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理轉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理轉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轉] 陰謀論,誰蒙蔽了你的眼?

陰謀論,誰蒙蔽了你的眼?

來源:心靈咖啡

  造成28人死亡的美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至今令人唏噓。在全球民眾都對受害者及其家人表達同情時,竟有人認為整個案件不過是美國政府和媒體共同炮製的一出騙局。這種陰謀論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加拿大《環球郵報》16日報道,YouTube網站上一則長達30分鐘的視頻認為,美國政府為加強槍枝管理,與媒體和死亡兒童家長共同上演一出好戲。目前該視頻點擊量已超過850萬。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可怕的事實是:今天的我們往往喜歡用陰謀論來解釋周圍的現象。從股市到樓市,從貿易到金融,從油價到金價,在某些人眼裏,都充滿了陰謀。以至於把公司到國家的戰略都理解為陰謀。

  用陰謀論來解釋一個不太容易理解的問題,其實是一種偷懶的方式。將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信用危機、貨幣政策都講明白是非常麻煩的。如果像編故事一樣說:有人算計我們,事先密謀已久,這次的危機是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行為。有人仇視我們,他們深藏在陰暗的角落中,亡我之心不死。但這種想法是一種簡單的怪罪式的思維模式。所有複雜現象都不用追求本質原因了,只要理解為有人陷害我們就可以了,就可以讓自己解脫了。這樣做只會建立起仇恨,培育極端的感性情緒,這真的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嗎?

陰謀論只屬於少數人嗎?

  蒂莫西.梅里在《陰謀帝國》一書中解釋說,陰謀論歷來被許多社會科學家視為「一種極端主義者構思出來的不可取信的想像」,而這種想像主要來源於已故歷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所描述過的「美國政治的偏執作風」。受到這種觀點的影響,許多學者認為陰謀論是偏執和妄想。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心理學家對於陰謀論的研究貢獻不多,他們僅是確認了陰謀思維的心理病理學特徵。心理學家發現陰謀論者的妄想大多與(精神分裂性)偏執症有關。

  然而,已經有證據表明,對陰謀論的這種病理學解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陰謀論可不僅僅是少數偏執分子不可取信的想像。例如,一份本月公布的全國調查報告顯示,37%的美國人相信全球變暖是一個騙局,21%的人認為美國政府掩蓋了外星人存在的證據,28%的人相信有一股精英力量帶着一份全球主義議程陰謀統治世界。在最近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僅幾個小時,許多陰謀論就已浮出水面,論調從可能是「自導自演」到YouTube視頻聲稱整個事件是一場騙局。

信陰謀論,是看待世界的思維方式和意識形態

  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開始相信陰謀論?他們不可能全部都有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新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令人大開眼界的見解和可能的解釋。

  以下面這項研究為例:儘管人們已經知道,相信了某一種陰謀論調的人很可能也會相信其他陰謀論調,但是我們也可以預見,對於互相對立的陰謀論觀點是否相信是負相關的(譯注:即一個人不太可能同時相信兩種矛盾的陰謀論調)。然而,心理學家邁克爾.伍德凱倫.道格拉斯羅比.薩頓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發現,事情並不是我們預見的那樣。

  相反地,位於英國肯特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許多受訪者會同時相信互相矛盾的陰謀論論調。比如說,陰謀論聲稱拉登仍然活着,而另有陰謀論同時聲稱拉登在軍事打擊開始前就已經死了,受訪者對這兩種觀點的信服呈現正相關。

  這看上去說不通,從邏輯上講:拉登不能在活着的同時又死了。研究人員從他們的分析中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就是,人們並不因為某些特定內容而傾向於相信一種陰謀論調,人們對於陰謀論的信服是出於一種更高層次的信仰,這是一種更普遍意義上的、對於陰謀論思維方式的支持。所謂這種高層次的信仰,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一種嚴重的「不相信權威」的思維方式。

  研究人員繼續談到,正因如此,陰謀主義不僅僅是對於某一單一理論的信仰,而且成為了我們看待世界時的一種意識形態。當下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亞歷克斯.瓊斯最近對波士頓爆炸案的評論。瓊斯美國卓越的陰謀理論家之一)提醒他的聽眾,9/11事件中,其中兩架被劫持的飛機是波士頓起飛的(將一個陰謀理論聯繫到另一個上去)。另外,瓊斯提醒大家,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有可能是應對金價暴跌的手段,或者是某項政府祕密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讓運輸安全管理局能夠插手體育賽事。爆炸發生後不久,又有其他人把矛頭指向了附近屋頂上的「神祕人」。儘管不能確定對於這些的陰謀論(注意:它們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人們是全部相信還是只相信一部分,但是顯然,人們普遍傾向於支持這些陰謀論式的解釋。

陰謀論會讓人變得反科學

  有趣的是,對陰謀論的信仰最近跟反科學掛上了鉤。在《心理科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斯蒂芬.萊安朵斯基及其同事研究了陰謀論者的思維模式與是否接受科學之間的關係。儘管他們的調查不能代表的普通人羣,但結果表明(相比其他重要影響因素而言),相信多種陰謀理論的人明顯拒絕接受一些重要的科學結論,比如氣象科學或者吸煙致癌。

  反之,反對科學原理並不是普遍相信陰謀論後唯一可能的結果。另一項最近的研究指出,積極接收陰謀論信息,甚至只接觸一下陰謀論,都會導致人們開始與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議題保持距離。例如,丹尼爾.喬利卡倫.道格拉斯在研究中明確指出,受訪者中接收到「全球變暖是一個騙局」這樣信息的人,他們不太願意參與政治,也不太願意改變個人行為——比如不願意減少他們的碳足跡。

  這些研究結果敲響了警鐘,這些結果表明,陰謀論在公眾中間播下不信任的種子,它通過轉移人們對於重要科學、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注意力來破壞民主辯論。那麼公眾是否應該積極要求政府提供真實和透明的信息?是否應該提出帶有適度懷疑的解釋呢?毫無疑問,應該!

陰謀論,用走捷徑的方法理解世界

  但是,陰謀論所做的不是這些事情。所謂陰謀論,通常被定義為將一件重大社會事件的最終起因解釋成一些險惡陰謀的一部分,陰謀論認為一些有權有勢的個人和組織組成了一個祕密聯盟,而這個祕密聯盟策劃了那些險惡的陰謀。偉大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爾認為,陰謀論的謬誤在於它們傾向於把每一個事件都描述成「故意的」和「有計劃的」,從而嚴重低估了許多政治和社會行動的隨機性和意外後果。事實上,波普爾描述的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心理學家現在常把這種偏差稱為「基本歸因的錯誤」:傾向於把他人行為高估成故意為之而不是(隨機)情況的結果。

  許多研究表明,陰謀論信仰是與無力感、不確定性和普遍缺乏掌控的感覺相關聯的,所以,這種偏見存在的目的可能是通過對複雜的社會事件提供簡單的解釋——重塑可控性和可預見性的感覺,從而幫助人們「理解世界」。氣候變化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最近的國際科學評估報告(信息來自於100多個國家的超過2500個獨立科學家)得出結論稱,由人類引起的全球變暖正在發生的可能性達到90%。

  但是,無論從理性還是感性角度講,氣候變化的嚴重後果和影響往往太令人痛心,也太讓人不堪重負。從心理上說,訴諸簡易的解釋、單單把全球變暖折算成一個騙局要更加舒適和方便。然而,正如艾伯特.戈爾的名言,不幸的是,真相並不總是簡單的。

(部分資料來源:吳向東新浪博客)

[轉] 為什麼你看他越來越不順眼了?

為什麼你看他越來越不順眼了?

來源:心靈咖啡

  普通青年說,「距離產生美」,文藝青年說「人生若只如初見」,2B青年說,「時間是把殺豬刀」,當我們發現身邊的這個人好像不再可愛了,你懷疑,莫非愛情已經悄然變質了?其實,並沒有這麼嚴重,而且,你不是一個人。那麼,看他越來越不順眼,這究竟是為何?

他變了嗎?也許,他只是卸下了面具

  戀愛關係剛建立時,你總是情人眼裏出西施,也許你並非沒看到過戀人習慣把指關節壓得咔咔響,但是你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大問題。慢慢地當激情褪去,情侶間便不再願意容忍這些粗魯的行為了。但是另一面,當彼此自認為關係穩固之後,人們也不再那麼注意自己的形象,開始展現出最自然的一面,裏面當然有粗糙的部分,好比說:

  1、粗魯的習慣,例如出聲放屁或挖鼻屎;
  2、不顧及他人感受的行為,儘管不是有意為之,但也會惹惱別人,比如,你的妻子說她會去乾洗店取衣服,但是她一再忘記;
  3、故意的冒犯行為,將自己的觀念強加於別人;
  4、破壞規則,比如說你按時交稅,那些沒交稅的人就讓人氣惱。

  一方面寬於律己,另一方面嚴以待人,只挑別人的錯,不說自己反省改過。一旦兩人都變得這樣愛撒嬌,矛盾自然就產生了。

  另外,兩人長時間的相處,更讓彼此有大量的時間看到對方的種種缺點,這種長期曝光下的負面印象積累,被心理學家坎寧安稱作「社會過敏」。

  關於「社會過敏」現象,插播一個例子:好比總是挑你錯的父母,到了別人家就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萬般好,而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萬般好」,也許只不過是因為他是別人家的孩子,沒有機會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所以看不到他的缺點罷了。

  推到男女關係上,有些「看破紅塵」的女人會氣憤地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其實與其這麼說,不如說「男人都是這麼回事」,而他們不好的一面,是需要被接納的,就像女人也如此渴望男人的接納一樣。

  教你一招:你可以學着把伴侶的怪癖當做可愛的特質。不幸的是這常常發生在人死後。如何能在對方還活着時就這麼想,你便領先死神一步了。

「才不止,除了這些,還有更過分的呢!」

  你抗議說,「他的問題,才不止生活習慣這麼簡單!」,那筆者便請你思考一下,為什麼你會這麼有這麼強烈的感覺呢?

  心理學家費爾姆麗發現,一個人越強烈地表現某一特質,這種特質越可能成為讓人討厭的特質。比如說一個女性的獨立意味着她能夠自食其力,但是如果太獨立了,或許就會讓丈夫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什麼意義了;再比如說一個特別有上進心的男人意味着他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財富,但是如果過分有上進心,或許就沒多少時間陪伴家人,會讓家人感到孤單。

  「你找到一個至愛的人,他或她的品質沒有消極面,這是不可能的,」費爾姆麗說。

  正是因為這樣,當你發現他有讓你特別看不慣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又和生活習慣無關時,也許正是當初你喜歡上的優點的B面。

既然他是這樣,為啥你當初偏偏沒看出來?

  不是看不透,而是你的選擇。除去「情人眼裏出西施」之外,其實還有你自己的功勞。

□ 在魚和熊掌之間,你選擇了熊掌

  費爾姆麗說,「極端的品質是可以產生獎賞的。」

  你說你喜歡溫柔的人,於是真就出現了一個無比溫柔的人,他比誰都溫柔待你,這便是你獲得的獎賞,可是他的「沒有主見、愛依賴人」卻是你後來才知道,也為之抓狂的;

  你說你喜歡聰明的人,於是真就出現了一個無比聰明的人,他思維敏捷,博聞強識,比誰都讓你獲益良多,這便是你獲得的獎賞,可是他的「自負、臭屁、固執己見」卻是你後來才知道,也為之抓狂的;

  你說你喜歡細心的人,於是真就出現了一個無比細心的人,他總是能記得你喜歡吃什麼,喜歡把家裏整理得有條不紊,比誰都讓人放心,這便是你得到的獎賞,可是他的「潔癖、管頭管腳、控制慾強、愛操心」卻是你後來才知道,也為之抓狂的;

  ……

  像這樣的極端的品質,總讓你一見傾心,就像是喝一碗湯,假如鹽放多了,第一口倒是無比鮮美,讓人忍不住想多喝一點,但是喝多了卻又覺得鹹了。人也是一樣,有得必有失,就像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矛盾的,其實不過是我們自己的內心。

□ 選擇他,是為了讓自己變得完整

  分析心理學家榮格說:「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性格都是完整的。」就像說的「陰陽永遠同時存在」,只是我們看不到。

  我們成長過程中為了符合外界對我們的期望,不管是父母、老師、另一半或工作環境的要求,會期待我們要「像什麼」;為了要「像」,我們會把自己個性中「不對」的地方蓋掉、塗黑、不打光,只留下別人要的、適合我這個角色的東西,然後去凸顯「亮」的地方,其他不合用的就把它壓到暗處收進倉庫裏,這就是榮格說的「陰影」。

  不同的人,選擇把不同的東西放進陰影,好比有人選擇溫柔,就把「意見很多的那一面」放進了陰影,這個過程是潛意識的。可是人的發展有追求完整的本能,所以當我們遇到可以激發我們陰影特質的人,會不由自主的被吸引,這就是典型的一見鍾情。

  也許,忽然你天雷勾動地火愛上一個人,然後所有人跌破眼鏡都說:「那人跟你一點都不搭嘎。」就是你的陰影要出來變成完整的時刻。

  許多轟轟烈烈的愛情,都是用來解放內心的另一面。比如女孩從小是個乖孩子,初戀時卻愛上一個人生只為了叛逆而生的男孩,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為什麼女孩會愛上這樣的人。事過境遷再回過頭去看,女孩從小被框在好學生角色裏,想反叛沒有能力,但是莫名其妙女孩就會嗅到那個男孩來敲她倉庫的門,讓她可以把陰影拿出來。

  也許你當初愛上他的這一面,正是你希望解放的這一面,但是你卻忘了當初自己壓抑這一面的理由。於是,當他性格的B面出現在你的眼前,而且絲毫不感到羞恥的時候,你會覺得很不公平,於是不自覺地充當起父母的角色,指責他為什麼會這樣。其實你想指責的不是他,而是心癢的那個自己。你為了讓自己能夠安心地壓抑自己而不受誘惑,你想把他一併壓抑了,可是,這卻失去了當初和他在一起的意義。說到底,這只是你內心的一場拉鋸戰,而他不過是被你強行拉來,扮演了其中的一個角色而已。

  我們經常在關係中感到「事與願違」的原因,不是事物違背了我們的期望,而是我們不夠清楚內在的矛盾。但也正是因為這樣,「關係」才可以借用兩人之間的交互作用力量,讓你打開潛意識的倉庫,重新打造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怎樣才能重新看他順眼?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你為什麼會看他不順眼呢?筆者先來舉個旁人的例子。

  有些人看別人當媽媽很輕鬆自在,就覺得很不順眼:「她這樣六、日都出去玩,小孩都留給保母,有這樣當媽媽的嗎?她根本沒在管小孩,小孩成績還那麼好、那麼乖。她顧小孩的時間應該沒有我的十分之一,我小孩問題一堆,她小孩是模範生,真是老天沒眼了!」

  這個媽媽看不順眼的是:為什麼有人可以不緊張、戒備、辛苦,日子還是可以過?其實,這是因為「懶散」被她藏在倉庫裏,一放鬆她就覺得會有災難;可能是旁人對她的要求很細很高,成長中她把放鬆這塊壓掉了,不知不覺習慣了十分努力地過日子。但是當看見別人可以放鬆也能滿足自己,她會羨慕到看不順眼,不順眼就是陰影出來呼喚她了。

  假如你看他不順眼,也許正是你的陰影出來呼喚你了。因此,接納他的B面性格,其實就是接受了一把神奇的鑰匙,讓你可以打開你的潛意識倉庫,接納你自己的陰影。

  但是把倉庫的東西全拿出來,不就變成野獸了嗎?不是的,其實是在你把每一個陰影拿出來的同時,重新檢視在小時候、在慌張時被你收掉的東西,會不會裏面還有好用的,過濾一下、稍微資源回收一下,不合用的再把它壓回去。

  因此,當兩人在一起,就是把倉庫裏好的東西拿出來互相結合、幫忙,也結合在自己的人格裏面;最終還是不該有、用不到的,我們把它收好,這樣那些陰影比較容易「安息」,不會再跑出來亂你。

  在你整理自己陰影的同時,也很容易就發現了對方的陰影。這個時候,你就很容易體諒對方成長中的辛苦,很容易明白是什麼把他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這樣一來,將心比心,也更容易體諒對方,接納對方。

□ 致命吸引力VS快樂逆轉

  人們總把愛情比作毒藥,越誘人,就越坑爹。這就是致命吸引力——開始的享受,慢慢變成難受。

  但是,放棄你就輸了!

  當你通過你的難受,發現了自己的陰影,然後嘗試去給它提取精華,為你所用,事情就如柳暗花明一般出現了轉機。

  快樂逆轉理論認為,一些本來不愉快的事情,如吃辣椒,經過反覆的體驗會變成一種享受。假如你能夠接納陰影裏的好處,你就得到了更多的解放,會變得更有自尊,也更容易接納對方,自然也就不再看他不順眼了。

  所謂「隨心所欲不逾矩」,也許說的就是這樣的境界吧!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