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梵文認識未深,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namas 禮敬 gloire à。namas 後接 s- 為首之字時,音變為 namaḥ(參考)。
sárvajñā (n.) 全知者 qui sait tout。此處為與格 sarvajñāya。
ārya 尊、聖 noble ; respectable。
avalokita (n.) 觀 action de regarder。
īśvara 自在。
bodhi 覺(音譯「菩提」)。
sattva 有情(音譯「薩埵」)。此處為主格 sattvo。
bodhisattva 覺有情,音譯「菩提薩埵」,簡稱「菩薩」。
gambhīrā 深 profond。
pañca 五 cinq。
skandha 蘊 facteur constitutif de l'ego。
svabhāva 自性 nature propre。
śūnya 空 le vide, le néant。
paś 視為 considérer comme。
iha 這裏 ici。
śāriputra 舍利弗。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
rūpa 色 la forme matérielle。
na 不 ne pas。
pṛthak (adv.) 異 séparément, différemment。
evam 如是 ainsi。
vedanā (n.) 受 la sensation。
saṃjñā 想 la perception cognitive。
saṃskāra 行 la formation mentale。
vijñāna 識 la connaissance discriminante。
sarva 一切 tout。
dharma 法 la Loi。
a-, an- 前綴,表否定(後接母音時用 an-)。
utpanna (adj.) 生 surgi ; produit。
niruddha (adj.) 滅 obstrué, arrêté。
mala (n.) 垢 saleté。
vimala (adj.) 淨 pur, immaculé。
ūna (adj.) 減 déficient ; moindre de。
paripūrṇa (adj.) 增 complet ; exhaustif。
tasmāt 是故 ainsi, pour cette raison。
cakṣus 眼 œil。
śrotra 耳 oreille。
ghrāṇa 鼻 nez。
jihvā 舌 langue。
kāya 身 corps。
manas 意 pensée, esprit。
śabda 聲 bruit, son。
gandha 香 odeur, senteur ; parfum。
rasa 味 goût, saveur。
spṛś (v.) 觸 toucher。
dhātu 基本要素 élément primordial, substance élémentaire。
yāvat 乃至 (autant) que。
manas 意 pensée, esprit。
vidyā (n.) 明 science, connaissance, savoir, sagesse。
nāvidyā = na + a-vidyā
kṣaya 盡 fin。
jarā (n.) 老 vieillesse。
maraṇa (n.) 死 extinction, agonie, mort。
duḥkha (n.) 苦 malheur, mal ; souffrance, peine, douleur。
samudaya (n.) 集 union, jonction。
nirodha (n.) 滅 Noble Vérité de la cessation de la souffrance。
mārga (n.) 道 voie, chemin, rue, route => étape sur la voie de la connaissance。
jñāna 智 connaissance, savoir, science ; sagesse。
prāpti 得 fait d'obtenir, acquisition, gain, profit。
abhisamaya 證 accord => claire compréhension。
āśri 依 s'attacher à, dépendre de, en référer à。
vihṛ
citta 心 connaissance ; pensée ; esprit, intelligence, raison ; cœur, sagesse。
āvaraṇa (adj.) (n.) 遮、礙 voile, couverture, protection ; enclos, barrière ; mur ; bouclier, armure。
nāstitva 無有 non existence。
trasta (adj.) 恐怖 effrayé。
viparyāsa (n.) 顛倒 fait de se retourner, de verser ; retournement。
atikrānta (adj.) 超越 excédé, surpassé, dépassé。
niṣṭha (adj.) 坐於 situé sur, reposant sur。
nirvāṇa 涅槃 éteint, mort, disparu ; apaisé => état de libération définitive。
tri 三 trois。
adhvan 世 voyage, trajet ; distance et temps (d'un voyage)。
vyavasthita (adj.) 停 placé, situé ; se trouvant à, compris dans。
buddha 佛陀 personne ayant réalisé l'Éveil libérateur。
anuttara 無上,或音譯作「阿耨多羅」 meilleur ; excellent ; insurpassable。
samyak 正等,或音譯作「三藐」 justement, correctement, exactement ; vraiment, absolument。
saṃbodhi 正覺,或音譯作「三菩提」 connaissance parfaite => éveil。
mahat 大 grand。
mantra 呪 hymne sacré ; formule mystique ; incantation magique, charme。
sama (adj.) 等同 égal, uni, plat | semblable, pareil, identique à。
asamasama = a- + sama + sama
praśamana (n.) 鎮、伏 fait de pacifier, de tranquilliser ; guérison。
satya (n.) 真實 sincérité, véracité。
ukta (n.) 話語、字句 mot, phrase。
tad 即 donc ; pour cette raison ; alors, en cela, c'est que。
yathā 如、根據 comme, selon, puisque, conformément à ; de même que, comme si。
tad yathā (adv.) 如下 notamment, comme suit, c'est ainsi que。
gata (v.pp.) 去 allé, parti。
pāra 彼岸 rive opposée, rivage ; coté opposé。
saṃgata 同到 qui s'est rencontré, qui s'est réuni ; contracté。
svāhā 禮敬 gloire à。
iti 如是 ainsi, voilà。
hṛdaya 心 cœur ; entrailles, poitrine。
sūtra 經 fil, corde, cordon => traité d'enseignement canonique。
samāpta (v.pp.) 圓滿結束 atteint, obtenu, achevé ; accompli, terminé。
南無喝 | 薩嚩誐攘野 |
namaḥ | sarvajñāya |
禮敬 | 全知者 |
sárvajñā (n.) 全知者 qui sait tout。此處為與格 sarvajñāya。
阿哩也嚩嚕枳帝濕嚩路 | 冒地娑怛侮 | 儼鼻囕 | 鉢囉誐攘播囉弭哆 | 左哩焰 | 左囉麼[口女] |
ārya-avalokiteśvaro | bodhisattvo | gaṃbhīraṃ | prajñāpāramitā | caryāṃ | caramāṇo |
聖觀自在 | 菩薩 | 深 | 般若波羅蜜多 | 修行 | 實行時 |
avalokita (n.) 觀 action de regarder。
īśvara 自在。
bodhi 覺(音譯「菩提」)。
sattva 有情(音譯「薩埵」)。此處為主格 sattvo。
bodhisattva 覺有情,音譯「菩提薩埵」,簡稱「菩薩」。
gambhīrā 深 profond。
尾也嚩嚕迦野底 | 娑麼 | 畔左 | 塞建駄 | 娑怛室左 | 娑嚩婆嚩 | 戍儞焰 | 跛失也底 | 娑麼 |
vyavalokayati | sma | pañca | skandhā | stā śca | svabhāva | śūnyan | paśyati | sma |
照見 | 了 | 五 | 蘊 | 性 | 空 | 視作 | 了 |
skandha 蘊 facteur constitutif de l'ego。
svabhāva 自性 nature propre。
śūnya 空 le vide, le néant。
paś 視為 considérer comme。
伊賀 | 捨哩補怛囉 | 嚕畔 | 戍儞焰 | 戍儞也嚏嚩 | 嚕畔 |
iha | śāriputra | rūpaṃ | śūnyatā | śūnyataiva | rūpaṃ |
這裏、如此 | 舍利子 | 色 | 空 | 空 | 色 |
śāriputra 舍利弗。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
rūpa 色 la forme matérielle。
嚕播 | 曩 | 比[口栗]他 | 戍儞也哆 | 戍儞也哆野 | 曩 | 比[口栗]他[薩/女]嚕畔 |
rūpān | na | pṛthak | śūnyatā | śūnyatāyā | na | pṛthag-sa-rūpaṃ |
色 | 不 | 異 | 於空 | 空 | 不 | 異於色 |
pṛthak (adv.) 異 séparément, différemment。
夜怒 | 嚕畔 | 娑戍儞也哆 | 夜 | 戍儞也哆 | 娑嚕畔 |
ya nu | rūpaṃ | sa-śūnyatā | ya | śūnyatā | sa-rūpaṃ |
故 | 色 | 空 | 空 | 色 |
曀嚩弭嚩 | 吠那曩 | 散誐攘 | 散娑迦囉 | 尾誐攘喃 |
evameva | vedanā | saṃjñā | saṃskāra | vijñānaṃ |
如是 | 受 | 想 | 行 | 識 |
vedanā (n.) 受 la sensation。
saṃjñā 想 la perception cognitive。
saṃskāra 行 la formation mentale。
vijñāna 識 la connaissance discriminante。
伊賀 | 捨哩補怛囉 | 薩嚩 | 達麼 | 戍儞也哆落乞叉拏 |
iha | śāriputra | sarva | dharmāḥ | śūnyatā-lakṣaṇā |
這裏、如此 | 舍利子 | 一切 | 法 | 空相 |
dharma 法 la Loi。
阿怒哆播曩 | 阿寧嚕駄 | 阿麼攞 | 阿尾麼攞 | 阿怒曩 | 阿播哩補攞拏 |
anutpannā | aniruddhā | amalā | avimalā | anūnā | aparipūrṇaḥ |
不生 | 不滅 | 不垢 | 不淨 | 不減 | 不增 |
utpanna (adj.) 生 surgi ; produit。
niruddha (adj.) 滅 obstrué, arrêté。
mala (n.) 垢 saleté。
vimala (adj.) 淨 pur, immaculé。
ūna (adj.) 減 déficient ; moindre de。
paripūrṇa (adj.) 增 complet ; exhaustif。
哆娑每 | 捨哩補怛囉 | 戍儞也哆焰 | 曩 | 嚕畔 |
tasmāt | śāriputra | śūnyatāyāṃ | na | rūpaṃ |
是故 | 舍利子 | 空 | 無 | 色 |
曩 | 吠那曩 | 曩 | 散誐攘 | 曩 | 散娑迦囉 | 曩 | 尾誐攘喃 |
na | vedanā | na | saṃjñā | na | saṃskāra | na | vijñānaṃ |
無 | 受 | 無 | 想 | 無 | 行 | 無 | 識 |
曩 | 斫乞蒭 | 戍嚕怛囉 | 迦囉拏 | [口爾]賀嚩 | 迦野 | 麼曩[台/十/力] |
na | cakṣuḥ | śrotra | ghrāṇa | jihvā | kāya | manāṃsi |
無 |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
śrotra 耳 oreille。
ghrāṇa 鼻 nez。
jihvā 舌 langue。
kāya 身 corps。
manas 意 pensée, esprit。
曩 | 嚕畔 | 攝那 | 彥駄 | 囉娑 | 娑播囉瑟吒尾也 | 達麼 |
na | rūpaṃ | śabda | gandha | rasa | spraṣṭavya | dharmāḥ |
無 | 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法 |
gandha 香 odeur, senteur ; parfum。
rasa 味 goût, saveur。
spṛś (v.) 觸 toucher。
曩 | 斫乞蒭 | 駄都哩也嚩 | 曩 | 麼怒 | 尾誐攘喃 | 駄都 |
na | cakṣur | dhātur-yāvan | na | mano | vijñānaṃ | dhātuḥ |
無 | 眼 | 界-乃至 | 無 | 意 | 識 | 界 |
yāvat 乃至 (autant) que。
manas 意 pensée, esprit。
曩 | 尾儞也 | 曩引尾儞也 | 曩 | 尾儞也乞叉喻 | 曩引尾儞也乞叉喻 |
na | vidyā | nāvidyā | na | vidyākṣayo | nāvidyākṣayo |
無 | 明 | 無無明 | 無 | 明盡 | 無無明盡 |
nāvidyā = na + a-vidyā
kṣaya 盡 fin。
野嚩 | 曩 | [口惹]囉麼囉喃 | 曩 | [口惹]囉麼囉拏乞叉喻 |
yāvan | na | jarāmaraṇaṃ | na | jarāmaraṇakṣayo |
乃至 | 無 | 老死 | 無 | 老死盡 |
maraṇa (n.) 死 extinction, agonie, mort。
曩 | 耨佉 | 娑敏那野 | 寧嚕駄 | 麼哩誐穰 |
na | duḥkha | samudaya | nirodha | mārgaṇa |
無 | 苦 | 集 | 滅 | 道 |
samudaya (n.) 集 union, jonction。
nirodha (n.) 滅 Noble Vérité de la cessation de la souffrance。
mārga (n.) 道 voie, chemin, rue, route => étape sur la voie de la connaissance。
曩 | 誐攘喃 | 曩 | 鉢囉比底 | 曩引鼻娑麼野 | 哆娑每 | 那 | 鉢囉比底怛嚩 |
na | jñānaṃ | na | prāpti | na-abhisamaya | tasmān | na | prāptitva |
無 | 智 | 無 | 得 | 無證 | 是故 | 無 | 得 |
prāpti 得 fait d'obtenir, acquisition, gain, profit。
abhisamaya 證 accord => claire compréhension。
冒地娑怛嚩喃 | 鉢囉誐攘播囉弭哆麼室哩底也 | 尾賀囉底也只跢引嚩囉拏 | |
bodhisattvānāṃ | prajñāpāramitām-āśritya | viharaty-acittāvaraṇaḥ | |
菩提薩埵 | 般若波羅蜜多-依 | 心無罣礙 |
vihṛ
citta 心 connaissance ; pensée ; esprit, intelligence, raison ; cœur, sagesse。
āvaraṇa (adj.) (n.) 遮、礙 voile, couverture, protection ; enclos, barrière ; mur ; bouclier, armure。
只跢引嚩囉拏 | 曩悉底怛嚩 | 那 | 怛囉素都 |
cittāvaraṇa | nāstitvā | na | trasto |
心罣礙 | 無有 | 無 | 恐怖 |
trasta (adj.) 恐怖 effrayé。
尾播哩也娑引底伽蘭哆 | 寧瑟吒 | 寧哩嚩喃 |
viparyāsātikrāntaḥ | niṣṭha | nirvāṇam |
遠離顛倒 | 究竟 | 涅槃 |
atikrānta (adj.) 超越 excédé, surpassé, dépassé。
niṣṭha (adj.) 坐於 situé sur, reposant sur。
nirvāṇa 涅槃 éteint, mort, disparu ; apaisé => état de libération définitive。
底哩也駄嚩 | 尾也嚩悉體跢 | 薩嚩 | 沒駄 | 鉢囉誐攘播囉弭哆麼室哩底也 |
tryadhva | vyavasthitā | sarva | buddhāḥ | prajñāpāramitām-āśritya |
三世 | 停留 | 一切 | 佛 | 般若波羅蜜多-依 |
adhvan 世 voyage, trajet ; distance et temps (d'un voyage)。
vyavasthita (adj.) 停 placé, situé ; se trouvant à, compris dans。
buddha 佛陀 personne ayant réalisé l'Éveil libérateur。
阿耨跢蘭 | 糝藐也糝沒地麼鼻糝沒駄 |
anuttarāṃ | samyaksaṃbodhim-abhi-saṃbuddhāḥ |
阿耨多羅(無上) | 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覺)完全覺悟 |
samyak 正等,或音譯作「三藐」 justement, correctement, exactement ; vraiment, absolument。
saṃbodhi 正覺,或音譯作「三菩提」 connaissance parfaite => éveil。
哆娑每 | 誐攘哆尾演 | 鉢囉誐攘播囉弭哆 | 麼賀 | 滿怛嚕 |
tasmāj | jñātavyaṃ | prajñāpāramitā | mahā | mantro |
是故 | 應知 | 般若波羅蜜多 | 大 | 呪 |
mantra 呪 hymne sacré ; formule mystique ; incantation magique, charme。
麼賀 | 尾儞也 | 滿怛囉 | 阿耨哆囉 | 滿怛囉 | 阿娑麼娑麼 | 滿怛囉 |
mahā | vidyā | mantra | anuttara | mantra | asamasama | mantra |
大 | 明 | 呪 | 無上 | 呪 | 無等等 | 呪 |
asamasama = a- + sama + sama
薩嚩 | 耨佉 | 鉢囉捨麼曩 | 娑底也麼弭替也怛嚩 |
sarva | duḥkha | praśamanaḥ | satyam-amithyatvā |
一切 | 苦 | 除 | 真實-不虛 |
satya (n.) 真實 sincérité, véracité。
鉢囉誐攘播囉弭哆目訖姤 | 滿怛囉 | 怛儞也他 |
prajñāpāramitām-ukto | mantraḥ | tadyathā |
般若波羅蜜多-話語 | 呪 | 即如 |
tad 即 donc ; pour cette raison ; alors, en cela, c'est que。
yathā 如、根據 comme, selon, puisque, conformément à ; de même que, comme si。
tad yathā (adv.) 如下 notamment, comme suit, c'est ainsi que。
誐諦 | 誐諦 | 播囉誐諦 | 播囉僧誐諦 | 冒地 | 娑嚩賀 |
gate | gate | pāragate | pārasaṃgate | bodhi | svāhā |
到達 | 到達 | 到彼岸 | 同到彼岸 | 菩提(覺悟) | 祝願 |
pāra 彼岸 rive opposée, rivage ; coté opposé。
saṃgata 同到 qui s'est rencontré, qui s'est réuni ; contracté。
svāhā 禮敬 gloire à。
伊底 | 鉢囉誐攘播囉弭哆 | 紇哩那野 | 素怛囕 | 娑麼鉢耽 |
iti | prajñāpāramitā | hṛdaya | sūtraṃ | samāptaṃ |
如此 | 般若波羅蜜多 | 心 | 經 | 圓滿 |
hṛdaya 心 cœur ; entrailles, poitrine。
sūtra 經 fil, corde, cordon => traité d'enseignement canonique。
samāpta (v.pp.) 圓滿結束 atteint, obtenu, achevé ; accompli, termin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