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狼白鹿 人物介紹 西歐文化圈(拉丁系)

  好比姓氏「陳」國語作 Chen,粵語作 Chan(如香港藝人陳奕迅 Chan Yick Shun),閩南語作 Tan(如馬來西亞藝人阿牛陳慶祥 Tan Kheng Seong)一樣,歐洲人名也會因不同語言而有其變體。比如「路易」一名,英文、法文作 Louis,意大利文作 Luigi,西班牙文作 Luis,德文作 Ludwig,匈牙利文作 Lajos 等。變體雖多,實則一名。為此,除為區別同名者外,此處譯名俱採用通用者,如以「亨利」譯 Enrique、Heinrich,以「查理」譯 Carlos、Karl 等。

索引

  • 法蘭西
  • 腓力二世、路易八世、路易九世、腓力三世、腓力四世、查理五世、香檳伯爵、布里恩、呂西尼昂、康拉德、法蘭德斯伯爵、維拉爾、若安維爾、格克蘭、皮爾、諾加列、尼古拉奧萊姆、威廉加勒、阿思凌、托馬斯‧阿奎那、索邦、艾伊、德尚、傅羅薩
  • 伊比利半島
  • 亞豐蘇八世、斐迪南三世、亞豐蘇賢王、亨利二世、胡安、多明我、岡薩洛、曼紐、拉蒙盧爾、伯多祿三世、桑喬、約翰一世、亨利
  • 兩西西里
  • 威廉二世、丹克勒底、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腓特烈三世、司各特、赫伯特、羅哲、佩脫拉克
  • 威尼斯
  • 奧里奧、丹多洛、雅各莫、鐵波洛、康塔里尼、方濟各、比薩尼、查理芝諾、柏朗嘉賓、高未諾、亞巴諾(達巴諾)、馬可波羅、但丁、薄伽丘、薩刻提、斯比奈洛、喬凡尼(約翰)
  • 米蘭
  • 加萊佐二世、吉安(約翰)、霍克伍德

法蘭西

フィリップ2世〔腓力二世〕

[[2x1]] 加佩朝第七代王(一一八〇年至一二二三年在位)。有「奧古斯都」〔Auguste〕之稱。在位期間,王畿擴增一倍,王權益固。擊退法蘭德斯、勃艮第、香檳等諸侯聯軍,自法蘭德斯伯爵手中,取得亞眠、亞爾多亞〔Artois〕、部分維爾曼多亞〔Vermandois〕等地。一一八七年,出兵英格蘭在法領地。又與英王亨利二世子理查聯手,迫亨利割地。一一八九年亨利卒,理查繼之,是為理查一世。九〇年,腓力與理查一同參與第三次十字軍。攻下亞克〔Acre〕後,雙方齟齬,腓力班師回法蘭西。理查於返國途中,遭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所俘,後檻送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六世。腓力藉機與理查弟約翰合謀奪位。後理查付贖獲釋,與腓力開戰,收回前割領地。一一九九年理查卒,弟約翰繼之。腓力助布列塔尼公爵亞瑟,入侵英國在法領地。一二〇四年,迫英割讓諾曼第、布列塔尼、安如、美因〔Maine〕,都倫〔Touraine〕等地。後腓力又攻下波亞都〔Poitou〕。一二一四年,法軍大敗英王約翰、神聖羅馬皇帝鄂圖四世、法蘭德斯伯爵等三方聯軍於布汶〔Bouvines〕,確立法蘭西之歐洲強權地位。一二一五年,英國地方諸侯反對約翰,因邀路易(後之法王路易八世)往攻英格蘭,以取而代之,終未果。在位期間,教皇英諾森三世號召十字軍,往攻法國南部朗格多克〔Launguedoc〕一帶之亞爾比派〔Albigeois〕,腓力雖未親往,附庸應召,亦不加阻。此番十字軍勝利,後王路易九世因得併南法蘭西之地。腓力於國內設執行官〔baillis〕,以監管領地內各地管理狀態。續建巴黎聖母院,鋪設主要街道,建造首座羅浮宮及巴黎城牆。

ルイ8世〔路易八世〕

[[1x22]] 加佩朝第八代王(一二二三年至二六年在位)。腓力二世長子。一二〇〇年,娶卡斯提爾王女布蘭雪。一二一四年,英格蘭、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德斯等國聯軍來攻,法蘭西兩面作戰。路易受命領軍於西線,為英軍所敗,安熱爾城〔Angers〕陷。路易再戰不利,退守拉羅舍爾〔La Rochelle〕,後腓力二世大敗聯軍於布汶,法蘭西終勝。一二二三年父腓力卒,路易繼之。時法蘭西南部有亞爾比派〔Albigeois〕異端,教會疑土魯斯〔Toulouse〕伯爵萊蒙七世〔Raymond VII〕庇護亞爾比派,因於一二二五年召開大會於布爾日,號召新一波十字軍,以路易八世領軍,往攻亞爾比派。一二二六年,路易染痢疾卒。

ルイ9世〔路易九世〕

[[16x4]] 加佩朝第九代王。死後受封為聖,故又稱「聖路易」。路易八世之子。母為卡斯提爾王女布蘭雪。十二歲即位,母后布蘭雪攝政。一二四四年,參與十字軍東征。五〇年,於埃及曼蘇拉〔Mansourah〕兵敗被俘。付贖獲釋後,仍留聖地,助基督教領地修砌城砦,一二五四年始返法蘭西。為決解英法領土紛爭,與英王亨利三世簽定巴黎條約,路易割里摩日〔Limoges〕、加和爾〔Cahors〕、卑里厄〔Périgueux〕等地予亨利,亨利則放棄諾曼第、安如、美因、波亞都等地,且以身為亞奎丹〔Aquitaine〕公爵身分,承認法蘭西王為其領主。又與亞拉岡王雅各一世簽約,法國放棄對魯西永〔Roussillon〕、巴塞隆納之領土主張,亞拉岡則放棄對普羅旺斯、朗格多克之主張。一二七〇年,發動第八次十字軍,登陸突尼斯後未幾即卒。

フィリップ3世〔腓力三世〕

[[10x2]] 加佩朝第十代王(一二七〇年至八五年在位)。路易九世之子。一二七〇年,隨父參與第八次十字軍,及父卒於突尼斯,腓力乃歸國繼位。一二七一年,叔父土魯斯暨波亞疊〔Poitiers〕伯爵亞豐蘇卒,無嗣,其領地因併入王畿。惟英王愛德華一世亦主張有權繼承其領地,數年後雙方簽立亞眠條約,腓力割亞日內〔Agenais〕、聖東日〔Saintonge〕、旁提厄〔Ponthieu〕等地於英。一二八二年,西西里晩禱事起,亞拉岡王伯多祿三世乘機發兵登島,自立為西西里王。教皇馬丁四世支持查理,處伯多祿三世以絕罰,黜其王位,改封腓力三世為亞拉岡王。又號召十字軍,往攻亞拉岡。腓力發兵亞拉岡,攻加泰隆尼亞〔Catalogne〕,戰事不利,兵士又染痢疾,被迫撤退。一二八五年卒於佩爾比南〔Perpignan〕。

フィリップ4世〔腓力四世〕

[[12x5]] 加佩朝第十一代王(一二八五年至一三一四年在位)。腓力三世之子。有「俊美」〔le Bel〕之稱。腓力為充國家財政,向教士課稅。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反對,更於一二九六年發出教士暨信徒勅令〔Clericis laicos〕,謂未經教皇許可,不得向教士課稅。後受法國資金威脅,乃讓步。一三〇一年,法國逮捕主教伯納・塞瑟〔Bernard Saisset〕將之判罪。博尼法斯要求檻送羅馬再審,更發出兩份勅令譴責腓力。腓力反制,召開法國首次三級會議,以為其背書。一三〇二年,博尼法斯發出單聖勅令〔Unam sanctam〕,宣告教皇處置宗教暨世俗事務之權。腓力懼受絕罰,於一三〇三年執博尼法斯於亞那尼〔Anagni〕。後博尼法斯逃脫,未幾卒。新教皇本篤十一繼任。腓力設法使克萊門五世獲選為下任教皇。克萊門不僅取消博尼法斯勅令,更於一三〇九年遷教皇居所至法國亞威農〔Avignon〕,史稱「巴比倫之囚」。克萊門與腓力聯手迫害聖殿騎士團,腓力沒其財產,以作軍費。一二九四年至九六年間,腓力攻占英王愛德華在法領地哥也納〔Guienne〕,一二九七年愛德華守住其地,雙方簽定和約。

シャルル5世〔查理五世〕

[[15x32]] 瓦羅亞朝〔Valois〕第三代王(一三六四年至八〇年在位)。法王約翰二世之子。一三四九年,維也諾亞〔Viennois〕伯爵亨伯二世〔Humbert II〕,售其領地維也諾亞多非內〔Dauphiné de Viennois〕於法王腓力六世,以為太子約翰封地。次年腓力卒,約翰繼之為王,復以多非內封太子查理,稱「多芬」〔Dauphin〕,後乃沿以為法蘭西太子代稱。娶波旁公爵女貞娜。一三五六年,英軍大破法軍於波亞疊〔Poitiers〕,約翰二世被俘,太子查理代為攝政。一三六〇年,與英簽立布列提尼條約,割亞奎丹〔Aquitaine〕、加斯科尼〔Gascogne〕等地屬英。又議定贖金,贖約翰二世以歸,改以約翰子安如公爵路易為質。後安如公爵路易逃歸,加以贖金拖欠,約翰遂親赴英為質。及抵倫敦,未幾病卒,太子查理繼之,時一三六四年也。起用布列塔尼人格克蘭〔Bertrand du Guesclin〕為將,戰勝英軍。七〇年,拜格克蘭為大司馬〔connétable〕,再敗英軍。前所割地幾復,惟加來〔Calais〕、加斯科尼等地尚屬英。一三八〇年查理卒,葬於聖德尼大教堂〔basilique de Saint-Denis〕。

シャンパーニュ伯〔香檳伯爵〕

[[2x22]] 即香檳伯爵亨利二世〔Henri II de Champagne〕。前伯爵亨利子。母為法王路易七世女瑪麗。姑愛黛爾〔Adèle〕為路易七世第三任妻。一一七一年,亨利與海諾特伯爵女伊莎貝爾(另見后妃篇)文定。伊女卻於一一八〇年嫁予法蘭西新王腓力二世(愛黛爾子),愛黛爾一家為此大怒,因致新后與母后兩家不睦。亨利二世繼任伯爵之初,母瑪麗攝政。一一九〇年,參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於法王腓力二世未至前,指揮法軍攻亞克城〔Acre〕。後卻於戰場轉投其舅英王理查。一一九二年,奉理查之命前赴泰爾〔Tyre〕,告知蒙非拉侯爵康拉德其獲選耶路撒冷王之事,旋返亞克。不數日,康拉德即遇刺卒。二日後,亨利明為籌辦加冕禮,再赴泰爾,卻於康拉德死後八日,與其遺霜伊莎貝爾成婚,時伊女已有孕在身。據傳,伊莎貝爾為其少壯之身所吸引,主動求婚。兩人又生有二女。亨利請求其舅理查同意婚事,理查立允。以其應允之速,人多疑其與康拉德之死有涉。亨利嘗欲與刺客教團哈沙辛派結盟,受邀造訪其城砦卡夫城〔al-Kahf〕。哈沙辛團長謂,可為其殺一人,以為賓禮,亨利婉拒。一一九七年。亨利自亞克宮殿二樓窗牖墜樓而卒。據傳亨利以身倚窗,窗臺坍塌而墜。時有一僕拉其袖欲救之,力不足,隨之墜地。

ブリエンヌ〔布里恩〕

[[3x22]] 即布里恩約翰〔Jean de Brienne〕。布里恩伯爵艾拉爾二世〔Érard II de Brienne〕幼子。本應從事神職,後成為騎士。約於一二〇〇年,領有小封地於香檳一帶。兄高提爾〔Gautier III〕死後,其姪高提爾四世身居南意大利,約翰遂以其姪名義,治理布里恩伯國。一二一〇年娶耶路撒冷王瑪麗。一二年瑪麗產女後卒,女伊莎貝爾(又名約蘭德)繼之,約翰攝政。參與第五次十字軍,一二一九年陷埃及達米塔〔Damiette〕,二二年赴歐洲求援。二五年,以女伊莎貝爾妻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腓特烈旋即剝奪約翰攝政及國王之位。二九年,乘腓特烈參與十字軍之際,與教皇軍聯兵,往攻神聖羅馬帝國之南意大利領地。時拉丁帝國皇帝鮑德溫二世年幼,約翰於一二二八年受推為其攝政,三一年任拉丁帝國共帝,與鮑德溫共治。一二三五年,尼西亞皇帝約翰三世、保加利亞皇帝伊凡二世,聯兵來攻君士坦丁堡,約翰率軍守城。三六年,亞該亞公爵喬弗里二世及意大利諸城聯合艦隊,擊退敵艦,圍城軍始退。次年卒。死前改信方濟會。

リュジニャン〔呂西尼昂〕

[[4x22]] 即呂西尼昂領主休格九世〔Hugues IX de Lusignan〕,兼拉馬世〔La Marche〕伯爵。參與第五次十字軍。一二一八年,率軍攻埃及達米塔城〔Damiette〕。次年卒於軍。

コンラド〔康拉德〕

[[9x22]] Conrad de Montferrat。
蒙非拉〔Montferrat〕侯爵威廉五世之子。参與第三次十字軍。時泰爾城〔Tyre〕正與薩拉丁議降,康拉德入城,復拒降固守。先是其父威廉被俘於哈丁〔Hattin〕,至是薩拉丁乃出其父,以為要脅,康拉德反舉弩欲射父。薩拉丁終無奈退兵。一一九〇年,娶耶路撒冷王女伊莎貝爾。時新任耶路撒冷王基伊〔Guy de Lusignan〕庸碌,諸侯多支持康拉德為王。一一九二年,英王理查一世乃認康拉德為耶路撒冷王。未幾,康拉德遭木剌夷刺客二人刺殺而卒。

フランドル伯〔法蘭德斯伯爵〕

[[5x22]] 即法蘭德斯伯爵斐迪南〔Ferrand de Flandre〕。葡萄牙王桑喬一世之子。生於哥英布拉〔Coimbra〕。一二一二年,與法蘭德斯暨海諾特女伯爵貞娜成婚於巴黎,因兼為兩地伯爵。夫妻二人返國途中,遭法王腓力二世長子路易(後之路易八世)所虜。先是路易母伊莎貝爾出嫁法王腓力時,以亞爾多亞〔Artois〕等法蘭德斯領地為嫁妝,及伊莎貝爾卒,貞娜父鮑德溫出兵奪回領地,至是路易虜斐迪南夫妻二人,即為索回其先母嫁妝。兩人讓步後獲釋,心中餘恨未解,乃與英王約翰、神聖羅馬皇帝鄂圖四世聯手,與法蘭西開戰。一二一四年,斐迪南兵敗布汶〔Bouvines〕被俘,幽於法蘭西達十二年。貞娜獨自理國。一二二六年法王路易八世卒,子路易九世繼之,母后布蘭雪攝政,始釋斐迪南歸。一二三三年卒。與貞娜僅有一女,名瑪麗。法蘭德斯等領地,俱由貞娜妹瑪格麗特繼承。

ヴィラール〔維拉爾〕

[[6x22]] Villard de Honnecourt。
約一二〇〇年,生於康布萊〔Cambrai〕附近之宏訥庫爾村〔Honnecourt〕。周遊諸城,學習建築,成為石匠師〔magister latomus〕。

ジョワンヴィル〔若安維爾〕

[[15x22]] Jean de Joinville。
約翰。法蘭西年代記作家。官拜香檳總管〔sénéchal de Champagne〕,為路易九世近臣。第七次十字軍時,隨路易出征。及一二九九年,時為路易孫腓力四世在位,若安維爾受王后貞娜之託,寫下路易九世事蹟,惟貞娜卒於一三〇五年,時書尚未成。一三一七年,若安維爾卒,享年約九十三。

デュ=ゲクラン〔格克蘭〕

[[11x32]] Bertrand du Guesclin。《法蘭西志》作「都克士蘭」。《歐洲列國戰事本末》稱其名,作「伯爾多蘭」,後注「一作『克士蘭』」。惟法語 Guesclin 之 s 不發音,故在此改譯作「格克蘭」。
布列塔尼人。布列塔尼繼承權之爭時,仕於布洛亞伯爵子查理〔Charles de Blois〕。查理受法王支持,其對手則與英格蘭聯手。一三五六年至五七年間,格克蘭在英軍攻擊下,守住勒恩城〔Rennes〕。一三六四年,法王查理五世即位,格克蘭轉為法王效力,大敗納瓦拉軍於科什列爾〔Cocherel〕,納瓦拉王查理二世因與法媾和。同年,格克蘭於奧萊〔Auray〕為英軍所俘,查理五世以金贖之,令統自由傭兵團〔grandes compagnies〕。所謂自由傭兵團,即英法布列提尼條約簽署後,四處劫掠於法蘭西之無主士兵。格克蘭受派至西班牙,協助特拉斯塔馬拉家〔Trastámara〕亨利(後之卡斯提爾王亨利二世),對抗卡斯提爾王伯多祿一世。格克蘭先勝後敗。一三六七年遭俘於納黑拉〔Nájera〕,未幾獲釋。六九年,助亨利破敵於蒙鐵爾〔Montiel〕,亨利因得登卡斯提爾王位,格克蘭因功獲封莫里納〔Molina〕公爵。一三七〇年返回法國,拜為大司馬〔connétable de France〕,領軍抗英,接連收復波亞都〔Poitou〕、聖東日〔Saintonge〕等地,追擊英軍直至布列塔尼。後奉命領兵南下,圍攻蘭敦新城〔Châteauneuf-de-Randon 〕時病卒。

ピエール〔皮爾〕

[[2x22]] Pierre Flote(Flotte)。
學律法於蒙彼利爾大學。一二九五年,拜為相國。次年,入國王諮議會,擬定對教廷方略。時因主教伯納・塞瑟〔Bernard Saisset〕審判權一事,法王腓力四世與教皇博尼法斯八世衝突再起。一三〇二年四月,皮爾召開史上首次三級會議,以反制教皇。七月,卒於古爾特萊〔Courtrai〕之戰。諾加列繼之。子威廉〔Guillaume Flote〕後為腓力六世相國。

ノガレ〔諾加列〕

[[1x22]] Guillaume de Nogaret。《法蘭西志》作「諾牙列」。
少時學律法於蒙彼利爾大學。一二九三年,仕於法王腓力四世。先後入巴黎大理院、國王諮議會。及腓力與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因教廷權力問題而對立,諾加列公開指責教皇。一三〇三年,率軍俘教皇於亞那尼〔Anagni〕,旋因百姓群起反之,不得不釋之以歸。未及月,教皇博尼法斯卒,新任教皇本篤十一世發布勅令,斥其為撒但子,處以絕罰,一三一一年始獲免。腓力四世迫害聖殿騎士團一事,亦出自其手。

ニコラ=オレーム〔尼古拉・奧萊姆〕

[[18x22]] Nicole Oresme。
諾曼第人。學神學於巴黎納瓦拉學院〔collège de Navarre〕,一三五六年成為學院大師〔grand-maître〕。六二年、六三年,先後受任盧昂大教堂、巴黎聖禮拜堂之議事司鐸〔chanoine〕。六四年升任盧昂大教堂教長〔doyen〕。約自一三七〇年起,奉法王查理五世命,譯亞里士多德等古代拉丁文作品為法文,今諸多法文學術詞彙,均源自其譯。一三七七年,獲選為利西厄〔Lisieux〕主教。一三八二年卒於利西厄,葬於利西厄大教堂。奧萊姆於經濟、數學、哲學、物理、天文等諸多領域,皆有其獨特見解。

ギヨーム=カール〔威廉加勒〕

[[4x22]] Guillaume Caillet 或 Callet、Carle、Cale、Karle。年代紀作家傅羅薩稱其為 Jacques Bonhomme。
百年戰爭期間,民生凋敝,又有剝皮軍(écorcheurs,戰時傭兵)四處劫掠,加以貴族強索,農民因於一三五八年揭竿而起,強以威廉為首。時貴族稱農民為「雅各」〔jacques〕,故農民之亂又名「雅各里之亂」〔Jacquerie〕。民亂起於博維〔Beauvais〕,位巴黎以北。後勢漸大,殺貴族,毀城堡,盜糧草,暴行不斷。後威廉為納瓦拉王查理二世俘獲處斬。餘黨不敵官軍,亂不及月,即平。貴族反殺民亂者數千人,以為報復。

アスラン〔阿思凌〕

[[10x22]] Ascelin de Lombardie,或稱 Nicolas Ascelin。
意大利克萊蒙納〔Crémone〕人。多明我會修士。一二四五年,奉教皇英諾森四世命,出使蒙古。四七年,面見蒙古統帥貝住〔Baiju〕後,持其回信返歐。信中要求教皇臣服。英諾森得信後,頒勅令〈真理之徑〉〔Viam agnoscere veritatis〕以為覆,籲蒙古人勿復殺基督教徒。

トマス=アキナス〔阿奎那〕

[[14x5]] Thomas Aquinas,法語作 Thomas d'Aquin。
意大利神學者。在巴黎大學活躍,留有《神學大全》等八十多部著作。他集經院哲學之大成,死後列位於聖者。

ソルボン〔索邦〕

[[10x23]] Robert de Sorbon
法國神學家。侍奉路易九世。設神學校於巴黎,即今索邦大學前身。

アイイ〔艾伊〕

[[2x23]] Pierre d'Ailly
康白尼〔Compiègne〕人。一三六四年,就學於巴黎大學納瓦拉學院。一三八一年,為神學博士。後受任法王查理六世宮廷大神甫〔aumônier〕。八九年,受對立教皇克萊門七世任命為巴黎大學校長。一三九五年、九六年、九七年,先後受教皇本篤十三任命為勒蒲伊〔Le Puy〕、諾亞永〔Noyon〕、康布萊〔Combrai〕主教。一四一一年,受任紅衣主教。一三年,任教皇駐日耳曼特使。一四年康士坦斯會議期間,為主導者之一,推選馬丁五世為教皇。會議後,返巴黎。一四一九年,勃艮第派攻占巴黎,艾伊南逃至亞威農,翌年卒。

デシャン〔德尚〕

[[10x23]] 即歐斯塔世・德尚〔Eustache Deschamps〕。法國詩人。查理五世在位期間,任外交官,留有百年戰爭相關詩作。

フロワサール〔傅羅薩〕

[[14x22]] Jean Froissart。
法國歷史家。侍奉於英國及米蘭宮廷。被譽為中世紀最大年代記作者,記錄騎士時代各類事件。

伊比利半島

アルフォンソ8世〔亞豐蘇八世〕

[[5x1]] Alphonse VIII de Castille。
卡斯提爾王(一一五八年至一二一四年在位)。桑喬三世之子。母為納瓦拉王加西亞五世女布蘭雪〔Blanche〕。一一五八年父卒,繼位為王,年僅二歲。朝中貴族爭權,拉拉家〔Lara〕、加斯特羅家〔Castro〕、叔父萊昂王斐迪南二世,俱自稱攝政,內戰因起。亞豐蘇蒙一貴族所救,攜之出宮,避於亞維拉城〔Ávila〕。及長,發兵襲國都托勒多〔Tolède〕,始復權。一一七〇年,娶英王亨利女伊麗諾爾。聯合半島上基督教勢力,出兵亞爾默哈德朝,連復數地。一一九五年,與哈里發牙忽卜阿勒滿速兒〔Yaqub al-Mansur〕戰於亞拉科斯〔Alarcos〕,慘敗。後部分領地又被奪回。一二一二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出面號召,各基督教勢力再度合兵,與亞爾默哈德朝戰。七月十六日,雙方大戰於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Las Navas de Tolosa〕,大破亞爾默哈德朝軍。一二一四年卒。

フェルナンド3世〔斐迪南三世〕

[[10x29]] Ferdinand III de Castille。
卡斯提爾王(一二一七年至五二年在位)。萊昂〔León〕王亞豐蘇九世子。母為卡斯提爾王亞豐蘇八世女貝倫格拉〔Bérengère〕。一二一四年亞豐蘇八世卒,獨子亨利年僅十歲,因由姊貝倫格拉攝政。一二一七年,亨利因意外而卒,貝倫格拉繼之,旋讓位於子斐迪南,是為卡斯提爾王斐迪南三世。一二三〇年,父亞豐蘇九世卒,復繼之為萊昂王,兩國遂合而為一。全力發兵南向,實踐國土收復運動〔Reconquista〕。及卒,伊比利半島僅餘格拉那達〔Grenade〕一回教國。

アルフォンソ賢王〔亞豐蘇賢王〕

[[12x2]] Alphonse X de Castille。
即卡斯提爾王亞豐蘇十世(一二五二年至八四年在位)。有「賢王」〔le Sage〕之稱。斐迪南三世之子。生於托勒多,長於布爾哥斯〔Burgos〕,十五歲始隨父出征,圍攻哥爾多華〔Cordoue〕。一二四九年,娶亞拉岡王女約蘭德〔Yolande〕。五二年父卒,繼之。時值神聖羅馬帝國大空位時代,亞豐蘇以其母為霍亨斯陶芬家人,因有繼承帝位之權。及選帝侯推選新帝,與康瓦耳伯爵理查〔Richard de Cornouailles〕於雙重選舉中獲同票數,兩人因俱稱帝。惟亞豐蘇終身未赴日耳曼地,亦未受教皇加冕。及一二七三年哈布斯堡家魯道夫一世為帝,雙帝之勢方告終。一二六〇年,襲擊麻鄰朝沙萊城〔Salé〕,大肆屠戮。一二八二年,次子桑喬反,迫亞豐蘇以其為攝政。八四年亞豐蘇卒。

エンリケ2世〔亨利二世〕

[[5x29]] 卡斯提爾王(一三六九年至七九年在位)。亞豐蘇十一世私生子。一三五〇年父染黑死病卒,異母弟伯多祿一世以嫡子繼之。恐王位被奪,與生母囚殺亨利母,更欲謀害亨利。次年,兩兄弟兵戎相見。亨利獲法蘭西等國支持,彼得則獲英王愛德華三世長子黑太子支持。一三六六年,亨利稱王。六九年,偕同國內貴族、教士等援軍,大敗伯多祿,殺之,始正式即位。時葡萄牙王斐迪南,以身為卡斯提爾王桑喬四世之孫,自認亦有權繼任卡斯提爾王,乃與亞拉岡、格拉那達聯兵,往攻加里西亞〔Galice〕。亨利亦出兵布拉加〔Braga〕,兵圍吉馬蘭斯〔Guimarães〕。一三七一年,教皇格列高里十一世出面調停,兩國議和。葡萄牙王雖棄其王位繼承權,卻轉而支持另一王位繼承主張者,蘭開斯特公爵根特約翰〔Jean de Gand〕,此人為黑太子弟,又為伯多祿一世私生女康斯坦絲之夫。亨利以法國助其得位,因與之結盟。一三七二年大敗英海軍於拉羅舍爾〔La Rochelle〕。七三年敗葡萄牙。七九年卒。

フアン〔胡安〕

[[8x29]] 即約翰。為與英王約翰區別,按西班牙語譯作胡安〔Juan〕。
即卡斯提爾國王約翰一世(一三七九年至九〇年在位)。亨利二世之子。一三七五年,娶亞拉岡王伯多祿四世之女伊麗諾爾。兩人生有二子一女,一女早夭,子亨利後為卡斯提爾王亨利三世,子斐迪南後為亞拉岡王。一三八二年伊麗諾爾卒,約翰(胡安)再婚,娶葡萄牙王斐迪南一世之女貝亞特麗斯〔Béatrice〕。次年斐迪南一世卒,約翰以身為斐迪南女壻,主張有權繼承王位,乃發兵葡萄牙。一三八五年,與斐迪南一世私生弟約翰一世戰於阿爾如巴羅塔〔Aljubarrota〕,大敗。以連年出兵葡萄牙,致財困國危。又有伯多祿一世餘黨欲推翻之。乃令太子亨利娶伯多祿孫女加特琳娜,即蘭開斯特公爵根特約翰〔Jean de Gand〕女凱瑟琳,又爭取法國支持,國始平穩。一三九〇年墜馬而卒。

ドミニコ〔多明我〕

[[4x5]] Dominique de Guzmán。
多明我修道會(或稱道明會)創始者。一一九一年,西班牙一地大饑,多明我變賣衣物、家具、手稿等物,以救飢者。約一一九六年,入奧斯馬大教堂〔Osma〕為司鐸。一二〇三年,隨奧斯馬主教出使丹麥,回程途經法蘭西南部,遇熙篤派〔Cisterciens〕教士奉教皇命,前來向亞爾比派〔Albigeois〕異端傳教。多明我以亞爾比派嚴行禁慾,故得發展,因效之。一二〇六年末,與主教入住蒲魯爾修道院〔Monastère de Prouilhe〕傳教。據傳,多明我嘗見聖母瑪利亞顯靈於蒲魯爾教堂,授以玫瑰念珠。後《玫瑰經》一直為多明我會核心。

ゴンサロ〔岡薩洛〕

[[8x29]] Gonzalo de Berceo。
生於伯爾修〔Berceo〕。以卡斯提爾方言作詩,取材自宗教事蹟,格律則採十四音節單韻四行詩〔cuaderna vía〕。詩風簡樸。著名作品有《聖母奇蹟》〔Milagros de Nuestra Señora〕。

マヌエル〔曼紐〕

[[3x29]] 斐迪南三世♚─┬亞豐蘇十世♚──桑喬四世♚──斐迪南四世♚──亞豐蘇十一♚
       ├……
       ├曼紐──────約翰曼紐

Don Juan Manuel。
父曼紐〔Manuel de Castille〕為卡斯提爾王斐迪南三世之子,亞豐蘇十世之弟。約翰曼紐自幼喪父,長於王宮,受堂兄桑喬四世青睞。十二歲為莫夕亞領主。一三〇四年,奉命出使亞拉岡,促成斐迪南四世與亞拉岡王女聯姻。一三一二年,斐迪南四世卒,子亞豐蘇十一繼之,年僅一歲。約翰曼紐與太皇太后瑪麗〔María de Molina〕、太后康斯坦絲、約翰王子(亞豐蘇十世之子)、伯多祿王子(桑喬四世之子)等人共任攝政。曼紐以外四人,數年內相繼離世,約翰子獨眼約翰〔Juan el Tuerto〕、伯多祿弟腓力,與曼紐爭攝政之權。一三二五年,亞豐蘇十一親政。約翰曼紐本欲以女康斯坦絲妻獨眼約翰,以固勢力,惟亞豐蘇十一親求其女,因改妻亞豐蘇。二六年,亞豐蘇刺殺獨眼約翰,二七年與康斯坦絲離婚,另娶葡萄牙王女。後約翰曼紐屢次舉兵反叛。教皇居中調解,兩人聯手,自穆斯林手中攻下阿爾黑西拉斯〔Algeciras〕,始歸於好。後約翰曼紐致仕,潛心著述。一三四八年,卒於哥多華。

ラモン=ルル〔萊蒙盧爾〕

[[2x29]] Raymond Lulle。加泰隆尼亞語作 Ramon Llull。
西班牙神祕主義詩人兼神學家。生於馬約卡城(今帕爾馬),長於馬約卡宮廷,撰有多首抒情吟遊詩歌。後周遊各地,欲傳教於穆斯林。所著加泰隆尼亞語小說《白朗克爾那》〔Blanquerna〕、《菲力克斯》〔Felix〕等,廣受歡迎。

ペドロ3世〔伯多祿三世〕

[[1x29]] 亞拉岡王(一二七六年至八五年在位)。亞拉岡王雅各一世之子。母為匈牙利王安德烈二世女約蘭德〔Yolande〕。一二六二年,娶西西里王曼弗烈〔Manfred〕女兼繼承人康斯坦絲。一二七六年父卒,繼之為王。一二八二年西西里晚禱事後,伯多祿乘機出兵登島,自立為西西里王,遭教皇馬丁四世處以絕罰。亞拉岡朝中貴族、地方市鎮,有反對其強取西西里者,因組亞拉岡之盟〔Unión Aragonesa〕,迫其授與特權,削減王權。一二八四年,馬丁四世以西西里前王為安如家,判由法王腓力三世子,瓦羅亞伯爵查理〔Charles de Valois〕繼任西西里王位。法王腓力三世,因於次年出兵亞拉岡,慘敗。未幾,伯多祿卒。諸子中有三子為王,即亞拉岡王亞豐蘇三世、西西里王雅各一世(即亞拉岡王雅各二世)、西西里王腓特烈二世。

サンシュ〔桑喬〕

[[1x29]] 即葡萄牙王桑喬一世(一一八五年至一二一一年在位)。葡萄牙王亞豐蘇一世之子。一一八五年父卒,繼之為王,加冕於哥英布拉大教堂。一一八九年,第三次十字軍船隊中途落腳於里斯本,桑喬招其兵為助,攻陷亞爾加威一地之錫爾維斯城〔Silves〕等。後北境一度受卡斯提爾、萊昂等國威脅,致一九一一年,錫爾維斯復為摩爾人所奪。一二一一年卒於哥英布拉。

ジョアン1世〔約翰一世〕

[[3x29]] 葡萄牙王(一三八五年至一四三三年在位)。葡萄牙王伯多祿一世私生子。一三八五年,受推為王。卡斯提爾王約翰一世為奪位,發兵入侵。約翰大破其軍於阿爾如巴羅塔〔Aljubarrota〕,其位始固。一三八七年,娶蘭開斯特公爵根特約翰〔Jean de Gand〕女腓立巴〔Philippa〕,與英格蘭因有盟交。一四一五年,攻占摩洛哥修達〔Ceuta〕,葡萄牙海上擴張時代就此展開。子航海王子亨利,資助探險者出海,一四一七年發現馬得拉群島、二七年發現亞速爾群島,俱納為葡領土。

エンリケ〔亨利(英黎給)〕

[[17x32]] Henri le Navigateur。
葡萄牙王約翰一世之子。以其資助航海事業有成,有「航海王子」之稱。一四一五年,隨父出征摩洛哥,攻占修達城〔Ceuta〕,受任該地總督。建王子村〔Vila do Infante〕於薩格勒斯〔Sagres〕,設海事相關學校,資助海員出海探險於非洲西岸。一四一七年,發現馬得拉群島。一四一九年,改任亞爾加威〔Algarve〕總督。一四六〇年卒。

兩西西里

ギヨーム2世〔威廉二世〕

[[4x1]] 羅哲二世①─┬羅哲三世───丹克勒底④──威廉三世⑤
      ├威廉一世②──威廉二世③
      └康斯坦絲(皇帝亨利六世妻)

西西里諾曼朝第三代王(一一六六年至八九年在位)。少年即位,母后瑪格麗特〔Marguerite de Navarre〕稱制。親政後,採行寬厚宗教政策。嘗發兵侵略東羅馬帝國。及薩拉丁入侵耶路撒冷時,亦派兵參與十字軍。娶英王理查一世妹貞娜〔Jeanne〕為妻,無嗣(一說有一子名波希蒙〔Bohémond〕,早夭),故一一八九年病逝後,王位由其堂兄丹克勒底,與姑母康斯坦絲〔Constance〕及其夫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六世相爭。

タンクレーディ〔丹克勒底〕

[[6x27]] Tancrède de Sicile,意大利語作 Tancredi di Sicilia。《歐洲列國戰事本末》作「丹克勒」。
西西里諾曼朝第四代王(一一八九年至九四年在位)。羅哲三世私生子。本為萊徹〔Lecce〕伯爵。其叔威廉一世在位時,嘗於一一五六年、六一年,兩度參與謀反,終因事敗,流亡君士坦丁堡。及六六年威廉二世即位,始返西西里。一一七四年,奉命率水師東征,往攻亞歷山大港。八九年,威廉二世卒,無嗣,丹克勒底自承其位,惟姑康斯坦絲亦主張有權繼承,其夫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六世因於一一九一年發兵來攻那不勒斯,不下撤兵。一一九四年,丹克勒底溘逝,幼子威廉三世即位,不敵皇帝亨利六世。同年聖誕節,亨利加冕為西西里王,諸侯多歸附之。加冕後翌日,大殺諾曼貴族,以謀反名義,逮捕威廉,檻送日耳曼,未知所終。

シャルル1世〔查理一世〕

[[13x2]] Charles Ier d'Anjou。
西西里王(一二六六年至八二年在位)。法王路易八世子,路易九世弟。一二四六年,受封安如伯爵、美因伯爵。與教廷交好,對抗神聖羅馬帝國染指意大利,因受教皇克萊門四世支持,於一二六五年踐西西里王位。一二八二年,西西里人因不堪重稅,爆發民亂,驅逐安如人,改擁亞拉岡王伯多祿三世為王,史稱「西西里晚禱」事件。查理正待反攻之際,卒於南意大利。

シャルル2世〔查理二世〕

[[8x27]] Charles II d'Anjou。
西西里王查理一世之子。一二八二年西西里晚禱事後,父查理一世赴普羅旺斯籌建水師,以子查理為攝政,居那不勒斯,命守城以待其歸。一二八四年,亞拉岡水師來襲那不勒斯,查理未遵父命出戰,不敵被俘。一二八八年,同意留其子三人為質,始獲釋。時父已卒,因繼之為那不勒斯王。一二八九年,受教皇尼古拉四世加冕。一三〇九年卒。

フェデリーコ3世〔腓特烈三世〕

[[1x28]] Frédéric III de Sicile。
西西里王(一三五五年至七七年在位)。西西里王伯多祿二世之子,路易一世之弟。一三五五年兄路易卒,腓特烈繼之,時年僅十三。一三六一年,娶亞拉岡王女康斯坦絲。越二年,康斯坦絲卒,兩人生有一女,名瑪麗。一三七二年續絃,娶安東妮亞〔Antonia del Balzo〕。一三七三年,與那不勒斯王貞娜一世(喬凡娜)議和。起於西西里晚禱之戰,至此方休。惟腓特烈需另兼特里那克里亞〔Trinacrie〕王,以此為那不勒斯附庸,效忠於貞娜。一三七七年卒,獨生女瑪麗繼之。

スコット〔司各特〕

[[7x27]] Michael Scot。拉丁文作 Michaelus Scotus。
蘇格蘭人。早年行迹不明。後居於托勒多。一二一七年,譯阿拉伯著作《天體論》〔كتاب الهيئة〕為拉丁文。一二二〇年,至波隆那〔Bologne〕行醫。二四年,受任愛爾蘭加舍爾〔Cashel〕大主教,後以不擅愛爾蘭語乃辭。二七年後,至神聖羅馬帝國,效力於腓特烈二世。卒年不明,一說為一二三二年。

エルベール〔赫伯特〕

[[9x27]] Herbert d'Orléans。
一二八二年西西里晚禱事起,西西里大部已為叛軍所據,惟東端港城墨西拿,仍為安如家所控,赫伯特為此地代官。後墨西拿民亦起事。赫伯特入避馬特格里芬城堡〔Mategriffon〕,經談判後,始安全撤離西西里。

ロジェ〔羅哲〕

[[10x27]] Roger de San Severino。
一二六八年,耶路撒冷王康拉德三世卒,其族人塞浦路斯王休格三世〔Hugues III〕與安提阿家瑪麗〔Marie d'Antioche〕爭位。一二七七年,瑪麗以其繼承權售予西西里王查理一世(法王路易九世弟),查理因以羅哲為代政官〔bailli〕,赴亞克城〔Acre〕,代行攝政。羅哲到任之初,僅聖殿騎士團、威尼斯等勢力,支持查理繼位。羅哲以沒收封地要脅,迫地方男爵效忠。又奉查理之命,與馬木路克朝交好。一二八二年,西西里晚禱事發,羅哲奉命領軍往援,以奧都〔Odo Poilechien〕暫代其職。

ペトラルカ〔佩脫拉克〕

[[3x28]] Francesco Petrarca。法文作 Pétrarque。
意大利詩人。亞勒索〔Arezzo〕人。以古代羅馬文化為理想,致力於古典復興。有《歌集》〔Canzoniere〕、《阿非利加》〔Africa〕等著作留世。

威尼斯

オリオ〔奧里奧〕

[[6x1]] Orio Mastropiero。
威尼斯共和國第四十代總督(一一七八年至九二年在位)。 一一七五年,奉命出使西西里,與西西里王威廉二世商議簽約事宜。一一七八年,受四十人會推為總督。九二年,因病辭位,未幾卒。

ダンドロ〔丹多洛〕

[[18x28]] 即亨利・丹多洛〔Enrico Dandolo〕,拉丁文作 Henricus Dandulus。《歐洲列國戰事本末》作「段柘落」。
威尼斯第四十一代總督。出身名門丹多洛家。先後出使君士坦丁堡、西西里、非拉拉等地。一一九二年六月,獲選為威尼斯總督,時年已屆八十五歲。教皇英諾森三世發起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本計畫於一二〇一年自威尼斯出海。及十字軍抵威尼斯,卻無以支付船資。丹多洛乃改以助威尼斯取撒剌(意大利語 Zara,今克羅西亞語作 Zadar,為達爾馬西亞會城)為償。十字軍至是已如傭兵。一二〇二年年底攻陷撒剌。〇四年陷君士坦丁堡,另建拉丁帝國。後丹多洛仍留駐於君士坦丁堡,以抗保加利亞人,〇五年參與亞得堡之戰。五月卒,葬於君士坦丁堡聖索非亞大教堂。

ジャコモ〔雅各莫〕

[[14x28]] Jacopo Tiepolo,或作 Giacomo。
威尼斯第四十三代總督。出身富豪之家。一二〇九年受推為克里特公爵。一二二九年,前總督致仕,四十人會推選下任總督,雅各莫與馬里諾・丹多洛〔Marino Dandolo〕相伯仲,遂以拈鬮決之,雅各莫得鬮繼任。鐵波洛、丹多洛兩家因生嫌仇。一二四九年致仕,未幾卒。

ティエポロ〔鐵波洛〕

[[14x2]] 即羅倫佐・鐵波洛〔Lorenzo Tiepolo〕。威尼斯第四十六代總督。雅各莫子。先是威尼斯與熱那亞交兵,一二五八年,羅倫佐任艦隊指揮,大敗熱那亞水師於亞克〔Acre〕。一二六八年,獲選為總督。一二七〇年,與熱那亞簽約議和,確立威尼斯於亞得里亞海之掌控。一二七五年卒。

コンタリーニ〔康塔里尼〕

[[17x27]] 即安德烈・康塔里尼〔Andrea Contarini〕。威尼斯第六十代總督。一三六八年獲選為總督。在位期間,與熱那亞爆發丘治亞〔Chioggia〕之戰。威尼斯終勝,就此稱霸地中海。一三八二年卒。

ピサーニ〔比薩尼〕

[[18x27]] 即維多・比薩尼〔Vettor Pisani〕。威尼斯水師提督。一三七八年,率威尼斯艦隊與熱那亞戰,占得數城。次年,敗於波拉城〔Pola〕,回國後以戰敗下獄。及熱那亞攻占丘治亞〔Chioggia〕,威斯尼人請釋維多,遂復領軍出戰,收復丘治亞,敗熱那亞軍,迫其議和。一三八〇年卒。

カルロ=ゼン〔查理芝諾〕

[[15x27]] Carlo Zen,或作 Zeno。
威尼斯水師提督。嘗就學於巴都亞大學,中途因家貧而從軍,後轉而從商。行商至君士坦丁堡及克里特島期間,兼為威尼斯出使,面見東羅馬皇帝約翰五世。一三七八年丘治亞〔Chioggia〕戰發,受派赴威尼斯之北,奉命守特勒維索城〔Treviso〕。威尼斯艦隊敗於波拉〔Pola〕後,芝諾屢襲擾熱亞那軍於利古里亞海及愛琴海。及聞熱那亞艦隊攻陷丘治亞,進逼威尼斯,乃急返威尼斯。時威人已由比薩尼領軍,沉船於海道,封鎖丘治亞港。熱那亞再戰不利,大將被殺,熱軍被圍,加以饑荒,終於一三八〇年降。比薩尼八月卒,芝諾繼之為水師大提督。退役後,出使英法等地,又任職於威尼斯。一四〇三年,再次受徵入伍,先是與法蘭西艦隊戰於熱那亞外海,後又與巴都亞領主法蘭西斯一世〔Francesco I Carrara〕陸戰。因參與劫掠加拉拉〔Carrara〕宮殿,遭監禁二年。出獄後,東赴聖地。又造訪塞浦路斯,率當地軍,抗逐熱那亞軍。一四一〇年返威尼斯。

フランチェスコ〔方濟各〕

[[20x4]] François d'Assise。
意大利阿西西〔Assisi〕人。生於富商之家,早年嘗從軍被俘。後賣其所有,以獻教會,平日清貧虔誠。慕名入其下者漸衆。一二一〇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夢見羅馬聖約翰大教堂將傾,而方濟各旁立扶之,因認可方濟會。方濟各主張克制所需,仿耶穌生活。以自然為天主之鏡,稱衆生萬物為其手足。一二一二年,獲准設立女子修會,名曰聖加辣修會〔ordre de Sainte-Claire〕。一二一九年,時為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方濟各親赴險入埃及,傳教於阿育布朝蘇丹喀密耳。又造訪聖地耶路撒冷等地。一二二四年,見異象,身現聖痕,為史上首現聖痕之人。一二二六年卒。二八年,受封為聖。

プラノ=カルピニ〔柏朗嘉賓〕

[[16x28]] Jean de Plan Carpin。拉丁文作 Plano Cerpini。譯名據《東洋史要》。
方濟會修士。奉教皇英諾森四世命,出使蒙古,時年已六十三。一二四五年,出里昂,經基輔,見拔都於薩萊。一二四六年七月,抵貴由汗大營。待四月後,持大汗回信,起程返歐。一二四七年十一月,返抵里昂。

モンテ=コルビノ〔高未諾〕

[[6x27]] Jean de Montecorvino。譯名據《東洋史要》。《清史紀事本末》作「若望高未諾」。他處或作孟高未諾。
意大利人。方濟會教士。一二八〇年前後,傳教於亞美尼亞、波斯等地。一二八九年奉教皇尼古拉四世之命,攜致阿魯渾及忽必烈書前往東方。先至伊兒汗國都城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一二九一年經海路至印度,逗留年餘,乘商船來元。一二九四年抵大都,進呈教皇書。自是終生留居大都。建教堂兩所於大都,受洗者六千人。習蒙古語文,譯《新約》及祈禱詩。又據聖經故事繪畫六幅,附以拉丁、突厥、波斯等文注釋。一三〇五年、〇六年,兩次致信本國教友,報告其傳教成果與元朝情況。一三〇七年,教皇克萊門五世命其為大都及東方大主教。大都三萬阿速(阿蘭)人成為其信徒。後又設附屬教區於泉州。

ダバノ〔亞巴諾〕

[[7x27]] Pietro d'Abano。
伯多祿〔Pietro〕。意大利小鎮亞巴諾〔Abano〕人。學醫學、哲學於巴都亞〔Padova〕、巴黎,後至君士坦丁堡學希臘語。一三〇二年,定居巴都亞,教授哲學、星相學、醫學。被控為異端,兩度受審於宗教裁判所。首次審判,無罪獲釋。第二次審判期間,卒於獄。死後仍被判有罪,本將掘其屍而焚之,惟屍已先為其友移往他處,因改焚其像。

マルコ=ポーロ〔馬可波羅〕

[[11x5]] 威尼斯人。其父與叔經商至中國,奉元世祖忽必烈命,出使羅馬教廷。一二七一年,隨父、叔來元廷覆命,由古絲綢之路東行,一二七五年抵上都。自此僑居中國凡十七年,其間多次奉使各地,徧及陝西、四川、雲南、河南、江浙等行省數十城,自稱治理揚州三年。後獲准回國,一二九一年隨伊兒汗阿魯渾請婚使者,護送伯岳吾氏女闊闊真至波斯,自泉州經海道西行。一二九五年返抵威尼斯。次年,在參與威尼斯對熱那亞的海戰中被俘,囚於熱那亞獄中,講述其遊歷東方諸國之見聞,由同獄人魯思梯切諾〔Rusticiano〕筆錄成書,即《馬可波羅遊紀》,日譯名為《東方見聞錄》。一二九八年獲釋返家,後成巨富。其書流傳甚廣,對後世歐洲人了解東方與中國影響極大。

ダンテ〔但丁〕

[[10x5]] Dante Alighieri。
佛羅倫斯人。撰有名著《神曲》。

ボッカチオ〔薄伽丘〕

[[20x28]] Jean Boccace。意大利語作 Giovanni Boccaccio。
意大利作家。與佩脫拉克有交。著有《十日談》〔Décaméron〕。

サケッティ〔薩刻提〕

[[13x28]] Franco Sacchetti。
意大利詩人、小說家。好讀薄伽丘《十日談》,因仿其風格,作《小說三百篇》〔Il Trecentonovelle〕,今尚存二百餘篇。

スピネロ〔斯比奈洛〕

[[15x28]] Spinello Aretino。
意大利畫家。亞勒索〔Arezzo〕人,故稱亞勒提諾〔Aretino〕。一三八四年移居佛羅倫斯。八七年、八八年間,與助手等人,為聖米尼亞托大教堂〔San Miniato al Monte〕聖器室繪製壁畫。九一年、九二年間,為比薩城康波聖多(Campo Santo,意為「聖野」)繪製壁畫六幅。一四〇七年、〇八年間,為錫也納〔Sienne〕市政廳公衆殿〔Palazzo Pubblico〕禮拜堂繪製壁畫。一四一〇年卒於亞勒索。

ジョヴァンニ〔喬凡尼(約翰)〕

[[16x28]] Jean de Médicis,意大利語作 Giovanni di Bicci de' Medici。
佛羅倫斯人。出自麥第奇家。受親戚銀行家維也里〔Vieri〕之助,投身銀行界。一三九三年,維也里退休,以羅馬一銀行交由喬凡尼接掌。一三九七年,遷銀行至家鄉佛羅倫斯,是為麥第奇銀行之始。後廣設分行於北意大利各城邦。一四二九年卒。

米蘭

ガレアッツオ2世〔加萊佐二世〕

[[6x27]] Galéas II Visconti,意大利語作 Galeazzo II。
一三五四年,叔父米蘭領主約翰卒,加萊佐與兄馬修〔Mathieu II〕、弟伯爾納波〔Barnabé〕三人,共掌米蘭,分地而治。次年,兄馬修卒,加萊佐復與伯爾納波平分領地,以倫巴底西部歸加萊佐,東部歸伯爾納波。一三七八年卒。

ジャン〔吉安(約翰)〕

[[14x27]] Jean Galéas Visconti,意大利語作 Gian Galeazzo。
米蘭領主加萊佐二世之子。加萊佐二世本與弟伯爾納波〔Bernabò〕共治米蘭。及一三七八年加萊佐二世卒,伯爾納波以倫巴底西部授吉安,自獨主米蘭。一三八五年,吉安率兵執伯爾納波,幽而毒殺之,米蘭因歸屬焉。後大擴勢力,一三八七年取威羅納〔Vérone〕。九五年,以鉅資換得神聖羅馬皇帝溫塞斯勞〔Venceslas〕親授米蘭公爵,米蘭公國由是建立。一三九九年取比薩、錫也納〔Sienne〕等地,大有一統北意大利之勢,以凱撒再世自居。惟一四〇二年取波隆納〔Bologna〕後未幾,突染黑死病而卒。

ホークウッド〔霍克伍德〕

[[8x24]] John Hawkwood。
英埃塞克斯〔Essex〕人。傭兵隊長。皮革匠之子。早年效力於英王愛德華三世,任長弓兵,出征法蘭西。克勒西〔Crécy〕、波亞疊〔Poitiers〕等役,皆在行伍間。一三六〇年布列提尼〔Brétigny〕條約簽立,英法之戰暫歇。霍克伍德至意大利,入白軍〔White Company〕傭兵團,效力於比薩。受推為統領。以其在法征戰之經驗,採行英軍戰術,行軍疾速,紀律嚴明,因聲名大譟。一三七二年至七八年間,或效力於教皇,或效力於米蘭。一三七七年,娶米蘭領主私生女。後受雇於佛羅倫斯。一三九四年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