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日本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本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太閤之「閤」

「閤」與「閣」是兩個字,字義與發音皆有別。



字音

雖然在現代漢語裏,這兩個字的讀音一樣都是ㄍㄜˊ(gé),但是在古代卻不同,這一點單從兩個字所帶的聲符(合、各)即可窺見一斑。

反切閩南粵語日語音韓語音越語音蒙古字韻
古沓切kapgap3こう(<こふ)cápko
古落切kokgok3かくcáckaw

注:日語音讀こう係由こふ而來。ふ古音為 pu,亦可見其韻尾原為 -p,與閣(かく,-k)不同。其他仍帶有入聲的漢字音,亦皆可見二字發音之不同。



字義

在字義上,雖然後世或有混用,但究其本義,卻有所不同。


  • 正門旁的小門。
    • 《漢書》載有公孫弘「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即開東邊小門,延覽賢人,不走正門以與官吏作區別。
    • 唐朝時,有前殿宣政殿、便殿紫宸殿,但後期皇帝多在便殿會見群臣,把前殿的儀仗叫來便殿,群臣跟着由東西閤(東西兩邊小門)進入,稱之為「入閤」(進入小門之義,而不是進入樓閣之「入閣」)。
字書原文參考:
  • 《說文》:閤,門旁戶。
  • 《說文注》:釋宮曰:小閨謂之閤。按漢人所謂閤者,皆門旁戶也。皆於正門之外爲之。前書注曰:閨閤,內中小門也。公孫弘傳: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師古云:閤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於掾史官屬也。亦有云南閤者,如許沖云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是也。有云西閤者,如晉書衞玠爲太傅西閤祭酒是也。唐時不臨前殿,御便殿,謂之入閤。謂立仗於前殿,喚仗,則自東西閤入也。凡上書於達官曰閤下,猶言執事也。今人乃譌爲閣下。
  • 《爾雅・釋宮》: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閤。


  • 開門後,插在兩邊用以防止門自己關上的長樁。
  • 引申作放置食物的木板,進而引申為有閣的夾室,再引申為夾室。
  • 再由夾室引申為樓閣。
    • 如藏書用的漢朝「文祿閣」、明清時「天一閣」、明清兩朝的「文淵閣」;又如表彰功臣的唐朝「凌煙閣」等。
    • 明成祖時,召七名親信大臣入直文淵閣(內閣),作貼身侍從,共商機要,故稱「入閣」(入文淵閣,而非入門之「入閤」)。後閣臣漸有職權如宰相,為首者稱「閣老」。
字書原文參考:
  • 《說文》:閣,所以止扉者。
  • 《說文注》:釋宮曰:所以止扉謂之閣。郭注:門辟旁長橛也。……按郭云門辟旁長橛者,謂門開則邊旁有兩長橛,使其止而不過也。……(略)。
  •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庋藏之所。



混用不代表通用

因字形或字音相近而混用,是常見的用字錯誤,今人有之,古人亦必有之。「入閤」與「入閣」,一指「進門」、一指「入室」,或許因為「進門、入室」在廣義上意思相近,後世對此二字多有混用。但實在不可因錯誤「混用」而將之視為「通用」。



最後附上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的〈閤閣之辨〉,兩字之別,在此文裏說明得十分清楚。

摘自俞樾《茶香室叢鈔》

閤閣之辨

國朝沈自南《藝林彙考》引《五襍組》云:閣與閤,人多混用之。閣,夾室也,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蓋古人庋飲食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閣,而後乃廣其制為天祿凌煙等名。閤者,門旁小戶也,公孫宏開東閤以延賢人,蓋避當門而東向開一小門引賓客,以別於官屬,即今官署角門旁有延賓館是也。韓延壽為太守,閉閤思過,即今閉角門不聽官屬入耳。正衙日喚仗入閤,則百官亦隨以入,謂之「入閤」,蓋中門不啟,而開角門也。然則夾室謂之閣,傍門謂之閤,義自昭然。三公黃閤,注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黃其閤焉。今國家設文淵閣藏書,而大學士主之,故謂之閣老,若以黃閤、東閤之義言之,亦可謂之閤老。又云:《爾雅》,小閨謂之閤,閨即門也。今人閨閤概謂之閨閣,至以朝廷東閤亦揭東閣之額,而不覺其非,蓋「黃閣老」子美詩已誤用之矣。

愚按,此條於閣閤之辨頗詳,但文淵閣天祿凌煙同,由古人夾室之制而廣之,則閣也,非閤也。東閣亦然。此與公孫丞相之開東閤不同,彼為東向開小門,此則本與文淵閣同在東,故謂之東耳,不得改為東閤也。閣臣之長,自當稱閣老,不得稱閤老也。自以來,所謂入閣辦事者,與之隨仗入閤不同,不得謂之入閤辦事也。氏所糾,亦有未是者,惟閨閤不得稱閨閣,開東閤不得稱開東閣,三公黃閤不得稱三公黃閣,黃閤老不得稱黃閣老,此則所當糾正者矣。

圍棋術語 中日對照

序盤 序盤〔じょばん〕
中盤 中盤〔ちゅうばん〕
終盤 終盤〔しゅうばん〕

天元 天元〔てんげん〕
角  隅〔すみ〕
邊  辺〔へん〕
星位 星〔ほし〕

三三 三三〔さんさん〕
小目 小目〔こもく〕

跳  トビ〔飛び〕
黏  ツギ〔接ぎ〕
扳  ハネ〔跳ね〕
斷  キリ〔切り〕
撲  ウッテガエシ〔打って返し〕
尖  コスミ〔尖み〕
接不歸 オイオトシ〔追い落とし〕
小飛 ケイマ〔桂馬〕
大飛 オオゲイマ〔大桂馬〕
打吃 アタリ〔当たり〕

締角 シマリ〔締り〕

脫先 手抜〔てぬき〕

劫  コウ〔劫〕
眼  眼〔め〕
假眼 欠け目〔かけめ〕
活  生き〔いき〕
雙活 セキ〔関〕

目  目〔もく〕
目數 目数〔もくすう〕
貼目 コミ〔込み〕
死子 アゲハマ〔揚げ浜〕

滿、韓、日 基本句句型

【肯定句】

名詞句
beging (oci) daicing gurun i gemun hecen (inu). 北京是大清國首都。
서울 한국 수도입니다. 首爾是韓國首都。
東京 日本首都です東京是日本首都。(按:日本實際上並無法定首都。)

存在句/有無句
daicing gurun ya si ya jeo jubki de bi. 大清國在亞洲。
한국 아시아 있습니다. 韓國在亞洲。(原形:있다)
日本 アジア あります日本在亞洲。(原形:ある)

derei dele de buleku bithe bi. 桌上有辭典。
책상 위 사전 있습니다. 桌上有辭典。
机の上 辞書 あります桌上有辭典。

形容詞句
cai halhūn. 茶燙。
뜨겁습니다. 茶燙。(原形:뜨겁다)
お茶 熱いです茶燙。(原形:熱い)

動詞句
buda be jembi. 吃飯。
습니다. 吃飯。(原形:먹다)
ご飯 食べます. 吃飯。(原形:食べる)


日本的簡化字——新字體

  日本現行漢字中,有許多字與我們習慣寫法不同,其實那是一九四九年二戰後,日本政府所頒行的一套簡化字,稱為新字體。換言之,在此之前,日本所使用的漢字(亦即舊字體),與中國正體字並無不同,因此正體字使用者在提及日本專名時,其實可以直接使用正字(舊字體),無需刻意使用簡化字(新字體)。再者,日本新字體也與大陸簡化字一樣,有一些合併字,過多使用也可能會造成不識原字的情形。

原「辨、辯、瓣」等字,新字體皆改用「弁」字。武藏坊弁慶,其原名即為「辨慶」。
下圖分別為辨慶之墓與辨慶石(引自日文維基百科「武蔵坊弁慶」條目)。


《三國志V》遊戲中,地名「下辨」(古又通作下辯)在中文版裏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作「下弁」。
全地圖可另見:艾克氏遊戲人間


「予」字為「予、預、豫」三字合併的新字體。日本古國名伊予,本為「伊豫」。
下圖取自《倭漢三才圖會》。


「聯」字在新字體併入「連」。下圖為二戰期間朝日新聞,可以見到蘇聯的日文過去亦作「ソ聯」,今已改作「ソ連」。
另外也能見到「滿洲」,今已改作「満州」。


「余、餘」與大陸簡化字一樣,皆合併作「余」。遊戲《項劉記》中文版裏,「陳餘」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寫作「陳余」。


「藝」字在新字體裏併入「芸」(本字讀若云,ㄩㄣˊ)。遊戲《太閤立志傳V》中文版裏,國名「安藝」卻仍沿用日本新字體寫作「安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