yāo) | 么 | 幺 |
ㄇㄜ˙(me) | 麼 | 么 |
【霉】霉黴
「黴」為本字。
【蒙】蒙濛矇懞
四字意義有別。「濛」為微雨。如:細雨濛濛。「矇」為失明。如:矇眛。「懞」為忠厚。如:懞直。
【面】面麵
面、麵二字意義有別。「面」為臉。如:撲面、下面、方面。「麵」(本字「麪」)本義為麥粉,引申為由麵粉所製的食品。如:麵包、麵條、下麵(把麵放入鍋內煮)。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面」。
【蔑】蔑衊
蔑、衊二字意義有別。「衊」本指污血,作動詞指以血或穢物塗染,又引指以不實之詞詆毀他人。如:污衊、誣衊、衊染。
[N]
【宁】宁寧
宁、寧二字音義皆異。「宁」音ㄓㄨˇ(zhǔ),指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P]
【辟】辟闢
開、開拓、屏除等義,後多作「闢」,音ㄆㄧˋ(pì)。如:開闢、墾闢、獨闢蹊徑;闢謠、闢邪。
【苹】苹蘋
苹、蘋二字意義有別。「蘋」讀音有二:讀ㄆㄧㄣˊ(pín)時,指四葉草,又名田字草。讀ㄆㄧㄥˊ(píng)時,指蘋果。「苹」據《本草綱目》所載:「苹即陸生皤蒿,俗呼艾蒿。」此外,苹又通「萍」,指浮萍。
【凭】凭憑
凭、憑二字意義略有不同。「凭」本指倚靠着几,後多用指倚靠(具體行為)。如:凭几、凭欄杆。「憑」則多指抽象的憑藉。如:憑仗、憑賴、憑證、憑據、憑弔。
【仆】仆僕
仆、僕二字音義皆有別。「仆」音ㄆㄨ(pū),指跌倒。如:仆地、顛仆、前仆後繼。
【扑】扑撲
。
【朴】朴樸
。
書名有抱朴子。
[Q]
【千】千韆
「秋千」一詞,後作「鞦韆」。
【签】簽籤
。
【秋】秋鞦
「秋千」一詞,後作「鞦韆」。
【确】确確
。
[S]
【舍】舍捨
「舍」的丟棄、布施等義,後多作「捨」,音ㄕㄜˇ(shě)。如:捨棄、捨不得;施捨。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舍」。
【沈】沈瀋
沈、瀋二字意義有別。「沈」為姓,另為「沉」本字。「瀋」為汁。如:墨瀋。又為河名「瀋河」,故源自該河名的城市「瀋陽」亦用「瀋」。
【胜】胜勝
。
【圣】圣聖
。
【适】适適
适、適二字音義皆有別。「适」音ㄎㄨㄛˋ(kuò),多用於人名。如:南宮适、唐德宗李适。
【术】朮術
朮、術二字音義皆有別。「朮」音ㄓㄨˊ(zhú),植物名。如:白朮。另,朮術二字發音不同,許多蒙古、女真人物譯名多為「朮」字,人名有兀朮、朮赤、博爾朮、朮赤台、巴而朮阿而忒的斤等,亦需注意。
【松】松鬆
松、鬆二字意義有別。「鬆」為緊的反義。如:放鬆、鬆弛、蓬鬆、稀鬆。
【苏】蘇囌
。
[T]
【台】台臺檯颱
。
【坛】壇罈(罎)
壇、罈二字意義有別。「罈」(罎)指瓦製容器。如:酒罈、骨灰罈、一罈酒。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坛」。
【听】听聽
听、聽二字音義皆有別。「听」音ㄧㄣˇ(yǐn),指笑的樣子。如:听然。
【团】團糰
「糰」指米製或粉製圓形食品。如:糰子、湯糰、飯糰。
[W]
【袜】袜襪
「糰」讀音有二:讀ㄇㄛˋ(mò)時,指抹胸、肚兜。如:袜腹、袜肚。讀ㄨㄚˋ(wà)時,通「襪」。
【洼】洼窪
。
【万】万萬
万、萬二字音義有別。「萬」指十千。「万」用於姓氏「万俟」,音ㄇㄛˋㄑㄧˊ(mòqí)。
[X]
【系】系係繫
。
[系](1) 聯屬。如:世系、直系、體系、科系、系統。
(2) 懸繫(後多用「繫」)。
[係](1) 綁。如:。
(2) 關係。如:關係、干係。
(3) 是。如:確係如此。
[繫](1) 音ㄒㄧˋ / xì。懸繫。如:維繫、聯繫、心繫。
(2) 音ㄐㄧˋ / jì。繫綁。如:繫鞋帶。
【咸】咸鹹
咸、鹹二字意義有別。「咸」指皆、悉。如:老少咸宜。「鹹」指鹽味。
【向】向嚮
。
[Y]
【痒】痒癢
。
【药】葯藥
葯、藥二字意義皆有別。「葯」指白芷。
【叶】叶葉
叶、葉二字音義皆有別。「叶」音ㄒㄧㄝˊ(xié),指改變今音以切合古韻。如:叶韻。另,「葉」作地名時,音ㄕㄜˋ(shè);佛陀弟子「大迦葉」,音亦同。
【医】医醫
医、醫二字音義皆有別。「医」音ㄧˋyì,指裝盛弓矢的匣子。
【余】余餘
余、餘二字意義有別。「餘」指殘、剩。如:多餘、剩餘。
地名有餘杭、餘姚、餘汗、餘干、餘慶、扶餘。人名有陳餘。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余」。
【御】御禦
御、禦二字意義有別。「禦」指抗、拒。如:防禦、守禦、禦寒、禦敵。
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保持簡化字「御」。
【吁】吁籲
吁、籲二字音義皆有別。「吁」音ㄒㄩ(xū),為嘆詞,或指嘆息。如:吁嗟、吁吁、長吁短嘆。「籲」音ㄩˋ(yù),指呼告、請求。如:呼籲、籲請。
人名有州吁。地名有東吁。
【郁】郁鬱
郁、鬱二字意義有別。「郁」可指富有文采(通「彧」)、香氣濃烈。如:郁郁(文采盛,香氣盛,盛美);郁馥、郁烈、醲郁。「鬱」則指草木茂盛、積滯蘊結。鬱鬱(茂盛,憂悶)、蓊鬱;鬱悒、鬱結、憂鬱。另有花草名鬱金香。
地名有鬱林、鬱江、郁夷。人名有鬱壘。書名有郁離子。
【云】云雲
云為雲本字。後以「云」指說,以「雲」指天上雲。如:不知所云、人云亦云、云云;風雲、疑雲。
[Z]
【扎】扎紮
扎、紮二字音義皆有別。「紮」音ㄗㄚ(zā),意為纏綁。如:包紮、結紮、紮實、紮營。「扎」音ㄓㄚ(zhā)時,指刺。如:扎針、扎根。用於「掙扎」一詞時,讀ㄓㄚˊ(zhá)。
【折】折摺
折、摺二字意義有別。「折」指折斷、彎曲。如:折花;折腰。「摺」指摺疊,亦引申指摺疊而成的小冊子。如:摺衣、摺痕、摺扇;奏摺、存摺。
【征】征徵
征、徵二字意義有別。「征」指討伐、徵稅。如:出征、征討;橫征暴斂。徵、征二字僅於「徵稅」一義可通。另,「徵」用指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時,讀ㄓˇ(zhǐ)。
【症】症癥
症、癥二字音義皆異。「症」讀ㄓㄥˋ(zhèng)指疾病的徵狀。如:症候、症狀、病症。「癥」讀ㄓㄥ(zhēng)指腹中堅塊之病。
【证】証證
「証」本義為諫,後為「證」俗字。
【只】只祗隻
。
【致】致緻
致、緻二字意義有別。「緻」指細密、精密。如:細緻、精緻、縝緻、密緻、堅緻。
【制】制製
。
【种】种種
种、種二字音義皆有別。「种」音ㄔㄨㄥˊ(chóng),姓氏。如:宋朝种師道。
【钟】鐘鍾
鐘、鍾二字意義有別。「鐘」為樂器。如:敲鐘、鐘聲、時鐘。「鍾」指酒器、聚集。如:酒鍾、一鍾酒;鍾愛、鍾情。
古書中「鍾」亦可通「鐘」作樂器義,故在簡轉繁僅能一對一轉換的情況下,建議轉為「鍾」。
【朱】朱硃
「硃」用於「硃砂」一詞。
【筑】筑築
筑、築二字意義有別。「筑」為樂器。如:擊筑。
地名有貴筑,日本筑紫、筑前、筑後。
【准】准準
准本為準俗字。後人習慣將允許一義用「准」字。如:准許、批准、不准。
【钻】鉆鑽
。
非簡化關係的改用字
【呆】
[呆](獃)
(1) 癡。如:癡呆、呆了半晌。
[待](1) 停留。讀陰平聲,音ㄉㄞ(dāi)。如:待在家、待了一天、待不住。
量詞支、枝、隻(只)辨析
【支】
[支](1) 歌曲單位。如:一支曲。
[枝](1) 細長物單位。如:一枝花、一枝草、一枝筆、一枝蠟燭、一枝槍、一枝箭、一枝冰棒。
(2) 軍隊分隊單位。如:一枝兵、一枝軍馬。
【只】
[隻](1) 通用單位(動物、器物等),但不用於人。如:一隻碗、一隻兔子、一隻手。
國語羅馬字
聲母
脣音 | ㄅ | b | ㄆ | p | ㄇ | m | ㄈ | f |
舌尖音 | ㄉ | d | ㄊ | t | ㄋ | n | ㄌ | l |
喉音 | ㄍ | g | ㄎ | k | ㄏ | h | ||
舌面音 | ㄐ | j | ㄑ | ch | ㄒ | sh | ||
捲舌音 | ㄓ | j | ㄔ | ch | ㄕ | sh | ㄖ | r |
舌尖前音 | ㄗ | tz | ㄘ | ts | ㄙ | s |
韻母
空韻 | 帀 | -y | ||||||
單韻 | ㄧ | i | ㄨ | u | ㄩ | iu | ||
單韻 | ㄚ | a | ㄛ | o | ㄜ | e | ㄝ | e |
複韻 | ㄞ | ai | ㄟ | ei | ㄠ | au | ㄡ | ou |
聲隨韻 | ㄢ | an | ㄣ | en | ㄤ | ang | ㄥ | eng |
捲舌韻 | ㄦ | el, -l |
聲調規則:
聲母、韻母、韻頭、韻腹、韻尾等詞所指,可由下表得知。
聲母 | 韻母 | |||
---|---|---|---|---|
韻頭 | 韻腹 | 韻尾 | ||
關 | g | u | a | n |
甘 | g | - | a | n |
瓜 | g | u | a | - |
嘎 | g | - | a | - |
標 | b | i | a | u |
陰平聲/一聲
(1) 原拼法。如:邀 iau。
(2) 聲母為濁音 m、n、l、r 時,改為 mh、nh、lh、rh。如:媽 mha。
陽平聲/二聲
(1) 聲母為濁音 m、n、l、r 時,本身即為陽平聲。如:明 ming。
(2) 只有韻腹時(無韻頭、韻尾),若韻腹為單母音 i、u,則加上相對應的半母音,變為 yi、wu。如:狄 dyi、宜 yi。
(3) 第(2)點以外的情況,若韻頭或韻腹為 i、u 時,則改為相對應的半母音 y、w。如:條 tyau、秦 chyn。
(4) 上述情況以外的情形時(即韻頭、韻腹皆非 i、u 時),在母音後加 r。如:白 bair、同 torng。
上聲/三聲
(1) 只有韻腹時,重複韻腹。如:者 jee、筆 bii。
(2) 韻頭或韻尾為 i、u 時,改為相對應的開口母音 e、o。有韻頭時改韻頭,無韻頭時改韻尾。如:九 jeou、海 hae、老 lao。
(3) ei、ie、ou、uo 等若照上述規則 (2) 會使母音重複時,則改為重複韻腹。即:eei、iee、oou、uoo。如:果 guoo。
(4) 無聲母時,須加上相對應的半母音。如:咬 yeau、偉 woei、以 yii。
去聲/四聲
(1) 韻尾為 i、u 時,改為相對應的半母音 y、w。如:道 daw、貝 bey。
(2) 韻尾為 n、l 時,重複 n、l。如:進 jinn、二 ell。
(3) 韻尾為 ng 時,改為 nq。如:宋 sonq。
(4) 以其他母音結尾時,於字尾加上 -h。如:去 chiuh。
(5) 無聲母時,韻頭的 i、u 須改為相對應的半母音 y、w;若無韻頭,而韻腹為 i、u,則加上相對應的半母音 y、w。如:葉 yeh、外 way、印 yinn。
【備注】
(1) 輕聲、象聲詞、助詞等,皆用基本形。如:嗎 ma、呀 ia、吶 ne。
(2) 因「東、送」與「翁、甕」不同韻,故「ㄨㄥ」分為開口「ong」與合口「ueng」二韻。
(3) 表入聲,可於字尾加 -q。
(4) 兒化音表現法,如:
i. 韻尾 i、n 略去。如:孩兒 harl、味兒 well、扇兒 shall
ii. 空韻 -y 或 i、iu 等三韻,加 -el。如:絲兒 sel、魚兒 yuel、今 jiel
iii. 其餘則逕加 -l。如:明兒 mingl、後兒 howl
(5) 可使用 x 表重字。如:偏偏 pianx。
隔一字重者,可使用 v。如:看一看 kann iv。
重二字者,可使用 vx。如:有趣有趣 yeouchiuh vx。
【特別用字】
(2) 不變調:一 i、不 bu。
(3) 後接詞:子 tz、着 j、了 le、麼 me、們 men。
漢語分期
- 上古期:三世紀以前(五胡亂華以前) (1) 判斷句一般不用繫詞。
- 中古期:四世紀~十二世紀(南宋前半) (1) 口語判斷句中,繫詞為必要。
- 近代:十三世紀~十九世紀(鴉片戰爭) (1) 北方話全濁聲母消失。
- 現代:二十世紀(五四運動以後) (1) 適當吸收西洋語法。
(2)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置於動詞前。
(3) 入聲有兩類(後來其中一類變為去聲)
(2) 處置式產生。
(3) 完整的「被」字式被動句普遍應用。(指帶關係語者,如『世說新語』:「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
(4) 形尾「了」「著」的產生。
(5) 去聲字的產生。
(2) 北方話 -m 尾韻消失。
(3) 北方話入聲消失。
(2) 大量增加複音詞。
以下為太田辰夫版漢語分期(摘自《漢語史通考》)。
- 上古 第一期 商周(甲骨文、金文、詩、書)
- 中古 第四期 魏晉南北朝
- 近古 第五期 唐五代
- 近代 第七期 清
- 現代 第八期 民國以降
第二期 春秋戰國(論語、孟子、左傳、國語、諸子)
魯方言(此期代表):論語、孟子、禮記.檀弓篇
宋方言:墨子、莊子
第三期 漢
第六期 宋元明
通字整理
塞 音 | 幫 | b | |
滂 | p | ||
並 | bh | ||
端 | d | ||
透 | t | ||
定 | dh | ||
見 | c | ||
溪 | k | ||
羣 | g | ||
知 | dy | ||
徹 | ty | ||
澄 | dhy | ||
塞 擦 音 | 精 | z | |
清 | ts | ||
從 | dz | ||
照(莊) | dr | ||
穿(初) | tr | ||
牀(崇) | jr | ||
照(章) | j | ||
穿(昌) | ch | ||
牀(船) | dj | ||
擦 音 | 非/敷 | f | |
奉 | fv | ||
心 | s | ||
邪 | sz | ||
審(生) | sr | ||
禪(士) | zr | ||
審(書) | sh | ||
禪(時) | zh | ||
曉 | x | ||
匣 | h | ||
鼻 音 | 明 | m | |
微 | v | ||
泥~娘 | n | ||
日 | r | ||
疑 | q | ||
邊 音 | 來 | l | |
喉 音 | 影 | @ | |
喻(以) | y~w | ||
喻(云) | y~w / h | 雄熊等為h |
韻母
果 假 | 歌 | o, oo, oh | |
麻(加) | a, aa, ah ea, eaa, eah | 歌韻的「他哪那」官話讀 a 韻,今列入麻(加)韻。 | |
戈(茄)/麻(耶) | ie, iee, ieh | ||
戈 | uo, uoo, uoh o, oo, oh | ||
麻(瓜) | ua, uaa, uah | ||
戈(靴) | iue, -, - | ||
效 | 豪 | au, ao, aw | |
肴 | au, ao, aw eau, eao, eaw | ||
宵/蕭 | iau, iao, iaw | 齒脣音、舌面音聲母時,吸收介音 -i-,其餘聲母則保留。 | |
流 | 候 | eu, eo, ew | |
尤/幽 | ieu, ieo, iew | 齒脣音、舌面音聲母時,吸收介音 -i-,其餘聲母則保留。 | |
遇 | 模 | u, uu, uh | |
魚/虞 | iu, iuu, iuh | 齒脣音現代讀 -u,與「模」韻雙脣音成互補之勢,舌面音「朱」ju 亦同理。 | |
蟹 | 咍 | ai, ae, ay | 泰(蓋)韻少數字官話讀 a,今改入麻(加)韻,如「大」dah。 泰(外)韻少數字官話讀 -uai,今改入皆(懷)韻,如「外」quay。 大多數方言把佳韻字分歸皆韻和麻韻,因而毋須另立一韻。 |
皆(諧)/佳(街) | ai, ae, ay eai, eae, eay | ||
灰 | uei, uee, uey | ||
皆(懷)/佳(蛙) | uai, uae, uay | ||
咸 | 覃 | om, oom, omm ap, op | 舒聲舌尖音和舌面音聲母字元音,據吳語作 o,而不據官話作 a。 |
談 | am, aam, amm om, oom, omm ap, op | ||
鹽/嚴/添/凡 | iem, ieem, iemm am, aam, amm om, oom, omm iep, ap | 舒聲舌尖音和舌面音聲母字元音,據吳語作 o,而不據官話作 a。 | |
山 | 寒 | an, aan, ann on, oon, onn at, ot | 「干官間關」作 con, cuon, cean, cuan,跟「歌鍋家瓜」作 co, cuo, cea, cua 平行。 |
刪(顏)/山(艱) | an, aan, ann ean, eaan, eann at, eat | ||
桓 | on, oon, onn uon, uoon, uonn ot, uot | ||
刪(關)/山(鰥) | uan, uaan, uann uat | ||
蟹 止 | 祭(例)/廢(刈)/齊(雞) | ei, ee, ey | |
止攝開 | i, ii, ih | 除閩語有些零碎的例字外,任何方言「支脂之微」四韻不分。 | |
祭(歲)/廢(穢)/齊(圭) | uei, -, uey | ||
止攝合 | ui, ue, uy | ||
咸 | 咸/銜 | am, aam, amm eam, eaam, eamm ap, eap | |
深 | 侵 | im, iim, imm em, eem, emm ip, ep | |
山 | 仙(延)/元(言)/先(前) | ien, ieen, ienn an, aan, ann iet, et | |
仙(緣)/元(原)/先(玄) | an, aan, ann (i)uan, (i)uaan, (i)uann at, (i)uet, ot | ||
臻 | 痕 | en, een, enn et | |
真/臻/欣 | in, iin, inn en, een, enn it, et | 真韻和欣韻只在舌根聲母字有少數字對立。 | |
魂 | un, uun, unn en, een, enn ut, et | ||
諄/文 | en, een, enn iun, iuun, iunn ut, iut | 諄韻和文韻只在見系聲母有少數字對立。 | |
宕 江 | 唐(岡) | ang, ag, aq oc | 唐(岡)韻、唐(光)韻、江韻的脣音字分布,大致互補,在現代方言裏無分別。 |
江 | (e)ang, (e)ag, (e)aq uang, uag, uaq (e)oc, uoc | ||
宕 | 唐(光) | uang, uag, uaq uoc | |
梗 | 庚(羮)/耕(爭) | aeng, aeg, aeq aec | 因粵語、吳語梗攝有兩讀,故把梗攝與曾攝分開。 因在舌根音 c, k 後面不加 e 不發生誤會,且因官話這些字的顎化為不規則,故此處採較短的拼法,用 caeng 等,不用 ceaeng。 |
清(征)/庚(京)/青(經) | ieng, ieg, ieq aeng, aeg, aeq iec | ||
庚(橫)/耕(宏) | uaeng, uaeg, uaeq uaec | ||
清(傾)/庚(榮)/青(螢) | iueng, iueg, iueq iuec | ||
通 | 東(紅) | ung, ug, uq uc | |
東(融) | (i)ung, (i)ug, (i)uq (i)uc | 介音 -i- 被認為已被聲母吸收。 | |
冬 | ong, og, oq ouc | 冬韻、鍾韻的入聲寫作 -(i)ouc,以與宕攝分別,如「沃」ouc,不同於「惡」oc。 | |
鍾 | (i)ong, (i)og, (i)oq (i)ouc | 介音 -i- 被認為已被聲母吸收。 | |
宕 | 陽(良) | (i)ang, (i)ag, (i)aq (i)oc | 陽(良)韻的「莊」組字在大多數方言裏是合口呼,但以英語裏 r 輕度圓脣,用 drang 寫「莊」。只有贛語為 tzang。 |
陽(方) | (u)ang, (u)ag, (u)aq (u)oc | 陽(方)韻可與唐韻合併,因現代方言陽(方)韻讀開口呼、合口呼。 | |
曾 | 登(燈) | eng, eg, eq ec | |
蒸(丞) | ing, ig, iq eng, eg, eq ic, ec | 測 trec,但莊(章)、牀(船)、審(書)、禪等聲母字寫作 -ic,如「式」shic。 | |
登(肱) | ueng, ueg, ueq uec | ||
蒸(域) | iuic |
倉頡學習法
以「音」輸入的輸入法,優點是會說就能打,但中文的同音字很多,因此也會出現幾乎每打一字都需要選字的缺點。
而以「形」輸入的輸入法,雖然入門較有門檻(需要學習每個字根的擴展字形與拼字規則),但重碼的字較少,大部分都能直接打出那個字而無需選字,相比之下,輸入的速度會更快許多。此外,「拼字」的過程本身也有其樂趣,就好像玩遊戲一樣。還記得剛學的那時,路上不管看到甚麼字,心裏都會想一下那個字倉頡應該怎麼拼。
有時候愈是使用倉頡,心裏就愈是對其發明者朱邦復感到佩服。不僅是佩服其創意,竟能把中文筆劃系統性地歸納融合成二十五字根,還佩服其無私,放棄該輸入法的專利,讓所有中文電腦裏都能自帶倉頡,讓人人都能免費使用。
倉頡輸入法是與中文字十分契合的輸入法,希望能有更多人學習,把它傳承下去。為此,我也根據個人學習經驗,撰寫此篇「倉頡學習法」,希望能讓想進倉頡之門的朋友有所助益。
一、熟悉鍵盤位置
推薦使用倉頡之星
或使用個人製作的簡易練習器(.html):Google 雲端(下載後以瀏覽器開啟)
二、了解拆法
【一體字】取「頭二三尾」碼。如:韋(木一口・手)。
【二分字】取前半部「頭尾」碼、後半部「頭二尾」碼。
[上下分]如:變(女火・人大)。
[左右分]如:頭(一廿・一月金)。
[外內分]如:房(竹尸・卜竹尸)。
【三分字】取前部分「頭尾」碼、中部分「頭尾」碼、後部分「尾」碼。如:辦(卜十・大尸・十)。
三、搭配拆法,了解擴展字根
三、「難」碼使用
有些字字形複雜、難以拆解,因此在倉頡中以「難」碼表示。
- 臼(竹難) 相關運用:兒(竹難竹山)、寫(十竹難火)、興(竹難月金)
- 身(竹難竹) 相關運用:射(竹竹・木戈)
- 齊(卜難) 相關運用:齋(卜難火)、齏(卜難・中一一)
- 肅(中難)
- 淵(水・中難中)
- 兼(廿難金)
- 姊(女・中難竹)
- 鹿(戈難心)、慶(戈難水)、薦(廿戈難火)
- 黽(口難山)、龜(弓難山)
四、非直觀字
有些字的拆法與一般直觀想法不同,也有極少部分字不是以現代楷書字體為本,因此須另外記。
- 七(十山)
- 改(尸山人大)
- 捏(手竹難一)
- 鬼(竹戈)= ノ + 厶
- 兔(弓山戈)= ク + 乚 + 丶
- 丘(人一)= 亻 + 工
- 丑(弓土)= フ + 土
- 無(人廿・火) 相關運用:舞(人廿・弓戈手)
- 非(中一・卜卜卜)
- 兆(中一・山人) 相關運用:逃(卜中一人)
- 隹(人土) 相關運用:難(廿人・人土)
- 麥(十人・弓戈) 相關運用:麵(十弓・一田中)
- 垂(竹十廿一) 相關運用:郵(竹一・弓中)
- 耳(尸十) 相關運用:聽(尸土・十田心)、聲(土水・尸十)
推薦工具:
查倉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