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與「閣」是兩個字,字義與發音皆有別。
字音
雖然在現代漢語裏,這兩個字的讀音一樣都是ㄍㄜˊ(gé),但是在古代卻不同,這一點單從兩個字所帶的聲符(合、各)即可窺見一斑。
注:日語音讀こう係由こふ而來。ふ古音為 pu,亦可見其韻尾原為 -p,與閣(かく,-k)不同。其他仍帶有入聲的漢字音,亦皆可見二字發音之不同。
字義
在字義上,雖然後世或有混用,但究其本義,卻有所不同。
閤
閣
混用不代表通用
因字形或字音相近而混用,是常見的用字錯誤,今人有之,古人亦必有之。「入閤」與「入閣」,一指「進門」、一指「入室」,或許因為「進門、入室」在廣義上意思相近,後世對此二字多有混用。但實在不可因錯誤「混用」而將之視為「通用」。
最後附上清人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的〈閤閣之辨〉,兩字之別,在此文裏說明得十分清楚。
字音
雖然在現代漢語裏,這兩個字的讀音一樣都是ㄍㄜˊ(gé),但是在古代卻不同,這一點單從兩個字所帶的聲符(合、各)即可窺見一斑。
字 | 反切 | 韻 | 閩南 | 粵語 | 日語音 | 韓語音 | 越語音 | 蒙古字韻 |
---|---|---|---|---|---|---|---|---|
閤 | 古沓切 | 合 | kap | gap3 | こう(<こふ) | 합 | cáp | ko |
閣 | 古落切 | 鐸 | kok | gok3 | かく | 각 | các | kaw |
注:日語音讀こう係由こふ而來。ふ古音為 pu,亦可見其韻尾原為 -p,與閣(かく,-k)不同。其他仍帶有入聲的漢字音,亦皆可見二字發音之不同。
字義
在字義上,雖然後世或有混用,但究其本義,卻有所不同。
閤
- 正門旁的小門。
- 《漢書》載有公孫弘「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即開東邊小門,延覽賢人,不走正門以與官吏作區別。
- 唐朝時,有前殿宣政殿、便殿紫宸殿,但後期皇帝多在便殿會見群臣,把前殿的儀仗叫來便殿,群臣跟着由東西閤(東西兩邊小門)進入,稱之為「入閤」(進入小門之義,而不是進入樓閣之「入閣」)。
字書原文參考:
- 《說文》:閤,門旁戶。
- 《說文注》:釋宮曰:小閨謂之閤。按漢人所謂閤者,皆門旁戶也。皆於正門之外爲之。前書注曰:閨閤,內中小門也。公孫弘傳: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師古云:閤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於掾史官屬也。亦有云南閤者,如許沖云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是也。有云西閤者,如晉書衞玠爲太傅西閤祭酒是也。唐時不臨前殿,御便殿,謂之入閤。謂立仗於前殿,喚仗,則自東西閤入也。凡上書於達官曰閤下,猶言執事也。今人乃譌爲閣下。
- 《爾雅・釋宮》: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閤。
閣
- 開門後,插在兩邊用以防止門自己關上的長樁。
- 引申作放置食物的木板,進而引申為有閣的夾室,再引申為夾室。
- 再由夾室引申為樓閣。
- 如藏書用的漢朝「文祿閣」、明清時「天一閣」、明清兩朝的「文淵閣」;又如表彰功臣的唐朝「凌煙閣」等。
- 明成祖時,召七名親信大臣入直文淵閣(內閣),作貼身侍從,共商機要,故稱「入閣」(入文淵閣,而非入門之「入閤」)。後閣臣漸有職權如宰相,為首者稱「閣老」。
字書原文參考:
- 《說文》:閣,所以止扉者。
- 《說文注》:釋宮曰:所以止扉謂之閣。郭注:門辟旁長橛也。……按郭云門辟旁長橛者,謂門開則邊旁有兩長橛,使其止而不過也。……(略)。
-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庋藏之所。
混用不代表通用
因字形或字音相近而混用,是常見的用字錯誤,今人有之,古人亦必有之。「入閤」與「入閣」,一指「進門」、一指「入室」,或許因為「進門、入室」在廣義上意思相近,後世對此二字多有混用。但實在不可因錯誤「混用」而將之視為「通用」。
最後附上清人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的〈閤閣之辨〉,兩字之別,在此文裏說明得十分清楚。
摘自俞樾《茶香室叢鈔》
閤閣之辨
國朝沈自南《藝林彙考》引《五襍組》云:閣與閤,人多混用之。閣,夾室也,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蓋古人庋飲食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閣,而後乃廣其制為天祿、凌煙等名。閤者,門旁小戶也,漢公孫宏開東閤以延賢人,蓋避當門而東向開一小門引賓客,以別於官屬,即今官署角門旁有延賓館是也。韓延壽為太守,閉閤思過,即今閉角門不聽官屬入耳。唐正衙日喚仗入閤,則百官亦隨以入,謂之「入閤」,蓋中門不啟,而開角門也。然則夾室謂之閣,傍門謂之閤,義自昭然。漢三公黃閤,注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黃其閤焉。今國家設文淵閣藏書,而大學士主之,故謂之閣老,若以黃閤、東閤之義言之,亦可謂之閤老。又云:《爾雅》,小閨謂之閤,閨即門也。今人閨閤概謂之閨閣,至以朝廷東閤亦揭東閣之額,而不覺其非,蓋「黃閣老」子美詩已誤用之矣。
愚按,此條於閣閤之辨頗詳,但文淵閣與天祿、凌煙同,由古人夾室之制而廣之,則閣也,非閤也。東閣亦然。此與公孫丞相之開東閤不同,彼為東向開小門,此則本與文淵閣同在東,故謂之東耳,不得改為東閤也。閣臣之長,自當稱閣老,不得稱閤老也。自明以來,所謂入閣辦事者,與唐之隨仗入閤不同,不得謂之入閤辦事也。沈氏所糾,亦有未是者,惟閨閤不得稱閨閣,開東閤不得稱開東閣,三公黃閤不得稱三公黃閣,黃閤老不得稱黃閣老,此則所當糾正者矣。
閤閣之辨
國朝沈自南《藝林彙考》引《五襍組》云:閣與閤,人多混用之。閣,夾室也,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蓋古人庋飲食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閣,而後乃廣其制為天祿、凌煙等名。閤者,門旁小戶也,漢公孫宏開東閤以延賢人,蓋避當門而東向開一小門引賓客,以別於官屬,即今官署角門旁有延賓館是也。韓延壽為太守,閉閤思過,即今閉角門不聽官屬入耳。唐正衙日喚仗入閤,則百官亦隨以入,謂之「入閤」,蓋中門不啟,而開角門也。然則夾室謂之閣,傍門謂之閤,義自昭然。漢三公黃閤,注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黃其閤焉。今國家設文淵閣藏書,而大學士主之,故謂之閣老,若以黃閤、東閤之義言之,亦可謂之閤老。又云:《爾雅》,小閨謂之閤,閨即門也。今人閨閤概謂之閨閣,至以朝廷東閤亦揭東閣之額,而不覺其非,蓋「黃閣老」子美詩已誤用之矣。
愚按,此條於閣閤之辨頗詳,但文淵閣與天祿、凌煙同,由古人夾室之制而廣之,則閣也,非閤也。東閣亦然。此與公孫丞相之開東閤不同,彼為東向開小門,此則本與文淵閣同在東,故謂之東耳,不得改為東閤也。閣臣之長,自當稱閣老,不得稱閤老也。自明以來,所謂入閣辦事者,與唐之隨仗入閤不同,不得謂之入閤辦事也。沈氏所糾,亦有未是者,惟閨閤不得稱閨閣,開東閤不得稱開東閣,三公黃閤不得稱三公黃閣,黃閤老不得稱黃閣老,此則所當糾正者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