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
人物(二十二人)
德川家定(とくがわ いえさだ) 將軍
德川家茂(とくがわ いえもち) 將軍
德川慶喜(とくがわ よしのぶ) 將軍
板倉勝靜(いたくら かつきよ) 老中
今井信郎(いまい のぶお) 幕臣
岩瀨忠震(いわせ ただなり) 奉行
榎本武揚(えのもと たけあき) 幕臣
大久保一翁(おおくぼ いちおう) 奉行>幕臣
小笠原長行(おがさわら ながみち) 老中
小栗忠順(おぐり ただまさ) 奉行
男谷精一郎(おだに せいいちろう) 幕臣
勝海舟 (かつ かいしゅう) 幕臣>奉行
久世廣周(くぜ ひろちか) 老中
榊原鍵吉(さかきばら けんきち) 幕臣
佐佐木只三郎(ささき たださぶろう) 幕臣
永井尚志(ながい なおむね) 奉行>老中
中濱萬次郎(なかはま まんじろう) 幕臣
福澤諭吉(ふくざわ ゆきち) 幕臣
堀田正睦(ほった まさよし) 老中
前島密 (まえじま ひそか) 幕臣
山岡鐵舟(やまおか てっしゅう) 幕臣
先進 50 學力 61 武力 84 尊王 0 公議 0 佐幕 100
在彼理來航後不久,成為第十三代將軍。與外國簽定條約,引發公武間的激烈對立,此外,幕府內部也出現將軍繼承問題。他未能應對這困難的政治情勢,就這樣去世。
德川家茂(とくがわ いえもち) 將軍
先進 60 學力 84 武力 80 尊王 0 公議 0 佐幕 100
在大老井伊直弼大力推舉下,成為第十四代將軍。在朝幕對立中,為公武合體而努力。後因征長之役、與英法美荷等國的條約敕許問題等,在政局緊張的情勢中病歿。
德川慶喜(とくがわ よしのぶ) 將軍
先進 100 學力 99 武力 94 尊王 0 公議 0 佐幕 100
德川幕府最後一任將軍。少時聰穎,在政治上也發揮出相當的力量。就任將軍後,立刻積極從事幕政改革,展現其能幹的政治家一面。薩長與英國聯手時,慶喜為與之對抗,引入法國式制度,致力於恢復幕府權威,可惜已無法對抗倒幕的時代潮流,最終決定大政奉還。然而,卻因為雄藩方面提出屈辱條件,不得不率官軍開戰。在敗走於鳥羽見伏之戰後,表明順從新政府。直至其晚年,都不被允許入宮拜謁天皇。三百年德川幕府政權就此落幕。
板倉勝靜(いたくら かつきよ) 老中
先進 79 學力 142 武力 81 尊王 8 公議 29 佐幕 63
安政時期,擔任寺社奉行,但因反對大獄而遭免職。復職後,晉升為老中,掌管外交事務。後成為會計總裁,為幕府改革、大政奉還期間幕府處置等事務而效力。
今井信郎(いまい のぶお) 幕臣
先進 42 學力 64 武力 174 尊王 5 公議 13 佐幕 82
是獲得直心影流榊原鍵吉免許皆傳的劍術高手。後成為京都見廻組捕吏頭(與力頭)。有一說,他刺殺了坂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他本人在明治時期也承認了這一點。
岩瀨忠震(いわせ ただなり) 奉行
先進 112 學力 85 武力 58 尊王 25 公議 47 佐幕 28
在老中阿部正弘、堀田正睦底下,展現出他在對外問題上的才幹。起用勝海舟等人材,在防衛、軍備方面廣泛活躍。美國總領事哈里斯曾評價道:「有這樣的全權代表,是日本的幸福」。
榎本武揚(えのもと たけあき) 幕臣
先進 71 學力 136 武力 139 尊王 1 公議 10 佐幕 89
留學荷蘭,學習海軍相關學科,是幕府末期海軍的核心人物。新政府軍占領江戶後,武揚隨着九艘軍艦前往北海道,在當地建立共和制的獨立政權。在五稜郭之戰末期,歸順新政府軍。在黑田清隆的奔走下,始得留下一條命。
大久保一翁(おおくぼ いちおう) 奉行>幕臣
先進 102 學力 163 武力 90 尊王 16 公議 57 佐幕 27
獲老中阿部正弘任用,歷任諸奉行職。以開明派官僚的身分而活躍,主張大政奉還的必要性。後剃髪隱居,但仍抱持朝幕非戰的立場而繼續活動。在政府軍東征之際,被委託保護和宮的安全,同時以會計總裁的身分,為德川家盡心盡力。與勝海舟、山岡鉄舟並為德川家柱石之臣。
小笠原長行(おがさわら ながみち) 老中
先進 62 學力 83 武力 134 尊王 15 公議 33 佐幕 52
在藩政中的工作受到幕府認可,歷任奏者番、若年寄後,成為老中格。在生麥事件損害賠償問題中,擅自支付賠償金,因而遭免職幽禁。後成為老中,卻離開江戶,經會津、仙臺,逃至五稜郭。晚年在東京度過餘生,七十歲卒。
小栗忠順(おぐり ただまさ) 奉行
先進 120 學力 173 武力 127 尊王 16 公議 21 佐幕 63
生於江戶,受井伊直弼提拔,從事開國事務,涉足軍事、經濟等多方面,致力於加強與法國的關係。對兵制與軍備改革有卓越見識,在陸海軍方面亦都發揮其才幹。神奈川縣橫須賀造船所,便是他留下來的遺產。江戶開城時,是強硬的主戰派,憎恨政府軍。後閉居在上野權田村,雖圖謀再起,卻遭逮捕而斬首。在其處刑地立有一碑,上書「偉人小栗上野介無罪遭斬」。得年四十二歲。是幕末時期最為敏銳的幕閣人,其洞察力、企畫力、實行力等,他人皆難以望其項背。
男谷精一郎(おだに せいいちろう) 幕臣
先進 68 學力 67 武力 185 尊王 14 公議 47 佐幕 39
自幼即好文武。習劍、修習兵學、槍術、弓術,還懂得書畫,是一位風流人物。曾向幕府建議設立講武所,後來升任講武所奉行。與勝海舟為從兄弟。
勝海舟 (かつ かいしゅう) 幕臣>奉行
先進 140 學力 160 武力 94 尊王 16 公議 57 佐幕 27
生於貧窮的旗本。有志於蘭學。彼理來航時,向幕府提出海防意見書獲納,成為海軍傳習所練習生監督、軍艦操練所教授等。後指揮咸臨丸,與福澤諭吉、中濱萬次郎等人赴美。歷任軍艦奉行等要職,也參與幕政,自己卻主張共和政體,對勤王志士影響甚大。自鳥羽伏見之戰以武力倒幕起,即因將軍德川慶喜求救,而努力為江戶和平開城奔走,盡力於收拾事態。幕府垮臺後,跟隨德川氏退至駿府,後又蒙新政府延攬,在各方面都很活躍。是坂本龍馬畢生所敬仰的老師,也被視為幕臣第一英雄人物。
久世廣周(くぜ ひろちか) 老中
先進 101 學力 147 武力 80 尊王 13 公議 73 佐幕 14
以老中身分,負責處理日美通商條約與將軍繼承問題。在經歷罷免又再任之後,推進公武合體策,完成和宮下嫁將軍的任務。隱居後,在職期間的罪又再次遭到追究,被處永久蟄居。
榊原鍵吉(さかきばら けんきち) 幕臣
先進 43 學力 57 武力 182 尊王 14 公議 32 佐幕 54
在男谷精一郎門下,練就直心影流,在講武所開設後就成為裏面的師範。因擔憂武藝衰退,而致力於復興。入門者裏也有許多外國人,貝爾次博士〔Erwin von Bälz〕便是其中之一。
佐佐木只三郎(ささき たださぶろう) 幕臣
先進 19 學力 57 武力 171 尊王 7 公議 18 佐幕 75
自幼即精通劍術與棒術。在清河八郎組建浪士隊時,以取締役身分上洛,與新選組一起負責取締浪人。在鳥羽伏見之戰中,身中敵彈,這個傷最終導致其死亡。傳言是他刺殺了坂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
永井尚志(ながい なおむね) 奉行>老中
先進 105 學力 156 武力 98 尊王 12 公議 23 佐幕 65
受老中阿部正弘提拔,任外國奉行,與俄、英、法等國簽定通商條約。在征長之役期間,獲將軍慶喜賞識,成為若年寄。亦參與鳥羽伏見、箱館戰爭。
中濱萬次郎(なかはま まんじろう) 幕臣
先進 121 學力 170 武力 65 尊王 26 公議 43 佐幕 31
土佐藩多郡的漁民之子,捕漁時遇難,漂至鳥島,半年後為美國捕鯨船所救,接受美國教育。回國後,取得土佐藩的士格,但被幕府延攬,負責翻譯洋書、擔任軍艦操練所教授等事。其獨特的境遇與非凡的才能,對幕末外交有着極大貢獻。
福澤諭吉(ふくざわ ゆきち) 幕臣
先進 131 學力 189 武力 42 尊王 26 公議 43 佐幕 31
在緒方洪庵的適塾苦學蘭學,成為塾頭。因深感英學的必要性,一面自學英語,一面開辦蘭學塾,於慶應四年(1868年)改名為慶應義塾,即今慶應義塾大學。任幕府使節,乘咸臨丸赴美,以他在當地的見聞,寫下《西洋事情》一書。維新後,以其豐富知識,為日本人啟蒙。
堀田正睦(ほった まさよし) 老中
先進 86 學力 161 武力 88 尊王 15 公議 52 佐幕 33
精通蘭學,採用洋式兵法等,屬於開明派。接替阿部正弘,成為老中首座,擔任外國事務總裁,致力於艱難的外交事務,卻在將軍繼承問題上遭到罷免。
前島密 (まえじま ひそか) 幕臣
先進 87 學力 75 武力 36 尊王 36 公議 43 佐幕 21
年輕時前往江戶,學習砲術與步兵操練,進入軍艦操練所。安政年間,在箱館丸從事日本沿海測量事務。之後成為開成所教授,也是日本郵便制度的創設者。
山岡鐵舟(やまおか てっしゅう) 幕臣
先進 86 學力 128 武力 186 尊王 24 公議 15 佐幕 61
與勝海舟、高橋泥舟並稱「幕末三舟」。在幕府募集浪士隊(新徵組)之際,受命為浪士取締役。之後銜德川慶喜特命,前去造訪倒幕軍參謀西鄉隆盛,說出名言「朝敵德川慶喜家臣山岡鐵舟於此通行」。此次會談,為江戶無血開城打下基礎。
東北
盛岡藩
藩主為南部氏,故又稱南部藩。源起自陸奧三戶領主南部信直,因參與豐臣秀吉之小田原征伐,戰後受封岩手等七郡之地。被公認為豐臣大名。當時前田利家居中斡旋,南部家為感念其恩,後世藩主多採用「利」字為名。慶長四年(1599年)移居岩手郡不來方,更名盛岡。文化六年(1809年)因警備蝦夷地有功,石高升至二十萬石。幕末戊辰戰爭時,加入「奧羽越列藩同盟」,對抗新政府,最終戰敗,維新政府沒收其二十萬石領地,將藩領減至十三萬石,轉封舊仙臺藩領之白石城(今宮城縣白石市)。未幾,盛岡藩獲准回歸舊領,且率先向政府請求廢藩置縣,改為盛岡縣,後又更名為岩手縣。
人物(五人)
南部利剛(なんぶ としひさ) 藩主
楢山佐渡(ならやま さど) 家老
東中務 (ひがし なかつかさ) 家老
三戶式部(さんのへ しきぶ) 重臣
大島高任(おおしま たかとう) 藩士
先進 43 學力 95 武力 77 尊王 23 公議 19 佐幕 58
在面對百姓一揆、勤王黨與佐幕黨的對立抗爭等內憂問題時,因生來溫厚,而將藩政一切交由家臣處理。最終,成為奧羽越列藩同盟核心的盛岡藩,失去了舊有領地。
楢山佐渡(ならやま さど) 家老
先進 92 學力 130 武力 121 尊王 12 公議 19 佐幕 69
藩主南部利剛之母為其叔母,以家老身分占有重要地位。雖然藩論分裂,佐渡卻率領佐幕派,與仙臺藩一起成為奧羽越列藩同盟的中心。最後戰敗自刃。
東中務 (ひがし なかつかさ) 家老
先進 53 學力 71 武力 66 尊王 48 公議 30 佐幕 22
與國老楢山佐渡並為盛岡藩家老,身為革新派代表,負責幕末政局。與保守派的佐渡對立,曾企圖奪取藩主之子投奔官軍。然而,因反對內戰,主張避免國力消耗,而與單純的攘夷論者有所不同。是一个充滿東北武士氣節的好漢。
三戶式部(さんのへ しきぶ) 重臣
先進 32 學力 68 武力 72 尊王 28 公議 12 佐幕 60
奧羽越列藩同盟時,藩內分為抗戰派與恭順派,但式部未明確表態,而是將問題完全交由楢山佐渡。後來受藩主南部利剛之命,向新政府提交降伏謝罪的請願書。
大島高任(おおしま たかとう) 藩士
先進 101 學力 149 武力 69 尊王 24 公議 32 佐幕 44
在江戶修習蘭學,回到盛岡後,建造了日本第一座熔鑛爐製鐵所。此外,應水戶藩藤田東湖之邀,建造日本第一座反射爐,成功造出大砲。是日本礦山業發展之父。
仙臺藩
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征伐時,伊達政宗歸順,於天正十九年(1591年),被遷至玉造郡岩出山。慶長五年(1600年),築城於仙臺,1603年入城,是為仙臺藩之始。關原之戰時,追隨德川家康,加封至六十萬石領地,其後又陸續增加,據說實際上超過百萬石。 幕末時期,成為「奧羽越列藩同盟」核心,卻戰敗於戊辰戰爭,被削減至二十八萬石。明治四年(1871年),廢藩置縣,改為仙臺縣,次年更名為宮城縣。人物(六人)
伊達慶邦(だて よしくに) 藩主
遠藤允信(えんどう さねのぶ) 家老
大槻磐溪(おおつき ばんけい) 重臣
但木土佐(ただき とさ) 藩士>家老
細谷十太夫(ほそや じゅうだゆう) 藩士
菊地虎太郎(きくち とらたろう) 藩士
先進 58 學力 79 武力 56 尊王 25 公議 12 佐幕 63
在藩内因尊攘派與佐幕派對立而產生內部紛爭,但他並未有收拾事態的才能。隨後成為奥羽越同盟的中樞,與新政府對立。在戊辰戰爭後,被處以幽禁。
遠藤允信(えんどう さねのぶ) 家老
先進 23 學力 49 武力 58 尊王 62 公議 21 佐幕 17
十九歲就成為仙臺藩家老。對於幕府的對外從屬政策感到憤怒,成為藩內尊王攘夷派的領袖,與佐幕派對立。其後藩內佐幕派但木土佐等人崛起,允信遭到囚禁。維新後,參與籌畫版籍奉還等事務。據說其心胸狹窄,不得人望。
大槻磐溪(おおつき ばんけい) 重臣
先進 80 學力 115 武力 43 尊王 0 公議 41 佐幕 59
在昌平坂學問所學習,成為仙臺藩江戶藩邸的講師。還以藩校養賢堂學長的身分,給佐幕派帶來巨大影響。是奧羽越列藩同盟的思想支柱。
但木土佐(ただき とさ) 藩士>家老
先進 82 學力 127 武力 102 尊王 4 公議 28 佐幕 68
仙臺藩佐幕派的核心人物。受大槻磐溪影響,也是一位開國主義者。與那些站在保守立場,主張尊王攘夷,想介入中央政局的遠藤允信等人激烈對立。他將這些人從藩政中樞裏悉數清除。仙臺藩在戊辰戰爭中投降後,他被官軍逮捕斬首。
細谷十太夫(ほそや じゅうだゆう) 藩士
先進 38 學力 69 武力 91 尊王 0 公議 27 佐幕 73
生為仙臺藩下士,擅長劍槍弓術。在戊辰戰爭爆發時,擔任偵察員,負責情報收集,還動員博徒,組織衝擊隊,主要以黑色裝束夜襲,因而被稱為「烏組」。戰敗後,在佐幕派追捕行動展開時,在民衆保護下逃亡。是深受仙臺藩庶民所敬愛的英雄。
菊地虎太郎(きくち とらたろう) 藩士
先進 50 學力 66 武力 67 尊王 51 公議 36 佐幕 13
一邊在江戶作醫師,一邊研究洋式兵法。戊辰戰爭時,藩表示順從態度,他放棄武士身分,開始從事生絲與茶葉貿易,致力於振興養蠶業與機械業。
米澤藩
關原之戰後,原有會津一百二十萬石的上杉景勝,被削減至三十萬石,遷往米澤城,是為米澤藩之始。 幕末戊辰戰爭時,米澤藩為「奧羽越列藩同盟」核心之一。明治元年(1868年)北越戰爭中,敗於新政府軍。四年(1871年),廢藩置縣,改為米澤縣,後併入置賜縣,最終於1876年併入山形縣。人物(五人)
上杉齊憲(うえすぎ なりのり) 藩主
色部長門(いろべ ながと) 家老
甘粕繼成(あまかす つぐなり) 重臣
若林作兵衛(わかばやし さくべえ) 重臣
雲井龍雄(くもい たつお) 藩士
先進 89 學力 99 武力 64 尊王 28 公議 46 佐幕 26
施行善政,特別注重軍政充實。後雖擔任京都警衛的幕府軍役,卻在朝廷下達征討會津藩的朝命後,締結奧羽越同盟,與新政府交戰,最後投降,遭到減封隱居處分。
色部長門(いろべ ながと) 家老
先進 61 學力 54 武力 72 尊王 18 公議 23 佐幕 59
江戶家老兼侍頭,擔任奉行職。在局勢緊迫的京都,負責京警護的重任。擔任港奉行後,受幕府委派全權負責新潟警備。之後在面臨薩長軍包圍時,為避免戰火,令新潟軍隊撤退。確認撤退完畢後,自己率領少數兵力再戰,最後戰敗自刃身亡。
甘粕繼成(あまかす つぐなり) 重臣
先進 118 學力 162 武力 82 尊王 27 公議 39 佐幕 34
十歲入藩校興讓館學習。具備豐富知識,是善於史學的優秀人材,以大量著述與史書編纂而聞名。戊辰戰爭時擔任參謀,後投降於新政府軍。
若林作兵衛(わかばやし さくべえ) 重臣
先進 49 學力 73 武力 86 尊王 34 公議 45 佐幕 21
在奧羽越列藩同盟成立時,與仙臺藩一同完成指導任務的米澤藩中心人物。看破奧羽、越後大勢,轉而順從,這種轉變被認為十分巧妙。
雲井龍雄(くもい たつお) 藩士
先進 91 學力 138 武力 112 尊王 33 公議 43 佐幕 24
少時即聰明伶俐,前往江戶,成為安井息軒的弟子。銜藩命祕密前往京都。對於薩摩藩的政略行動以及失去維新初衷感到憤慨,在奧羽越列藩同盟背後發揮重要作用。
闗東
水戶藩
江戶時期有所謂「御三家」,指德川家康三個兒子的藩,水戶藩即是其一。另二藩為紀伊藩、尾張藩。 戰國時期本為大名佐竹氏領地,後因在關原之戰未支持德川,戰後被改封於秋田,另由德川家康子武田信吉任水戶城主。二傳至德川賴房,始稱水戶藩,是為第一代水戶藩藩主。 水戶藩藩主不需「参勤交代」(每隔一年來回在藩國與江戶定居,為幕府控制藩國之手段),常駐於江戶小石川邸。 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編纂《大日本史》,逐漸形成尊王的水戶學。幕末時期,藩主德川齊昭大行改革,建藩校弘道舘。弘化元年(1844年),因故被幕府迫令隱居,其子慶篤繼之。 及黑船來航,水戶藩力主攘夷,加上將軍繼承問題(支持慶喜),皆與開國派幕府大老主井伊直弼(支持慶福)對立。後來孝明天皇密授敕令給藩主慶篤,此舉如同朝廷繞過幕府干政,井伊直弼聞知大怒,開始逮捕相關人等,興起安政大獄,齊昭被處永久軟禁(永蟄居),慶篤則被禁止登城。 十餘名水戶藩藩士,為報藩主之仇,脫藩埋伏於櫻田門外,於井伊直弼赴江戶城之時,將之刺殺,史稱「櫻田門外之變」。 1862年,又有水戶藩志士,於坂下門外,行刺老中安藤信正,未果。 1864年,又爆發藩內改革派天狗黨與保守派(諸生黨)的內戰,史稱「天狗黨之亂」。水戶藩就此元氣大傷。明治四年(1871年)廢藩置縣後,成為水戶縣,後劃入茨城縣。
人物(十人)
德川齊昭(とくがわ なりあき) 家老
德川慶篤(とくがわ よしあつ) 藩主
安島帶刀(あじま たてわき) 家老
市川三左衛門(いちかわ さんざえもん) 重臣>老中
武田耕雲齋(たけだ こううんさい) 重臣
結城寅壽(ゆうき とらじゅ) 重臣
會澤正志齋(あいざわ せいしさい) 藩士>重臣
高橋多一郎(たかはし たいちろう) 藩士
武田金次郎(たけだ きんじろう) 藩士
藤田小四郎(ふじた こしろう) 藩士
先進 82 學力 163 武力 51 尊王 70 公議 19 佐幕 11
水戶藩主。十五代將軍慶喜之父。在嚴格的水戶家風中,孕育出其激烈性格,使烈公之名不逕而走。對設立藩校弘道館,鑄造大砲,完成水戶偕樂園,藩政改革等不遺餘力。又對蝦夷表示熱誠,派遣調查隊調查,著有「北方未來考」一書。認真拔擢人才,獎勵文武。雖曾一時遭幕府隱居禁閉之罰,但彼理來航時,又恢復身分參加幕政。也根據水戶學來強調攘夷論。與老中阿部正弘開國論對立,因而被解職。又在擅自締結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與將軍繼承問題上,與大老井伊直弼激烈對立,遭到隱居禁閉之罰。為尊攘派志士的象徵,再參與政治至六十一歲病卒。
德川慶篤(とくがわ よしあつ) 藩主
先進 48 學力 74 武力 71 尊王 62 公議 19 佐幕 19
繼承齊昭,與父親一起責問大老井伊擅自簽定條約的行為。安政五年(1858年),因敕書問題而引發內戰。他致力於平定藩內動亂,在明治時期去世。
安島帶刀(あじま たてわき) 家老
先進 32 學力 68 武力 29 尊王 58 公議 21 佐幕 21
在藩內爆發繼承問題之際,為擁立齊昭而奔走。及齊昭就任藩主後,成為其親信,處理藩政,接連完成困難任務而晉升。在將軍繼承問題上支持慶喜,而與井伊直弼對立。為了讓齊昭的處分撤回而努力,也因此在安政大獄中被處切腹。
市川三左衛門(いちかわ さんざえもん) 重臣>老中
先進 78 學力 100 武力 78 尊王 27 公議 19 佐幕 54
晉升為家老後,率領佐幕派諸生黨,與武田耕雲齋等天狗黨對立,將他們壓制。雖握有藩政實權,卻在戊辰戰爭中戰敗遭到處決。
武田耕雲齋(たけだ こううんさい) 重臣
先進 83 學力 152 武力 81 尊王 67 公議 14 佐幕 19
與會澤正志齋等人盡力擁立齊昭為將軍。在朝廷下達敕書後,進言建議將之退回,與會澤等人意見相左。以藤田小四郎等人為核心,推舉他成為筑波山天狗黨的黨首,在那珂湊與保守派及幕府諸藩兵交戰,最後戰敗投降。次年遭幕府處斬。
結城寅壽(ゆうき とらじゅ) 重臣
先進 51 學力 63 武力 42 尊王 21 公議 31 佐幕 48
身為藩內保守派之首,具有一定勢力,與藤田東湖等改革派相對立。與幕閣聯手,暗中排斥德川齊昭。在齊昭再度掌握藩政後,被判處死刑。
會澤正志齋(あいざわ せいしさい) 藩士>重臣
先進 62 學力 138 武力 50 尊王 28 公議 61 佐幕 11
入彰考館,協助水戶藩政。以水戶學為基礎,著有《新論》,鼓吹尊王攘夷,對諸藩志士思想影響極大。在藩主繼承問題上,站在齊昭一方,與藤田東湖一同被視為攘夷領袖,然而在密敕問題上,卻主張上交幕府,令諸多志士感到失望。對他來說,尊王攘夷旨在重建幕藩體制秩序。在尊攘運動興盛時,他反而支持幕府開國政策。
高橋多一郎(たかはし たいちろう) 藩士
先進 38 學力 65 武力 71 尊王 62 公議 13 佐幕 25
弘化之亂時,聲稱藩主德川齊昭無罪,因而遭禁固。井伊直弼對齊昭、家老安島帶刀等人定罪後,他與薩摩藩士謀畫襲擊井伊。事變後,遭幕府追究,自刃而亡。
武田金次郎(たけだ きんじろう) 藩士
先進 43 學力 51 武力 76 尊王 61 公議 18 佐幕 21
元治之役時,與祖父耕雲齋一同行動,被禁固於敦賀,後被流放到遠島,再被關入小濱藩牢獄之中。在明治元年(1868年),獲准歸藩,參與北越討伐戰。
藤田小四郎(ふじた こしろう) 藩士
先進 41 學力 58 武力 82 尊王 43 公議 25 佐幕 32
藤田東湖四子。跟隨藩主德川慶篤上京,與諸藩尊攘志士交流。歸藩後,成為水戶藩尊攘激進派領袖。元治元年,組成天狗黨,在筑波山舉兵,但未得響應,導致藩內尊攘派與保守派對立。與保守派及幕府諸藩兵交戰,戰敗。
會津藩
本為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之子保科正之領地,傳至第三代時,改姓德川家康舊姓「松平」。 保科正之立有家訓十五條,強調對幕府之忠心。 第九代藩主松平容保被要求任京都守護,初因家臣反對而拒卻,後在松平慶永等人勸說下,接受任職。 與會津藩士於京都指揮新選組,監視尊攘派之行動,維護京都治安。 禁門之變後,將試圖挾持孝明天皇之長州勢力逐出京都,守護皇宮。 在島羽伏見之戰中,為幕府軍中心。後在會津若松城下戰至最後,終不敵戰敗。人物(六人)
松平容保(まつだいら かたもり) 藩主
萱野權兵衛(かやの ごんべえ) 家老
西鄉賴母(さいごう たのも) 家老
神保修理(じんぼ しゅり) 重臣
田中土佐(たなか とさ) 重臣
山本覺馬(やまもと かくま) 藩士
先進 92 學力 131 武力 106 尊王 13 公議 27 佐幕 60
會津藩主,受命任京都守護職,為幕府維護京都治安,取締尊攘運動,同時推行公武合體政策。在尊攘派欲利用天皇行攘夷計畫時,與薩摩藩聯手,逐走朝廷內的尊攘派(八一八政變)。禁門之變時,又擊退長州藩兵,深得孝明天皇信任。在兩次長州征伐戰中,屢次主張強硬論,卻皆連戰敗,致使幕府權威喪失。慶應三年(1867年)大政奉還,京都守護職遭廢,轉移至大坂。翌年正月,發動旗本、會津、桑名藩等兵,於鳥羽伏見與薩長藩兵交戰,戰敗後歸返會津,與奧羽越列藩結盟,向官軍抗戰,屢皆戰敗。同年9月會津藩主降,遭判禁閉之罪。
萱野權兵衛(かやの ごんべえ) 家老
先進 39 學力 63 武力 86 尊王 35 公議 22 佐幕 43
會津藩三家老之一,在位時正值幕末困局。一肩扛起會津決戰的責任,代替松平容保受命而死。是足以傳授一刀流溝口派奧義的劍術高手。
西鄉賴母(さいごう たのも) 家老
先進 84 學力 140 武力 92 尊王 24 公議 48 佐幕 28
在會津藩被任命為京都守護職時,他考量國內情勢後反對此事,建議松平容保辭退,不納。後來主張歸順薩長遭拒,只好被迫參與對政府軍的進擊戰。當時西鄉一族21人悲慘犧牲。之後與榎本武揚在箱館一同作戰,最終被捕。
神保修理(じんぼ しゅり) 重臣
先進 69 學力 72 武力 94 尊王 47 公議 28 佐幕 25
隨同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上洛,共同為國事而奔走。曾對將軍慶喜與容保提及勝海舟等人及恭順論,卻失敗而遭幽禁。其後被容保下令切腹。
田中土佐(たなか とさ) 重臣
先進 52 學力 71 武力 68 尊王 34 公議 20 佐幕 46
在會津藩收到擔負京都守護職之命時,他與家老西鄉賴母一起反對。然而,卻未能說得松平容保,但仍為其準備工作而奔走,因而受將軍家茂召見。在鳥羽伏見之戰中,展現奮勇才幹,但回國後深感有罪而隱居。後在會津與新政府軍交戰,最終戰敗切腹。
山本覺馬(やまもと かくま) 藩士
先進 48 學力 138 武力 158 尊王 45 公議 24 佐幕 31
擅長學問與武術。跟隨藩主松平容保上洛,在禁門之變有功。在鳥羽伏見之戰中,雖一度被捕,但因薩摩藩賞識其見識,最終獲釋。
長岡藩
堀直寄受寺藏王堂,二年後遷至越後村上,牧野忠成自長峯藩擴大領地,受封於此。 第九代藩主牧野忠精拜為老中。 幕末時期,河井繼之助任郡奉行,行藩政及兵制改革。 戊辰戰爭中,保持中立,向新政府軍提出和平方案被拒,長岡藩奪起抵抗,終以戰敗收場。人物(四人)
牧野忠恭(まきの ただゆき) 藩主
河井繼之助(かわい つぐのすけ) 家老
山本帶刀(やまもと たてわき) 重臣
二見虎三郎(ふたみ とらさぶろう) 藩士
先進 62 學力 85 武力 102 尊王 19 公議 14 佐幕 67
先後擔任寺社奉行、京都所司代,後在混亂情勢下,辭去職務。此外,還受到老中推舉,負責掌管外國事務,成為外交談判的核心人物。
河井繼之助(かわい つぐのすけ) 家老
先進 118 學力 171 武力 124 尊王 6 公議 17 佐幕 77
受過佐久間象山等人教導,也曾遊學長崎,對西洋情勢有所了解。藩主牧野恭順賞識其才能,拜為郡奉行。隨後歷任町奉行、軍事總督,開始實行殖産興業,矯正風紀,重整財政,引進新銳兵器,毅然實行現代化,在民政方面亦有政績。戊辰戰爭時呼籲中立,但新政府軍不接受,因而被迫開戰。此時,長岡藩兵表強力而戰,甚至令官軍參謀山縣有朋讚嘆。這要歸功於繼之助的優秀指揮,以及藩兵平時訓練累積下來的成果。雖然他本人極力保持中立立場,最終卻在會津戰場上負傷而亡。
山本帶刀(やまもと たてわき) 重臣
先進 58 學力 83 武力 172 尊王 16 公議 21 佐幕 63
自幼被譽為英才的神童。戊辰戰爭時,協助軍事總督河井繼之助,以大隊長身分而奮戰。長岡城失陷後,轉戰會津,最後遭新政府軍俘虜而斬首。
二見虎三郎(ふたみ とらさぶろう) 藩士
先進 47 學力 62 武力 58 尊王 23 公議 12 佐幕 65
向佐久間象山學習,與吉田松陰並稱為象山門下二虎。彼理來航時,向藩主進言橫濱開港。反對北越戊辰戰爭開戰,但不被採納。
福井藩
又名越前藩。本為青木氏領地,關原之戰時屬西軍。戰後改封德川家康次子結城秀康於此,後更姓為松平。 第十六代藩主松平慶永,在中根雪江、橋本左內輔佐下,善用熊本藩橫井小楠等人才,以公武合體為目標。 大政奉還後,歸順新政府軍。
人物(五人)
松平慶永(まつだいら よしなが) 藩主>重臣
中根雪江(なかね ゆきえ) 家老
松平直廉(まつだいら なおきよ) 重臣
由利公正(ゆり きみまさ) 重臣
橋本左內(はしもと さない) 藩士
先進 89 學力 168 武力 112 尊王 9 公議 68 佐幕 23
起用中根雪江、橋本左內、橫井小楠等人,進行藩政改革。後與井伊對立,遭隱居幽禁。櫻田門外之變後,以初代政治總裁職之姿,為公武合體而努力,為和宮降嫁盡心力。在從大政奉還到王政復古的大改革中,介入倒幕派、幕閣、佐幕派之間,為收拾政治而努力。
中根雪江(なかね ゆきえ) 家老
先進 70 學力 132 武力 52 尊王 15 公議 57 佐幕 28
以藩主松平慶永親信的身分輔佐藩政,進言任用橋本左內、由利公正等英才藩士,具有重大影響力。維新後,協助新政府,對確立驛制與稅制付出貢獻。
松平直廉(まつだいら なおきよ) 重臣
先進 65 學力 59 武力 89 尊王 27 公議 52 佐幕 21
藩主松平慶永在將軍繼承問題上與大老井伊直弼對立而隱居,直廉因而承幕府之命成為藩主。在禁門之變中,親自率兵出征。在長州征伐中,擔任副總督。
由利公正(ゆり きみまさ) 重臣
先進 92 學力 161 武力 131 尊王 17 公議 56 佐幕 27
生於越前福井藩士之家。母為有名賢婦,自幼即幫忙母親做家事。在財政上公正廉明,這在很大程度與其童年時期經歷有關。此外,學習劍道、槍術、砲術等,皆表現出優秀才能。他努力鍛煉,據說當彼理來航時,他從福井步行到江戶只花了三天。對橫井小楠感到佩服而向他求教,研究藩財政,與橋本左內一起為藩政改革而努力。在負責品川砲臺警備時,見到美國船艦後大驚,加強了富國強兵的主張與信念。維新後,成為參與(職名,如參事),起草五箇條御誓文的原案。
橋本左內(はしもと さない) 藩士
先進 90 學力 170 武力 57 尊王 32 公議 51 佐幕 17
在大坂拜緒方洪庵為師,學習蘭學。此外,在江戶與藤田東湖、西鄉隆盛等人有交。受藩主松平慶永賞識,為藩政改革努力,更在將軍繼承問題上,銜慶永之命,努力擁戴慶喜。雖然想透過封建全國統一來積極開國,卻在安政大獄中被處死。
近畿
朝廷
人物(十二人)
孝明天皇(こうめい てんのう) 天皇
明治天皇(めいじ てんのう) 天皇
中川宮朝彥親王(なかがわのみや あさひこしんのう) 議奏
姊小路公知(あねがこうじ きんとも) 朝臣
岩倉具視(いわくら ともみ) 朝臣
大原重德(おおはら しげとみ) 議奏
九條尚忠(くじょう ひさただ) 大臣>朝臣
近衛忠熙(このえ ただひろ) 大臣
西園寺公望(さいおんじ きんもち) 朝臣
三條實美(さんじょう さねとみ) 朝臣
三條實愛(さんじょう さねなる) 朝臣
鷹司政通(たかつかさ まさみち) 議奏
先進 21 學力 90 武力 65 尊王 100 公議 0 佐幕 0
不斷頑強拒絕簽署開國條約的攘夷派,但為人穩健,謀求公武合體,並無倒幕意志,因此而引起急進尊王攘夷派公卿與志士的不滿。以岩倉具視為中心的王政復古運動日益活躍,他卻在內外激烈的情勢中突然去世。比較有力的說法是遭到岩倉毒殺而亡。
明治天皇(めいじ てんのう) 天皇
先進 34 學力 100 武力 54 尊王 100 公議 0 佐幕 0
父孝明天皇去世後,繼承皇位。實行王政復古,進入天皇親政時代。在五箇條御誓文中,確立公議尊重與開國進取的國策。戊辰戰爭結束後,實行藩籍奉還、廢藩置縣,以加強中央集權。此後,以真正大帝君主之姿,為日本近代國家發展盡心盡力。
中川宮朝彥親王(なかがわのみや あさひこしんのう) 議奏
先進 64 學力 148 武力 74 尊王 23 公議 51 佐幕 26
天保七年(1836年)十二歲,成為仁孝天皇猶子,獲封親王。後出家為僧,先後任一乘院與青蓮院門跡。在日美通商條約敕許及將軍繼承問題上,皆站在大老井伊直弼對立面。安政大獄期間,受命永久軟禁(永蟄居)。文久二年(1862年)復出,翌年還俗,改名為中川宮。同年,參與八一八政變,對激進之尊攘派造成重大打擊。之後改名為朝彥。慶應三年(1867年)王政復古,倒幕派上臺。翌年因派遣密使至將軍慶喜處,遭剝奪親王位。越年,被軟禁於安藝國。隔年(1870年)獲命回京。明治八年(1875年),任伊勢神宮祭主。
姊小路公知(あねがこうじ きんとも) 朝臣
先進 32 學力 136 武力 68 尊王 59 公議 30 佐幕 11
與三條實美並為急進尊王攘夷派公卿的中心人物。在長州、土佐志士勢力的背景之下,在朝廷內動用權勢。雖說是反對開國的急先鋒,卻也並非單純的攘夷論者,對海防甚為關心,甚至向勝海舟宣揚自己的論點。因而也有他倒戈為開國派的傳言,遭刺殺而亡,享年二十五歲。
岩倉具視(いわくら ともみ) 朝臣
先進 81 學力 138 武力 34 尊王 22 公議 69 佐幕 9
貧乏的下級公卿出身。是一位天才策士。在通商條約敕許問題上,組織公卿反對運動,但在和宮降嫁問題上,則理解孝明天皇之意而盡力。因而被尊攘派公卿以四奸之名彈劾而失勢。身為尊攘派,實現政治復活,策畫倒幕密敕的下達。大政奉還後,強立新政府,主導革命。
大原重德(おおはら しげとみ) 議奏
先進 74 學力 143 武力 51 尊王 38 公議 51 佐幕 11
具有荒武者般的性格。極具行動力,堅毅公卿的典型。阻止開國條約敕許的堀田正睦入京,企圖殺害佐幕派人物。此外,曾以敕使身分前往江戶,讓將軍家茂保證會實行島津久光所提出的幕府改革。
九條尚忠(くじょう ひさただ) 大臣>朝臣
先進 50 學力 70 武力 20 尊王 37 公議 42 佐幕 21
深受孝明天皇信任,為朝廷中樞。雖是強硬的攘夷論者,但在條約敕許問題及和宮降嫁等事中,開始採取親幕府的態度,因而受到攘夷派公卿的指責,最後辭職。
近衛忠熙(このえ ただひろ) 大臣
先進 62 學力 75 武力 28 尊王 39 公議 33 佐幕 28
與島津齊彬合作,努力推動公武合體。之後卻因不滿於倒幕派左右宮中大勢,辭去關白之位。一直抱持穩健的漸進主義,故多與急進派對立。
西園寺公望(さいおんじ きんもち) 朝臣
先進 76 學力 64 武力 26 尊王 63 公議 20 佐幕 17
在鳥羽伏見之戰中,獲岩倉具視賞識,在戊辰戰爭中擔黨大任。後宣揚自由主義思想,擔任總理大臣,成為政界重要人物。
三條實美(さんじょう さねとみ) 朝臣
先進 54 學力 152 武力 76 尊王 64 公議 23 佐幕 13
是朝廷中倒幕維新的象徵指導者,也是最大的貢獻者。其父在安政大獄中遭連座,在幽禁中去世,實美承父親遺志,致力於恢復朝廷權威,落實攘夷。在把決行攘夷的敕命傳送到江戶歸來後,成為尊王攘夷派公卿的核心人物,受到各地志士的敬慕。與長州藩聯手,計畫舉兵倒幕,卻因公武合體派的八一八政變而致計畫失敗,與同志一起逃至長州,史稱「七卿落難」。曾一度被送往大宰府,但仍與薩摩藩及岩倉具視互有通信,策畫倒幕。在明治政府中成為最高首腦,為新政府面臨的困局煞費苦心,也為國家的發展做費盡心力。
三條實愛(さんじょう さねなる) 朝臣
先進 59 學力 85 武力 21 尊王 51 公議 23 佐幕 26
提倡攘夷論。與岩倉具視合作,與諸藩志士有聯繫,致力於王政復古。在倒幕密敕要下達給薩長兩藩時,負責將密敕帶給薩摩大久保利通與長州廣澤真臣。
鷹司政通(たかつかさ まさみち) 議奏
先進 58 學力 91 武力 33 尊王 51 公議 23 佐幕 26
擔任仁孝、孝明兩代的關白。堅持開國論,支持幕府,認可和親條約。後轉向鎖國論,因將軍繼承問題與水戶賜敕等事,在安政大獄中遭受懲罰。
尾張藩
尾張藩,又稱名古屋藩。與水戶藩、紀伊藩並為御三家。其前身為清洲藩。慶長五年(1600年)關原之戰後,原藩主福島正則被轉封至廣島,清洲藩則改封德川家康第四子松平忠吉。1607年,松平忠吉無嗣而卒,德川家康再轉封第九子德川義直。1610年,建名古屋城,移居於此,是為尾張藩之始。
幕末時期,第十四代藩主德川慶勝積極推動改革,參與幕府政治事務。安政五年(1858年),在將軍繼承等問題上,與大老井伊直弼對立,遭處軟禁,由其弟德川茂德繼任藩主。後井伊直弼遇刺而亡,藩內慶勝派勢力占優,茂德遂於文久三年(1863年)讓位於慶勝之子義宜,年僅六歳,故實際仍由其父慶勝掌權。1864年第一次長州征伐時,慶勝拜為征長總督。第二次長州征伐時,他因反對再征,不受總督之職。
大政奉還後,慶勝上洛,與薩摩、土佐等藩,共同參與王政復古政變,於新政府裏任議定一職。小御所會議決議要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辭官納地時,慶勝仍站在輔佐德川宗家的立場,主張應讓將軍出席小御所會議,也表達願辭去議定之職,在辭官納地問題上,還表明願將尾張藩領地歸還德川宗家。幕府於鳥羽伏見之戰戰敗後,慶勝又銜新政府之命,肅清藩內佐幕派家臣。明治元年閏四月(1868年6月),慶勝被免議定一職,自此退出政界。
明治二年(1869年),末代藩主德川義宜,奉還版籍於朝廷,受任名古屋藩知事。及明治四年(1871年)廢藩置縣,改為名古屋縣。後與犬山縣合併,改稱愛知縣。後又加上額田縣,始為今日之愛知縣。
人物(四人)
德川慶勝(とくがわ よしかつ) 藩主>重臣
德川義宜(とくがわ よしのり) 藩主
成瀨正肥(なるせ まさみつ) 家老
田宮如雲(たみや じょうん) 重臣
先進 81 學力 103 武力 122 尊王 27 公議 52 佐幕 21
在藩內,致力於登用人材與儉約勵行,對外則身為攘夷論者,與島津齊彬、德川齊昭結盟。主張抑制幕府獨裁的穩健尊王論,起用支持他的金鐵組來反幕,展現出攘夷的態度。身為征長總督,對長州藩寬大處置,派遣松平定敬將大政奉還上奏。
德川義宜(とくがわ よしのり) 藩主
先進 62 學力 46 武力 61 尊王 27 公議 59 佐幕 14
受父親感化,抱有勤王思想。以藩治職制為中心進行藩政改革,但實際上是由父親慶勝執行。曾擔任皇居警衛、桑名城守衛等職,18歲病歿。
成瀨正肥(なるせ まさみつ) 家老
先進 58 學力 60 武力 94 尊王 41 公議 32 佐幕 27
文久3年正月,跟隨藩主德川慶勝上洛,為朝幕間的斡旋而努力。在長州征伐時,協助慶勝,親自領兵出戰。在第二次長征中,也出兵至大坂等而活躍。
田宮如雲(たみや じょうん) 重臣
先進 57 學力 62 武力 131 尊王 32 公議 44 佐幕 24
協助藩主慶勝進行藩政改革,但在安政大獄中與慶勝一起遭處幽閉。赦免後,堅持尊王,在藩內去向未定之時,明確支持新政府。
彥根藩
井伊直政在關原之戰中任東軍軍奉行,於戰後因功受封佐和山城主。未幾因戰傷而逝,嫡子井伊直繼繼之。翌年(1603年),開始建新城於彥根山。1606年,入住彥根城。其後,井伊家又因參與大坂之陣有功,屢受加封,最終成為領有三十五萬石之譜代大名。此後,并伊氏世任幕府要職,有六位藩主曾任大老,井伊家政治影響力大為鞏固。幕末時期,井伊直弼於1858年就任大老,強行推動安政五國條約,及將軍繼承問題,興安政大獄,鎮壓攘夷派,最終於1860年櫻田門外遇刺身亡。1867年王政復古,彥根藩藩論轉向朝廷。戊辰戰爭中,以官軍身分轉戰各地。明治二年(1869年)版籍奉還,井伊直憲被任命為彥根知藩事。1871年廢藩置縣後,歷經彥根縣、長濱縣、犬上縣,最終劃入滋賀縣。
人物(六人)
井伊直弼(いい なおすけ) 藩主
井伊直憲(いい なおのり) 藩主
岡本半介(おかもと はんすけ) 家老
木俣土佐(きまた とさ) 家老>重臣
長野主膳(ながの しゅぜん) 重臣
河手主水(かわて もんど) 藩士
先進 80 學力 150 武力 92 尊王 0 公議 18 佐幕 82
正如他把自己房子稱為「埋木舍」一樣,安於過着遠離政治舞臺的生活。成為彥根藩主後,卻展現出優秀的政治手腕,被譽為名君。在幕政方面提出海外貿易的建議後,逐漸處於重要地位,卻在將軍繼承問題上,與攘夷派對立。成為大老後,未經天皇同意簽下不平等條約,對反對此事的攘夷派施以嚴厲懲罰,實行安政大獄,將尊攘派與開國過激派一同定罪,最終在櫻田門外遭水戶浪士刺殺。被認為是日本政治史上少有斷然實行鎮壓之人,也是最認真憂慮日本未來的人。
井伊直憲(いい なおのり) 藩主
先進 49 學力 74 武力 74 尊王 24 公議 27 佐幕 49
直弼之子。在將軍慶喜實行大政奉還、王政復古後,彥根藩也跟從,進而決定了佐幕諸藩的動向。在教育與產業振興方面,留下卓越功績,至今仍受人尊敬。
岡本半介(おかもと はんすけ) 家老
先進 56 學力 75 武力 92 尊王 48 公議 12 佐幕 40
在通商條約問題上,向大老井伊直弼建議,停止與外國的和議,堅持實行攘夷。在櫻田門外之變,直弼死於非命後,讓藩論轉向勤王派。
木俣土佐(きまた とさ) 家老>重臣
先進 49 學力 68 武力 70 尊王 31 公議 21 佐幕 48
父親守易為藩世子直弼遭受嚴苛對待而為其庇護。直弼成為藩主後,取代守易繼承家督。櫻田門外之變後,抑制藩士妄動,使彥根藩得以安泰。
長野主膳(ながの しゅぜん) 重臣
先進 74 學力 128 武力 116 尊王 8 公議 19 佐幕 73
自稱生於伊勢。講授國學,在近江開設高尚館,在此地與井伊直弼見面。在直弼成為大老後,為其心腹,在京都從事朝廷工作,在安政大獄期間,以京都大老的身分為人所懼。即使在櫻田門外之變後,也仍是藩政具有實力的人,但之後卻被彥根藩勤王黨所殺。
河手主水(かわて もんど) 藩士
先進 39 學力 70 武力 51 尊王 28 公議 22 佐幕 50
因井伊直弼之命,繼承河手姓。與生父新野左馬之助一起成為家老,奉朝命負責京都警護。在征長與戊辰戰爭期間,指揮藩兵參戰。在井伊去世後,努力挽回藩勢。
桑名藩
關原之戰後,本多忠勝受封於此,是為桑名藩之始。其子忠政,於大坂之陣有功,轉封於姬路藩,桑名藩則由家門之松平(久松)定勝接掌。其後歷經松平(久松)家、松平(奧平)家,再回至松平(久松)家,直至明治維新。
久松松平家:德川家康之母再嫁,與久松俊勝成親。俊勝之後歸附織田信長。桶狹間之戰時,松平元康(德川家康)雖在今川軍一方,卻私下前去織田方面見其母。在見到三名同母異父的弟弟後,將松平氏及家紋授與他們,是為久松松平家之始。
奧平松平家:奧平信昌娶德川家康之女,子忠明為家康外孫,又被家康收為養子,賜姓松平(德川舊姓),是為奧平松平家之始。
幕末時期,松平(久松)氏第四代藩主松平定敬,與其兄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同為佐幕派。元治元年(1864年),任京都所司代。慶應四年(1868年),以幕府軍身分,參與鳥羽伏見之戰。戰後,松平定敬隨將軍慶喜前往江戶。桑名藩以藩主不在,另立第三代藩主定猷長子定教為第五代藩主,江戶無血開城後,即歸順新政府軍。而松平定敬則轉戰會津、箱館等地,參與戊辰戰爭。明治二年(1869年),定敬歸降。明治四年(1871年)廢藩置縣後,成為桑名縣,歷經安濃津縣後,最終劃入三重縣。奧平松平家:奧平信昌娶德川家康之女,子忠明為家康外孫,又被家康收為養子,賜姓松平(德川舊姓),是為奧平松平家之始。
人物(五人)
松平春猷(まつだいら みち) 藩主
酒井孫八郎(さかい まごはちろう) 家老
吉村權左衛門(よしむら ごんざえもん) 家老
山脇十左衛門(やまわき じゅうざえもん) 重臣
立見尚文(たつみ なおふみ) 藩士
先進 68 學力 76 武力 76 尊王 21 公議 27 佐幕 52
年僅8歲即成為藩主。接受幕府命令,協助修建江戶城,以及沿岸警備、京都警備等任務。面對支出大增的情況,向領內的有力商人、農民徵收御用金與籌措款。
酒井孫八郎(さかい まごはちろう) 家老
先進 62 學力 48 武力 42 尊王 32 公議 26 佐幕 42
在鳥羽伏見戰敗後,藩主松平定敬逃往江戶,孫八郎乃以留守家老身分,整頓桑名藩。交城時亦參與其中,將定敬從幕軍帶出而有功,成為大參事。
吉村權左衛門(よしむら ごんざえもん) 家老
先進 59 學力 52 武力 40 尊王 24 公議 25 佐幕 51
由於擔任江戶詰,儘管身為家老,卻無法與藩主有效溝通,也無法完全掌握藩論大勢。主張勤王恭順,因而遭自藩抗戰派藩士刺殺。
山脇十左衛門(やまわき じゅうざえもん) 重臣
先進 58 學力 50 武力 72 尊王 30 公議 26 佐幕 44
藩主松平定敬擔任京都所司代後,在京都輔佐他,負責與列藩志士接觸。自始至終一貫堅持主戰論,抵抗官軍直到最後。
立見尚文(たつみ なおふみ) 藩士
先進 48 學力 56 武力 140 尊王 36 公議 14 佐幕 50
前往京都負責藩的外交,與西郷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結交。戊辰戰爭時,投身幕府軍,與越後、會津、長岡轉戰而活躍,戰敗後被幽禁於桑名。
新選組
起源自幕府所組織的浪士組。文久三年(1863年)上京,為將軍上洛打頭陣。及至京都,領頭者之一清河八郎,卻改舉尊攘大旗,浪士組因而被召回江戶。其中,近藤勇、芹澤鴨等人留在京都,在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會津藩主)支持下,另組新選組。未幾又爆內訌,芹澤鴨被殺。自此,新選組即由隊長近藤勇、副長土方歲三帶領,在京都大力誅討尊攘派、倒幕派志士。鳥羽伏見之戰戰敗後,又加入幕府軍,參與戊辰戰爭。近藤勇最終於下總(今千葉縣)流山被捕斬首,土方歲三則戰死於箱館五稜郭。人物(五人)
芹澤鴨 (せりざわ かも) 新選組
近藤勇 (こんどう いさみ) 新選組
土方歲三(ひじかた としぞう) 新選組
永倉新八(ながくら しんぱち) 新選組
沖田總司(おきた そうし) 新選組
先進 24 學力 66 武力 174 尊王 67 公議 23 佐幕 10
與近藤勇等人組成新選組,自己擔任局長,負責鎮壓尊攘派。精通劍術,但性格暴躁、恣意妄為,對自己部下毫不留情使用暴力,因而招致新選組內部的惡評。因為如此,受到同僚近藤一派的強烈憎惡,最終被沖田總司、土方歲三等人刺殺而亡。
近藤勇 (こんどう いさみ) 新選組
先進 56 學力 86 武力 176 尊王 19 公議 7 佐幕 74
在近藤周助「試衛館」學習天然理心流派,成為其養子。在幕府為鎮壓京都尊攘派志士,募集浪人隊時,與土方歲三、沖田總司等人一起加入。在隊長清河八郎受幕府之命回江戶時,近藤勇等人留京,組成「新撰組」。新撰組在京都守護職支配下,對尊攘派志士進行鎮壓。特別是池田屋事件,有志士近二十人遭殺害,因而有此事件使維新遲一年的說法。幕府軍在鳥羽伏見之戰戰敗時,近藤勇率新撰組殘黨組成甲陽鎮撫隊,與新政府軍激戰於甲斐,戰敗後於下總流山自首,被處斬首。
土方歲三(ひじかた としぞう) 新選組
先進 68 學力 92 武力 174 尊王 16 公議 13 佐幕 71
生於武藏多摩的百姓之家。在近藤家天然理心流學習劍術。在清河八郎徵募浪士隊時,與近藤勇、沖田總司等人一起加入,後來與清河分道揚鑣,留在京都,與芹澤鴨等人一起組成新撰組。具有組織才能,將新撰組打造成當時最強的武鬥集團。對於隊士嚴厲,不符合規矩者死,以鬼副長的身分,威名響徹洛中。在鳥羽伏見戰敗之後,轉戰宇都宮、日光、會津,最後戰死於箱館五稜郭。
永倉新八(ながくら しんぱち) 新選組
先進 44 學力 78 武力 163 尊王 7 公議 11 佐幕 82
劍術高超,獲得流派的免許皆傳。自新選組成立之時就是隊士,深獲近藤勇信任。組織靖兵隊,與新政府軍交戰,參與會津城攻防戰,之後重回作松前藩士。在因維新而流了許多血的新選組中,是唯一活到大正時代的人。
沖田總司(おきた そうし) 新選組
先進 41 學力 81 武力 178 尊王 10 公議 13 佐幕 77
生於江戶。原為白河藩士,脫藩後與近藤勇、土方歲三一起學習天然理心流劍術。是個劍術天才,據說當他使起著名的三段突刺,就像只有一次突刺那樣快速。曾任塾頭,作近藤的師範代。在新選組中為副長助勤,以其劍術高超而馳名,但在那時已受到結核侵襲,開始咳血。在鳥羽伏見戰敗後,在千駄谷祕密接受治療,卻仍在二十五歲去世。雖然患病在身,仍然愛開玩笑,據說是個酒後愛笑的人。
中國
長州藩
先祖為毛利元就。雖於關原之戰時,與德川家同一陣營,其後卻遭減俸,由一百二十萬石減至三十七萬石。幕末時,治所自萩遷至山口,故又名「周防山口藩」。 因遭減俸而早懷倒幕之心。 毛利敬親任藩主時,對家臣意見多不表異議,人稱「奏請公」,藩論因而屢有變動。 早期因「航海遠略策」而支持公武合體,繼而由吉田松陰門下弟子推行攘夷反幕。 禁門之變失勢後,敬親受處閉門於萩,掌藩政者多順服於幕府。 及高杉晉作等人擊敗恭順派,開始徹底對抗幕府。 後與薩摩藩聯手,推翻幕府。
人物(十九人)
毛利敬親(もうり たかちか) 藩主
福原越後(ふくはら えちご) 家老
益田右衛門介(ますだ うえもんのすけ) 家老
國司信濃(くにし しなの) 重臣
周布政之助(すふ まさのすけ) 重臣
椋梨藤太(むくなし とうた) 重臣
桂小五郎(かつら こごろう) 藩士>重臣
伊藤博文(いとう ひろぶみ) 藩士
井上馨 (いのうえ かおる) 藩士
大村益次郎(おおむら ますじろう) 藩士
來島又兵衛(きじま またべえ) 藩士
久坂玄瑞(くさか げんずい) 藩士
品川彌二郎(しながわ やじろう) 藩士
世良修藏(せら しゅうぞう) 藩士
高杉晉作(たかすぎ しんさく) 藩士
長井雅樂(ながい うた) 藩士
廣澤真臣(ひろさわ さねおみ) 藩士
山縣有朋(やまがた ありとも) 藩士
吉田松陰(よしだ しょういん) 藩士
先進 55 學力 135 武力 124 尊王 68 公議 7 佐幕 25
登用村田清風等人,藉由整理財政、振興文武,推動富國強兵的天保改革。對藩內政權交替,持超然無定見的態度,展現寬大姿態,讓藩士得以自由行動,藩裏出了許多投身維新的年輕志士,藩也成為倒幕維新的先鋒。
福原越後(ふくはら えちご) 家老
先進 63 學力 68 武力 112 尊王 53 公議 30 佐幕 17
德山藩主之子,但後來繼承長州藩家老家。禁門之變時,率領出兵京都的長州軍,但事變之後,與益田、國司兩家老,一起切腹向幕府謝罪。
益田右衛門介(ますだ うえもんのすけ) 家老
先進 62 學力 78 武力 69 尊王 61 公議 27 佐幕 12
向吉田松陰學習兵學。建議攘夷親征,獲得敕命,但由於八一八政變,致使朝議一變,因而與三條實美等七卿一同歸國。在第一次征長時,切腹向幕府謝罪。
國司信濃(くにし しなの) 重臣
先進 56 學力 91 武力 130 尊王 72 公議 19 佐幕 9
生為藩士之子,但為國司氏養子。禁門之變後,與福原越後、益田右衛門介,一起被追究藩兵指揮的責任,切腹以向第一次征長時的幕府謝罪。
周布政之助(すふ まさのすけ) 重臣
先進 67 學力 73 武力 68 尊王 57 公議 26 佐幕 17
受村田清風的志向影響,推動藩政改革。理解吉田松陰、高杉晉作等急進派的立場。與藩內保守派對立,反覆爭奪藩政權。在禁門之變後,恭順派掌握實權,最終自盡而亡。
椋梨藤太(むくなし とうた) 重臣
先進 88 學力 62 武力 56 尊王 11 公議 68 佐幕 21
為藩校明倫館的發展做出貢獻。組成恭順派派系,與革新派對立,為藩的實權再三爭奪。隨着倒幕藩論加強,他最終失勢而遭處斬。
桂小五郎(かつら こごろう) 藩士>重臣
先進 52 學力 148 武力 163 尊王 68 公議 18 佐幕 14
吉田松陰的門下生。在江戶齊藤彌九郎的道場學習劍術,練就與塾頭相當的劍術,然而一生中卻從未殺人。以勤王志士之姿而活躍,在池田屋之變、禁門之變中,幸免於難。不過也有人說他是事先逃走的。是薩長同盟密約中的核心角色。後來改名為木戶孝允。
伊藤博文(いとう ひろぶみ) 藩士
先進 51 學力 103 武力 92 尊王 58 公議 40 佐幕 2
在松下村塾學習。後來跟隨桂小五郎,參與京都及江戶的尊攘運動。在佐幕的俗論派掌控藩權後,協助高杉晉作,成功將他們掃除。對薩長聯手一事,也有其貢獻。後來成為第一任總理大臣,最後在滿洲哈爾濱遭刺殺身亡。
井上馨 (いのうえ かおる) 藩士
先進 58 學力 57 武力 86 尊王 43 公議 41 佐幕 16
與高杉晉作、伊藤博文等人結交,火燒品川御殿山的英國公使館。在英國留學後,與高杉、伊藤等人,努力於下關外鑑砲擊與禁門之變的議和等事。在此期間,遭到尊攘派刺客襲擊而身負重傷。在第二次征長之戰中也參與戰鬥,與幕吏勝海舟進行止戰談判。
大村益次郎(おおむら ますじろう) 藩士
先進 94 學力 181 武力 82 尊王 46 公議 23 佐幕 31
長州醫師之子。前往長崎學習蘭學,在大坂師從緒方洪庵。其後修習兵學,在藩校明倫館教授兵學。在第二次征長之戰中,以戰術家之姿嶄露頭角。在新政府改革軍制為洋式,因而招致殘存尊攘派的怒火,最終遭刺殺身亡。
來島又兵衛(きじま またべえ) 藩士
先進 79 學力 66 武力 141 尊王 61 公議 24 佐幕 15
他身材魁梧力大無比而聞名,是擅長劍術、馬術的豪傑。站在長州藩急進派的前線,在高杉晉作組織奇兵隊時,編組遊擊隊。因八一八政變與池田屋之變而感到憤慨,出兵京都,試圖挽回長州勢力,卻在禁門之變中戰死。
久坂玄瑞(くさか げんずい) 藩士
先進 97 學力 165 武力 132 尊王 67 公議 19 佐幕 14
受吉田松陰影響,在松下村塾裏,與高杉晉作並稱雙璧。安政大獄後,成為尊王攘夷急進論者,因藩論傾向公武合體而脫藩。曾火攻英國公使館,參加下關外艦砲擊,擬定大和行幸計畫。禁門之變時,身中流彈負傷,自刃而亡。時年二十五。
品川彌二郎(しながわ やじろう) 藩士
先進 41 學力 69 武力 131 尊王 64 公議 23 佐幕 13
在松下村塾向吉田松陰學習。涉足寺田屋事件,還與高杉晉作等人計畫襲擊外國。參與禁門之變戰敗,回國後組織御楯隊。跟隨桂小五郎,為了與薩摩藩合作一事而盡力,負責幕府偵察以及在薩長間聯絡的任務。奉倒幕密敕回藩,在戊辰戰爭中,轉戰奥羽等地。
世良修藏(せら しゅうぞう) 藩士
先進 48 學力 63 武力 44 尊王 42 公議 24 佐幕 34
以長州藩士身分,成為官軍的核心人物,參與奧羽征討。命令米澤、仙臺兩藩討伐會津藩,兩藩為會津藩請求寬恕,遭其拒絕,因而招致仙臺藩的怨恨,最終遭刺殺而亡。
高杉晉作(たかすぎ しんさく) 藩士
先進 60 學力 128 武力 148 尊王 61 公議 28 佐幕 11
生於萩,在藩校明倫館與吉田松陰的松下村塾學習,與久坂玄瑞並稱英才。依據藩命前往上海,視察鴉片戰爭後的清朝,目睹其半殖民地的狀態,對日本未來感到危機。回國後,站在尊王攘夷運動的最前線,與松陰門生一起火燒品川的英國公使館。其後參與長州藩藩政,創設近代日本軍原型的奇兵隊,不問身分,集結有志青年。此外,還促成薩長同盟等,鞏固反幕府態勢。然而,卻在志願未遂之時,罹患肺結核,未及見到幕府垮臺,便於二十九歲英年早逝。
長井雅樂(ながい うた) 藩士
先進 104 學力 178 武力 61 尊王 14 公議 81 佐幕 5
寫下《航海遠略策》,呈獻給藩主。這是他自己的開國論,雅樂自己也為公武合體策而努力。然而,時勢變遷,招致藩內外尊攘志士的反對,也受到朝廷譴責,因而被免職歸國。在萩的自宅裏切腹。
廣澤真臣(ひろさわ さねおみ) 藩士
先進 81 學力 126 武力 92 尊王 54 公議 29 佐幕 17
主張尊攘論,因而遭藩內幕府恭順派投入監獄。在藩論恢復後,獲准擔任政務役,在第二次長州征伐中,與幕吏勝海舟會面,達成休戰和談。此外,與薩摩藩大久保利通等人上京,一同接受討幕密敕。在新政府中,與木戶孝允(桂小五郎)皆占有重要地位。
山縣有朋(やまがた ありとも) 藩士
先進 64 學力 69 武力 129 尊王 46 公議 35 佐幕 19
受尊攘派影響,進入松下村塾。參加奇兵隊,與四國艦隊交戰,因在此時負傷,而深感武器與兵制改革的重要性,轉而支持開國論。在幕長戰爭中有功,與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為薩長同盟及倒幕而奔走。在戊辰戰爭中,以官軍參謀身分,轉戰各地。
吉田松陰(よしだ しょういん) 藩士
先進 98 學力 187 武力 108 尊王 77 公議 23 佐幕 0
又化名作寅次郎。生於萩。遊歷全國各地,修習當時的主要學問,熟知西洋情勢。對他而言,學問即實學,迅速認識到幕藩體制的矛盾,開始將目光轉向外國。試圖偷渡海外,但最終失敗。被幽禁在鄉里的期間,主持松下村塾,培養出高杉晉作、久坂玄瑞、伊藤博文等許多俊才,給維新帶來巨大影響。這位天才教育家是一位比弟子更為積極行動的革命思想家。
藝州藩
藝州藩,又稱廣島藩。天正十七年(1589年),毛利輝元築城於太田川河口三角洲,取名為廣島。關原之戰後,毛利氏因戰敗而被削封至周防、長門二國,廣島城及安藝、備後兩國領地,改由福島正則接管,大行開發。然而,卻因擅自修築城郭,而於1619年遭幕府改易,由紀伊藩藩主淺野長晟入主。
幕末時期,藝州藩成為幕府軍征伐長州之前線基地。慶應三年(1867年),與薩摩、長州締結三藩同盟,參與討幕計畫,一方面卻又與土佐藩共同勸諫幕府大政奉還,因而招致薩摩、長州猜忌,最終未能在明治維新中成為主導勢力。明治四年(1871年)廢藩置縣,成為廣島縣。
人物(五人)
淺野齋肅(あさの なりたか) 藩主
辻將曹 (つじ まさとも) 家老
淺野右近(あさの うこん) 家老
野村帶刀(のむら たてわき) 藩士
船越衛 (ふなこし まもる) 藩士
先進 53 學力 72 武力 79 尊王 41 公議 32 佐幕 27
十五歲就任藩主。受命治理美濃、伊勢兩國河川,為此支出六萬四千餘兩,不巧又逢饑饉,藩內財政陷入極度窮乏之中。在面對哈里斯上府問題之時,向幕府建議嚴修武備。
辻將曹 (つじ まさとも) 家老
先進 79 學力 130 武力 132 尊王 59 公議 22 佐幕 19
改革派的核心人物,負責藩政改革。在第一次征長之戰中,在幕府與長州藩之間居中調解;在第二次征長之戰中,獨自與長州藩議和。與薩長兩藩聯手,將藩推向倒幕的道路。
淺野右近(あさの うこん) 家老
先進 77 學力 72 武力 68 尊王 54 公議 32 佐幕 14
藝州藩家老,以充實軍備為重心,改革藩政。與辻將曹等人協力,全面採用西式軍制,讓藩士接受西式訓練。第一次征長之戰時,為幕軍出戰,第二次征長之戰時,則反而為長州藩辯護。
野村帶刀(のむら たてわき) 藩士
先進 49 學力 81 武力 58 尊王 62 公議 18 佐幕 20
藩主長訓襲封後的政治刷新,在人材登用之際,被提拔為執政。侍奉關白近衛忠熙,展現勤王的誠意,促使長訓上洛。此後,藝州藩不斷出現為國事奔走的志士。在禁門之變中,派兵警護皇居,在戊辰戰爭中,從事江戶軍務等,始終堅持尊王的立場。
船越衛 (ふなこし まもる) 藩士
先進 32 學力 112 武力 86 尊王 61 公議 24 佐幕 15
文久3年,跟隨執政辻將曹上京,與諸藩志士結交,提倡尊攘論。在征長戰爭時,為促成幕府與長州和解而努力,受薩長兩方所敬重。在戊辰戰爭時,出征東北。
四國
土佐藩
戰國時隸屬長宗我部氏,關原之戰時参與西軍陣營,其後領地遭沒收,改封予山內一豐。 幕末時,雖與薩摩、長州一同討幕,實際上卻感恩於德川,懷佐幕思想。 第十五代藩主山內容堂,重用革新婆吉田東洋,行藩政改革,與松平慶永、島津齊彬、伊達宗城並稱為「幕末四賢侯」。 之後讓德川慶喜實踐大政奉還者,即是山內容堂。 他想着,即使無法維持幕府存在,亦須保住將軍家命脈。人物(十七人)
山內容堂(やまのうち ようどう) 藩主>家老
山內豐範(やまのうち とよのり) 藩主
吉田東洋(よしだ とうよう) 家老
小南五郎(こみなみ ごろう) 重臣
福岡孝悌(ふくおか たかちか) 重臣
武市半平太(たけち はんぺいた) 重臣
池內藏太(いけうち くらた) 藩士
板垣退助(いたがき たいすけ) 藩士
岩崎彌太郎(いわさき やたろう) 藩士
岡田以藏(おかだ いぞう) 藩士
後藤象二郎(ごとう しょうじろう) 藩士
近藤長次郎(こんどう ちょうじろう) 藩士
坂本龍馬(さかもと りょうま) 藩士>志士
新宮馬之助(しんぐう うまのすけ) 藩士
中岡慎太郎(なかおか しんたろう) 藩士
長岡謙吉(ながおか けんきち) 藩士
吉村寅太郎(よしむら とらたろう) 藩士
先進 78 學力 153 武力 120 尊王 17 公議 66 佐幕 17
起用吉田東洋,推進藩政改革,充實藩力。在將軍繼承問題上與大老井伊對立。壓制土佐勤王黨,主張公武合體,後聽從後藤象二郎的勸告,向將軍慶喜建議大政奉還。建策公議政體,與王政復古及武力倒幕派的岩倉具視、薩長兩藩對立。
山內豐範(やまのうち とよのり) 藩主
先進 70 學力 60 武力 138 尊王 26 公議 49 佐幕 25
因容堂隱居而繼承家督,成為土佐藩主。在藩政上,不失中正,善於應對時勢變遷。在戊辰戰爭中,派遣藩兵出征而有功。之後與薩長肥3藩主聯名,提出版籍奉還的奏請書,被任為高知藩知事。土佐藩、薩摩藩、長州藩並稱為勤王三藩。
吉田東洋(よしだ とうよう) 家老
先進 84 學力 170 武力 125 尊王 34 公議 49 佐幕 17
生於土佐藩馬廻役之家,獲山內容堂起用,成為參政。開辦小林塾,培養俊才。復職後,登用後藤、板垣、福岡等人,推動藩政改革。提倡開國通商,改革階級制度等積極政策,招致保守派反感,最終遭藩內過激尊攘派、勤王黨刺殺。
小南五郎(こみなみ ごろう) 重臣
先進 48 學力 63 武力 63 尊王 23 公議 30 佐幕 47
仕於藩主山內豐信,被譽為名臣。在安政大獄中被幽禁,後來成為大目付。政變後,藩論大變,勤王黨被壓制,遭到改易。在戊辰戰爭中,參加東征軍。
福岡孝悌(ふくおか たかちか) 重臣
先進 70 學力 64 武力 49 尊王 34 公議 37 佐幕 29
在土佐藩向吉田東洋學習。成為藩主山內豐範的側用人,與板垣退助一起輔佐,做出勤王的實際成果。勸告將軍慶喜大政奉還。此外,相對於薩長的武力倒幕論,他主張公議政體論。維新後,為確立議事制度而盡力,與由利公正共同起草五箇條御誓文。
武市半平太(たけち はんぺいた) 重臣
先進 98 學力 132 武力 118 尊王 65 公議 3 佐幕 32
土佐郷士出身,號瑞山。在江戶桃井春藏道場中,以鏡心明智流劍客身分而馳名。隨着安政大獄與櫻田門外之變等事件,尊攘運動愈發激化,他與諸藩的尊王派志士結交,接觸到勤王論。隨後以土佐下級武士及郷士為中心,組成土佐勤王黨,成為其領袖,殺害佐幕公武合體的吉田東洋,使藩論改為尊攘。擁立藩主豐範上洛,與公家及諸藩志士接觸,在敕使東下時化名跟隨姊小路公知等,以勤王志士身分而活躍。八一八政變後,尊攘運動衰退,他更遭到公武合體派的山內容堂憎恨,勤王黨受到壓制,半平太最終死在獄中。
池內藏太(いけうち くらた) 藩士
先進 64 學力 127 武力 120 尊王 39 公議 43 佐幕 18
與武市半平太等人組成土佐勤王黨。對於保守的藩論感到不滿而脫藩,開始從事激進的尊王攘夷運動。後開始倡導海軍的必要性,加入以坂本龍馬為首的海援隊,負責購買武器與運送物資,致力於推動薩長同盟。最後在鹿兒島外海航行時,遇難身亡。
板垣退助(いたがき たいすけ) 藩士
先進 80 學力 119 武力 122 尊王 53 公議 24 佐幕 23
前往江戶擔任山內容堂的側用人,家族地位很高。與吉田東洋等人有交,學識也很優秀。容堂性格豪放,具備新知識,卻因顧及藩主地位而不敢大膽革新,據說退助便是藉由學習洋式兵學,来填補對這方面的不滿。後來上洛會見中岡慎太郎,與西鄉隆盛等人結下倒幕密約。回藩後,進行兵制改革,率領藩兵參與戊辰戰爭,在攻打會津一戰有功,展現其軍人才能。然而,軍人並不是政治家典範,他在此後並未有突出的成就,回歸鄉里後,成立愛國黨,以民衆為政治基礎,成為自由民權運動的推進者。
岩崎彌太郎(いわさき やたろう) 藩士
先進 88 學力 122 武力 88 尊王 23 公議 41 佐幕 36
生為浪人之子,卻被譽為神童,前往江戶求學,後因父親遭遇奇禍而返鄉,放棄學業,但其才能受到吉田東洋認可,前往長崎視察。後藤象二郎將長崎與大坂的土佐商會委託給他,握有其經營實權。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三菱商會,奠定了三菱財閥的基礎。
岡田以藏(おかだ いぞう) 藩士
先進 21 學力 64 武力 175 尊王 91 公議 5 佐幕 4
向桃井春藏學劍。加入武市半平太主導的土佐勤王黨,參與對佐幕派發動的天誅,號稱「人斬以藏」。
後藤象二郎(ごとう しょうじろう) 藩士
先進 77 學力 130 武力 102 尊王 27 公議 39 佐幕 34
在叔父吉田東洋推薦下,擔任要職,但在東洋去世後,勤王黨勢力大興,因而過着不得志的生活。隨着藩論一變,再次被用於藩政,壓制勤王黨,獲得山內容堂的信任,掌握藩內實權。配合坂本龍馬的時局策,說服容堂,向將軍慶喜建議大政奉還。
近藤長次郎(こんどう ちょうじろう) 藩士
先進 76 學力 98 武力 63 尊王 27 公議 47 佐幕 26
因家業的關係,被龍馬等人稱為「饅頭屋長次郎」。本欲利用龜山社中(海援隊)的報酬赴英留學,卻因事洩而按社中規定切腹。
坂本龍馬(さかもと りょうま) 藩士>志士
先進 62 學力 115 武力 150 尊王 36 公議 64 佐幕 0
土佐鄉士。在江戶千葉定吉道場,學習北辰一刀流。歸國後,不滿土佐藩論,脫藩前往江戶。後受中濱萬次郎、河田小龍、勝海舟等人影響,放棄攘夷論,在勝海舟門下學習航海術,協助設立神戶海軍操練所。此間又受松平慶永影響,萌生自己獨特的共和政體論構想。在勝海舟失勢後,受薩摩藩保護,於長崎設立航海貿易公司龜山社中(後來的海援隊)。其後以此為基礎,促成敵對的薩長兩藩結為同盟。又說服土佐藩士後藤象二郎,建議將軍德川慶喜,向土佐藩主山內容堂提出大政奉還。與後藤在船上研究出政策構想「船中八策」,對大政奉還自白書或五條宣誓文影響很大。慶應三年(1867年)十一月十五日,與中岡慎太郎在京都近江屋遭刺殺身亡。
新宮馬之助(しんぐう うまのすけ) 藩士
先進 59 學力 61 武力 100 尊王 31 公議 52 佐幕 17
從土佐藩脫藩後,寄身於勝海舟設立的神戶海軍操練所。之後加入坂本龍馬的龜山社中。龜山社中可謂是現代商社的原型,是以航海、貿易為業的團體。
中岡慎太郎(なかおか しんたろう) 藩士
先進 58 學力 132 武力 124 尊王 39 公議 27 佐幕 34
生於土佐大庄屋之家。加入武市瑞山的土佐勤王黨,在京都、江戶參加尊攘運動。策畫薩長兩藩的同盟,在坂本龍馬協助之下實現。相對於龍馬的海援隊,他組織陸援隊,之後亦從事倒幕,最後與龍馬一起死在刺客之手。
長岡謙吉(ながおか けんきち) 藩士
先進 76 學力 89 武力 118 尊王 39 公議 44 佐幕 17
生於醫生之家,在江戶、大坂學醫。更前往長崎拜西博特〔Seibold〕為師,卻因而涉嫌捲入西博特事件而被幽禁。獲釋後,轉向政治活動,成為坂本龍馬的部下,擔任海援隊書記。在龍馬去世後,接任隊長而活躍。
吉村寅太郎(よしむら とらたろう) 藩士
先進 61 學力 87 武力 130 尊王 57 公議 31 佐幕 12
生於土佐庄屋之家。入武市瑞山門下,受久坂玄瑞感化,加入土佐勤王黨,為國事而奔走。在大和行幸確定後,計畫舉兵,奉中山忠光為首,號「天誅組」,向大和舉兵。襲擊五條代官所,卻因八一八政變,時局逆轉,遭公武合體派討伐而戰死。
宇和島藩
慶長十九年(1614年),伊達政宗庶長子秀宗受封宇和郡。次年,入住板島丸串城(宇和島城),是為宇和島藩之始。 幕末時期,第八代藩主伊達宗城,是公武合體派的中心人物。致力於藩之西化,推行富國強兵政策。 明治四年(1871年)廢藩置縣,成為宇和島縣,其後歷經神山縣,最終劃入愛媛縣。人物(五人)
伊達宗城(だて むねなり) 藩主>重臣
伊達宗德(だて むねえ) 藩主
吉見左膳(よしみ さぜん) 家老
都築壯藏(つづき そうぞう) 藩士
林玖十郎(はやし くじゅうろう) 藩士
先進 89 學力 142 武力 120 尊王 26 公議 57 佐幕 17
積極吸取西洋知識,延攬高野長英、大村益次郎等人,也讓藩士學習洋學與兵學。藉由富國強兵、殖產強兵之策,強化藩的權力,因而對幕政具有發言權,有志於幕政改革。他構想了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雄藩聯合政權。與島津久光、松平慶永等人,並列為德川四賢侯。
伊達宗德(だて むねえ) 藩主
先進 78 學力 69 武力 83 尊王 31 公議 47 佐幕 22
幕末維新時期,在前藩主2代間所培育出來的親信上士層輔佐之下,共同處理國事。對軍事、生產、教育各方面進行整備,特別是推進富國強兵之策。
吉見左膳(よしみ さぜん) 家老
先進 63 學力 79 武力 61 尊王 40 公議 37 佐幕 23
實行藩政改革,在伊達宗城就封後,以其親信身分負責藩政要務,進行財政整理與海防強化。在將軍繼承問題中,協助支持一橋派的宗城而活躍,因而最後受到流放處分。
都築壯藏(つづき そうぞう) 藩士
先進 80 學力 89 武力 48 尊王 24 公議 52 佐幕 24
在藩校明倫館學習。與福岡孝悌、後藤象二郎等人,一起在二條城向將軍慶喜進言大政奉還,加強慶喜奉還的決心。
林玖十郎(はやし くじゅうろう) 藩士
先進 86 學力 110 武力 100 尊王 18 公議 56 佐幕 26
獲藩主伊達宗城任用,前往京都、大坂、長州等地,協助主君。與西鄉隆盛、廣澤真臣等人一同擔任東征軍的參謀,為鎮撫舊幕府軍而盡力。
九州
薩摩藩
島津氏自鎌倉時代即擔任薩摩守護大名。關原之戰時,雖與德川家為敵,戰後卻仍獲承認。 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一般多通稱薩摩藩。 第八代藩主島津重豪改革藩政,建士舘、演武舘等藩校。又嫁其女茂姬予將軍德川家齊。 曾孫島津齊彬亦受其影響,欲一改日本政治。 藩內思想先後由尊王攘夷轉為開國倒幕,與長州藩聯手倒幕。人物(十五人)
島津齊彬(しまづ なりあきら) 藩主
島津忠義(しまづ ただよし) 藩主
島津久光(しまづ ひさみつ) 家老
島津豐後(しまづ ぶんご) 重臣
西鄉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 藩士>重臣
有馬新七(ありま しんしち) 藩士
伊地知正治(いじち まさはる) 藩士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 藩士
海江田信義(かえだ のぶよし) 藩士
黑田清隆(くろだ きよたか) 藩士
五代友厚(ごだい ともあつ) 藩士
田中新兵衛(たなか しんべえ) 藩士
中村半次郎(なかむら はんじろう) 藩士
別府晉介(べつぷ しんすけ) 藩士
村田新八(むらた しんぱち) 藩士
先進 112 學力 164 武力 122 尊王 9 公議 71 佐幕 20
很早就有英明的聲譽。與弟弟久光爭奪藩主之位,在43歲總算成為藩主後,起用西鄉隆盛等革新派下級武士,實行殖產振興、富國強兵政策。親自參與許多先驅性事業,包括建造大反射爐、西洋式造船事業等,使薩摩藩成為一大工業與軍事大國。與德川齊昭、松平慶永、阿部正弘等人深交,加強對幕政的發言力,實行慶喜擁立運動。然而,井伊直弼就任大老後締結安政條約,讓紀伊的慶福當上將軍,齊彬等人的運動未能成功。五十歲時突然去世,也有一說是被以父親齊興為首的反對派所毒殺。
島津忠義(しまづ ただよし) 藩主
先進 48 學力 56 武力 64 尊王 68 公議 19 佐幕 13
致力於舉藩一致以應對國難,推進藩政改革,充實軍備。在生麥事件與薩英戰爭中,承受了攘夷的後果,但在鳥羽伏見之戰中,擊潰幕軍,成為新政府軍的主力。
島津久光(しまづ ひさみつ) 家老
先進 87 學力 162 武力 115 尊王 10 公議 68 佐幕 22
因藩主之位與異母兄齊彬派對立。齊彬突逝後,按其遺命,由久光長子繼任藩主,自己則為後見人,被尊為「國父」,握有實權。在率領藩兵上洛途中,下令討伐在伏見寺田屋的藩內過激派,堅持舉藩一致的方針。薩摩藩因而成為公武合體派的核心。自江戶返程途中,在生麥村遇有英國人橫穿隊列而遭殺害的事件(生麥事件),從而引發薩英戰爭。再次上洛時,試圖實現由雄藩組成的公武合體同盟,但未能實現。維新後,對政府的開明政策表示不滿,多數時間留在藩地。在這段隱居生活中,編纂了《通俗國史》。
島津豐後(しまづ ぶんご) 重臣
先進 58 學力 57 武力 38 尊王 21 公議 23 佐幕 56
對瀕臨危機的藩,致力進行財政改革,最後獲得成功。為同藩在維新時期的經濟打下基礎。對嫡子齊彬疏遠,進而引發家內騷亂。在齊彬去世後,輔佐藩政。
西鄉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 藩士>重臣
先進 68 學力 136 武力 118 尊王 67 公議 30 佐幕 3
薩摩藩士。奉藩主島津齊彬之命,為德川慶喜繼承將軍之位而奔走,不久齊彬病死。在安政大獄受到鎮壓,帶僧人月照歸藩,卻因藩不承認月照,與月照一同投水自殺。隆盛獲救,卻因違背藩命,被流放到奄美大島。三年後歸藩,又因觸怒島津久光,再度流放。獲准歸藩後,在禁門之變、第一次長州征伐與長州軍交戰,但在第二次長州征伐之前,便與長州藩結為薩長同盟。後謀求武力倒幕,獲得成功。尤其是與勝海舟會談,使江戶城和平轉移一事,得到很高的評價。在明治政府中,以陸軍核心人物之姿而活躍。明治六年,因征韓論與大久保利通對立而歸國。明治十年(1877年),新政府發動西南戰爭,戰敗自殺。
有馬新七(ありま しんしち) 藩士
先進 29 學力 84 武力 132 尊王 81 公議 14 佐幕 5
文武雙全,是薩摩藩第一流人物。不僅修習新影流劍法,也在江戶學習朱子學,其純粹而激烈的革命家性格因而加強。對大老井伊擅自簽約而感到憤怒,在僧人月照的協助下,將近衛忠熙、三條實美兩公卿的密敕抄本,送交到土佐、越前、宇和島等三藩主手上。與諸藩志士合謀襲擊井伊,還試圖在京都舉兵未果。在陪同島津久光上洛時,與真木和泉、田中河內介等急進派同志,在伏見寺田屋集結,密謀襲擊京都所司代,卻在即將行動之際,遭久光下令討伐,壯烈被斬而亡。
伊地知正治(いじち まさはる) 藩士
先進 50 學力 94 武力 72 尊王 56 公議 21 佐幕 23
雖有一隻眼、一隻腳殘疾,卻性格激烈,智略出衆,被認為具備軍師才幹,成為軍奉行,在薩英戰爭、禁門之變、鳥羽伏見之戰等戰役中,指揮藩兵,表現出色。此外,還與板垣退助一起攻下會津若松。在西南戰爭後,返回鹿兒島,鼓勵殖產興業。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 藩士
先進 71 學力 129 武力 114 尊王 54 公議 20 佐幕 26
因父親的流放罪而一時遭到免職,後獲赦免,與摯友西郷隆盛等人成為薩摩藩改革派的核心。支持藩主久光,推進公武合體策,卻因情勢變化而轉向倒幕派。與西郷一起跟桂小五郎締結薩長同盟的密約,還與岩倉具視等人斷然實行王政復古,完成倒幕的指導任務。
海江田信義(かえだ のぶよし) 藩士
先進 41 學力 50 武力 163 尊王 46 公議 31 佐幕 23
出府至水戶,向藤田東湖學習。歸藩後,與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一起為國事奔走。受藩主島津齊彬之命,在將軍繼承一事上盡心力,卻失敗。安政大獄時,與勤王僧月照一起逃至薩摩。後來殺傷英國人,引發生麥事件。
黑田清隆(くろだ きよたか) 藩士
先進 50 學力 63 武力 48 尊王 41 公議 50 佐幕 9
為薩長同盟盡心盡力,在大政奉還、王政復古中也有發揮其作用。以箱館征討參謀的身分,攻打五稜郭。在舊幕府軍投降後,不顧長州方面的反對,為救榎本武揚之命而奔走。維新後,致力於北海道開拓,後成為首相。
五代友厚(ごだい ともあつ) 藩士
先進 69 學力 94 武力 100 尊王 27 公議 41 佐幕 32
曾臨摹世界地圖獻給藩主島津齊彬,製作地球儀等,經常關注海外動向,暗中興起自我奮發之念。提倡開國貿易,以及向海外派遣留學生之必要性,讓藩採納其意見,率領留學生周遊歐洲各地。後離開官場,成為實業家,活躍於關西財界。
田中新兵衛(たなか しんべえ) 藩士
先進 24 學力 45 武力 175 尊王 84 公議 10 佐幕 6
出身商家,卻愛好武術,對時局有所覺悟。在長州藩急進尊攘論勢力的背景之下,在京都刺殺島田左近等佐幕派要人,是天誅的先驅,號稱「人斬新兵衛」。文久三年(1863年),因涉嫌刺殺姊小路公知而切腹,但至今仍不清楚他是否為真兇。
中村半次郎(なかむら はんじろう) 藩士
先進 38 學力 66 武力 153 尊王 73 公議 11 佐幕 16
生於薩摩藩微祿之家,自學而文武成才。在禁門之變中有所活躍,獲西鄉隆盛知遇,挺身倒幕,號稱人斬。在會津征討以及接收會津若松城等事件中聲名鵲起,卻在征韓論决裂中,與西鄉一起行動,在西南戰爭中戰死。別名桐野利秋。
別府晉介(べつぷ しんすけ) 藩士
先進 44 學力 72 武力 143 尊王 40 公議 27 佐幕 33
在戊辰戰爭中隸屬薩摩隊,轉戰奧羽。在新政府先後擔任近衛陸軍大尉與少佐。在征韓論決裂後,跟隨西鄉回鄉。為創立私學校而費心盡力,但在西南戰爭中自刃而亡。
村田新八(むらた しんぱち) 藩士
先進 47 學力 71 武力 149 尊王 73 公議 14 佐幕 13
自幼少時,即以西鄉隆盛為兄長,當西鄉被判流放時,也因連坐而流放到鬼界島。維新後,跟隨在征韓論中失敗的西鄉隆盛歸國。在西南戰爭中戰死。
熊本藩
又名肥後藩。 本為加藤清正領地,二傳絕嗣後,歸細川忠利統治。 江戶時代,因財政吃緊,向江戶、大坂商人借貸。 第六代藩主重賢,重整財政,建藩校時習舘。 幕末時,分裂為肥後勤王黨、時習舘黨、實學黨等三派。 後實學黨橫井小楠失勢,勤王黨宮部鼎藏自殺,時習舘黨因成主流。人物(七人)
細川齊護(ほそかわ なりもり) 藩主
長岡監物( ながおか けんもつ) 家老
宮部鼎藏(みやべ ていぞう) 重臣
橫井小楠(よこい しょうなん) 重臣
大田黑伴雄(おおたぐろ ともお) 藩士
河上彥齋(かわかみ げんさい) 藩士
元田永孚(もとだ ながざね) 藩士
先進 61 學力 86 武力 121 尊王 27 公議 31 佐幕 42
試圖重整熊本藩因承擔天草警備與本牧、相模警備等重責大任而導致的財政窘困。此外,在藩內,面對橫井小楠、長岡監物派與松井佐渡等人對立,也讓他在鎮撫兩方上費盡心思。
長岡監物( ながおか けんもつ) 家老
先進 51 學力 68 武力 64 尊王 53 公議 31 佐幕 16
二十歲成為家老,但在齊昭隱居的同時遭到罷免。在彼理來航時,成為浦賀警備總帥。與齊昭、藤田、西鄉隆盛等人深交,在江戶諸藩中占有重要地位。
宮部鼎藏(みやべ ていぞう) 重臣
先進 91 學力 156 武力 94 尊王 57 公議 23 佐幕 20
師從林櫻園,抱有尊攘思想。獲三條實美信任,在在洛志士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佐勤王黨的中心人物,在池田屋事件中被斬殺。吉田松陰視之如兄。
橫井小楠(よこい しょうなん) 重臣
先進 168 學力 193 武力 78 尊王 8 公議 70 佐幕 22
在熊本藩校時習館學習,並受到水戶學影響。從攘夷論轉向開國論,受越前福井藩之邀,與由利公正一起經由殖產貿易,實踐積極的富國論。
大田黑伴雄(おおたぐろ ともお) 藩士
先進 41 學力 99 武力 51 尊王 51 公議 27 佐幕 22
在林櫻園門下學習,熱中於神道。接受藩命而待在江戶,加強了尊王攘夷之志。歸藩後,成為肥後勤王黨重要人物,成為神風連之首。明治九年,在熊本叛亂,最後戰死。
河上彥齋(かわかみ げんさい) 藩士
先進 12 學力 48 武力 179 尊王 88 公議 8 佐幕 4
在藩校時習館學習,與神風連的大田黑伴雄等人有交。主張尊王攘夷,刺殺了主張公武合體與開國論的佐久間象山,卻因觸犯藩的忌諱而遭幽禁。在王政復古大赦令下出獄,對新政府的開國政策感到憤慨,發表反體制言辭等,被懷疑參與陰謀而遭處死。
元田永孚(もとだ ながざね) 藩士
先進 82 學力 101 武力 40 尊王 43 公議 27 佐幕 30
在藩校時習館學習,與橫井小楠一起組成實學黨。是將熊本藩的佐幕態度導向維新的功勞者。維新後,致力於國民教化,起草教育敕語的草案。
佐賀藩
龍造寺氏敗亡後,重臣鍋島氏繼承家督。關原之戰時屬西軍,因得以保有領地。 第十代鍋島直正,擴大藩校弘道舘,引入蘭學,使佐賀藩一躍而為最具現代化軍力的大藩。 思想上不佐幕亦不倒幕,採觀望態勢。 及島羽伏見之戰後,始加入新政府軍。人物(六人)
鍋島閑叟(なべしま かんそう) 藩主
鍋島直大(なべしま なおひろ) 重臣
大木喬任(おおき たかとう) 重臣
江藤新平(えとう しんぺい) 藩士
大隈重信(おおくま しげのぶ) 藩士
副島種臣(そえじま たねおみ) 藩士
先進 88 學力 111 武力 61 尊王 23 公議 47 佐幕 30
為肥前佐賀藩主時,進行藩政改革,推行勤儉勵行,殖產興業。經由引入外文明、設立反射爐、鑄造大砲、建造蒸汽船等,讓佐賀藩的工業與軍事力變為最強的藩。晚年保持親幕態度,但由於藩士在戊辰戰爭中的活躍,因而擔負了新政府薩長土肥的一部分。
鍋島直大(なべしま なおひろ) 重臣
先進 72 學力 54 武力 43 尊王 32 公議 48 佐幕 20
維新時的佐賀藩主。在戊辰戰爭中,受命率領藩兵參與上野、東北戰爭而活躍。接收當時法國管理下的橫須賀造船所,讓藩兵駐守該地。
大木喬任(おおき たかとう) 重臣
先進 64 學力 61 武力 41 尊王 39 公議 46 佐幕 15
在藩校弘道館學習,於嘉永6年參加義祭同盟。與中野晴虎、江藤新平交厚,以佐賀藩勤王黨身分而活躍。與江藤一起建議遷都江戶,因此功而成為第一任東京府知事。
江藤新平(えとう しんぺい) 藩士
先進 74 學力 92 武力 68 尊王 31 公議 52 佐幕 17
起初為尊攘派,後來開始主張開國論。與大隈重信、副島種臣一起支持藩主鍋島閑叟,以圖實現雄藩聯合、公武合體,但未能成功。為討伐彰義隊、江戶遷都等事而盡力。在新政府下,在征韓論上失敗,引發佐賀之亂,最終遭處決。
大隈重信(おおくま しげのぶ) 藩士
先進 61 學力 120 武力 64 尊王 47 公議 26 佐幕 27
在弘道館學習,也參與藩政改革,以尊攘激派的身分而活躍。脫藩後上京,勸說將軍慶喜實行大政奉還失敗。王政復古時,勸告藩主倒幕出陣,但未被採納。組織日本第一個政黨內閣,也是早稻田大學的創立者。
副島種臣(そえじま たねおみ) 藩士
先進 74 學力 74 武力 68 尊王 42 公議 36 佐幕 22
遊學京都,加入勤王運動,提倡抵制將軍與倒幕。與大隈重信一起脫藩,被捕後幽禁。具備漢學素養,也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
學者
人物(七人)
池內大學(いけうち だいがく) 儒學者
大國隆正(おおくに たかまさ) 國學者
平野國臣(ひらの くにおみ) 國學者
緒方洪庵(おがた こうあん) 蘭學者
河田小龍(かわだ しょうりょう) 蘭學者
佐久間象山(さくま しょうざん) 蘭學者
西周 (にし あまね) 學者
先進 129 學力 168 武力 33 尊王 63 公議 19 佐幕 18
急進派尊攘論者之一。在條約敕許、將軍繼承等問題上暗中活動,被幕府視為過激之徒而遭到監視。安政大獄興起時,逃到伊勢,聽聞妻兒遭幕吏盤問,只好出面自首。由於當時處分較輕,他被尊攘派視為叛徒而受到唾棄,最終被刺殺身亡。
大國隆正(おおくに たかまさ) 國學者
先進 110 學力 121 武力 38 尊王 54 公議 21 佐幕 25
入平田篤胤門下修習國學,接着在昌平坂學問所古賀精里門下學習朱子學,還前往長崎學習西洋理學。提倡皇道復興,因而被林大學等人視為異端,但獲得德川齊昭支持而平安無事。追求皇道的他,其學風對尊攘論者影響甚大。
平野國臣(ひらの くにおみ) 國學者
先進 114 學力 134 武力 73 尊王 72 公議 21 佐幕 7
修習和歌、雅樂、有職故實。很早便懷有勤王之志,留下妻兒前往京都。議論要恢復王政,支持擁立島津久光而興舉義兵的計畫。八一八政變,尊攘派被清除後,他擁戴急進公卿澤宣嘉舉兵,後因澤逃走而失敗,被捕後遭處斬。
緒方洪庵(おがた こうあん) 蘭學者
先進 148 學力 172 武力 30 尊王 27 公議 35 佐幕 38
居於大坂,修行文武,卻因體弱多病而轉向醫學之道。前往江戶,向蘭學大家坪井信道、宇田川玄真學習,還在長崎鑽研洋學。在大坂開設蘭學塾適塾,廿五年間教授了門徒三千人。適塾是當時日本最大的洋學塾,充滿新時代的意識與活力,培養出許多在幕末與維新後對日本有所貢獻的人物,福澤諭吉、大村益次郎、橋本左內等人,皆出自其門下。洪庵在此期間,以蘭學者、醫學者、教育者等身分而活躍,受到各階層人士的尊敬與信任。此外,也致力於普及種痘,出版最新療法等,對於引入西洋醫學也有重大貢獻。
河田小龍(かわだ しょうりょう) 蘭學者
先進 122 學力 168 武力 124 尊王 11 公議 61 佐幕 28
調查自美歸國的中濱萬次郎,從其口中聽到海外情勢,寫下《漂巽紀略》,獻給藩主。在坂本龍馬來訪時,向他講述海事思想與世界大勢,對龍馬影響甚大。感化其他尊攘派青年,還參與策畫建設土佐藩反射爐等,以開明派知識人物之名而活躍。
佐久間象山(さくま しょうざん) 蘭學者
先進 152 學力 193 武力 64 尊王 18 公議 67 佐幕 15
生於松代藩下士之家。人稱神童。在江戶師從佐藤一齋,與渡邊崋山等人結交。在神田一面經營私塾「象山書院」,一面研究海外情勢,也學習西洋兵學與蘭學。不僅從事大砲鑄造,還翻譯《哈爾馬和解》(日本首部荷日辭典,譯自荷蘭人哈爾馬的荷法辭典。此處「和」指日本)、著述《海防八策》等,在近代科學上的知識,是當時日本的首屈一指。勝海舟、橋本左內、河井繼之助等許多人材,都聚集在他身邊,但卻因吉田松陰偷渡事件連座,遭蟄居處分。後獲赦,隨藩主京都警護而上洛。以公武合體、開國佐幕的策士身分而活躍,最終遭勤王派刺殺而亡。與勝海舟是義兄弟。
西周 (にし あまね) 學者
先進 132 學力 128 武力 48 尊王 13 公議 61 佐幕 26
生於津和野藩的藩醫之家。在藩校養老館學習朱子學,私下熱中於荻生徂徠的學說。在藩主命令下,捨棄醫業,轉向儒學,更前往江戶學習蘭學,下定決心要精進洋學。後留學荷蘭,學習哲學。被譽為日本哲學之父。
商人
人物(八人)
小野善右衛門(おの ぜんえもん) 商人
加島屋久右衛門(かじまや きゅうえもん) 商人
グラバー(ぐらばー) 商人
鴻池善右衛門(こうのいけ ぜんえもん) 商人
古高俊太郎(こたか しゅんたろう) 商人
白石正一郎(しらいし しょういちろう) 商人
三野村利左衛門(みのむら りざえもん) 商人
吉富藤兵衛(よしとみ とうべえ) 商人
先進 36 學力 42 武力 33 尊王 43 公議 26 佐幕 31
維新政府成立後、是財政上提供協助的小野家分家,以小野組經理的身分而活動。在維新當下,先於三井家,奔走於籌措資金,興起創建新政府財源的氣象。
加島屋久右衛門(かじまや きゅうえもん) 商人
先進 61 學力 57 武力 39 尊王 27 公議 27 佐幕 46
幕末時期,與鴻池家一樣,除了幫助幕府籌措御用金外,還在新政府樹立後,捐獻會計基金與東征軍軍費等,對財政有所貢獻。
グラバー(ぐらばー) 商人
先進 102 學力 132 武力 86 尊王 59 公議 31 佐幕 10
全名湯瑪士·B·格洛佛〔Thomas B. Glover〕。生於英國。隨着日本開國來到長崎,創立貿易公司格洛佛商會,在幕末動亂時期,出售武器、彈藥、船艦,還透過海運業大賺一筆。支持坂本龍馬的薩長同盟等,總是站在新勢力的一方,是一位善於謀生處世的能手。
鴻池善右衛門(こうのいけ ぜんえもん) 商人
先進 45 學力 48 武力 33 尊王 24 公議 19 佐幕 57
11歲便成為大坂豪商鴻池本家的繼承人。因外國船艦來航,為幕府籌措海防費御用金。曾被新撰組芹澤鴨私自拿走黃金二百兩。
古高俊太郎(こたか しゅんたろう) 商人
先進 60 學力 57 武力 64 尊王 57 公議 22 佐幕 21
生於近江,移居京都。與有栖川宮家臣有深交,開始參與勤王運動。為避幕府追捕,成為道具屋桝屋喜右衛門養子,提供自己住所作為勤王同志的集會場所。在這裏寫了一份以自己為盟主的連判狀,宮部鼎藏、吉田稔麿等數十人皆在上頭簽字。然而,住家遭到新選組搜索,自己也被逮捕。由於所持品中的志士連判狀被發現,致使同志遭新選組近藤勇、沖田總司等人襲擊,即所謂「池田屋之變」。一個月後,古高也在六角獄被刺殺而亡。
白石正一郎(しらいし しょういちろう) 商人
先進 67 學力 123 武力 101 尊王 63 公議 24 佐幕 13
經營迴船問屋。很早便抱有勤王之志,加入高杉晉作的奇兵隊,不惜在精神與物質上給予支援。諸國志士寄宿在白石家者甚多,身為尊攘倒幕的支持者,他承擔了物質上的負擔,但是到了明治時代,家業卻破產。像坂本龍馬等仰賴他幫忙的人數不勝數。
三野村利左衛門(みのむら りざえもん) 商人
先進 32 學力 55 武力 38 尊王 31 公議 35 佐幕 34
成為紀國屋入贅女婿,從事點心行商,後來買下兌換商的股份而獨立,成為三井家番頭。也為明治新政府軍,特別是東征的軍資金籌措而盡力。
吉富藤兵衛(よしとみ とうべえ) 商人
先進 52 學力 68 武力 66 尊王 58 公議 30 佐幕 12
繼承周防大庄屋的家督。對幕末情勢抱有志向,與志士結交。向藩獻納攘夷費用,幫助井上馨、桂小五郎等人,籌措了幕長戰等戰爭的戰費。
志士
人物(十二人)
天野八郎(あまの はちろう) 志士
大州鐵然(おおず てつねん) 志士
海雄 (かいゆう) 志士
清河八郎(きよかわ はちろう) 志士
齊藤彌九郎(さいとう やくろう) 志士
相樂總三(さがら そうぞう) 志士
千葉周作(ちば しゅうさく) 志士
千葉重太郎(ちば じゅうたろう) 志士
真木和泉(まき いずみ) 志士
陸奧宗光(むつ むねみつ) 志士
默霖 (もくりん) 志士
桃井春藏(ももい しゅんぞう) 志士
先進 65 學力 75 武力 128 尊王 14 公議 7 佐幕 79
生於上野的庄屋之家。在鳥羽伏見之戰中,德川慶喜戰敗被命令隱居軟禁後,天野八郎為一洗德川氏被貼上朝敵的汚名,集結舊幕臣,組成彰義隊,以圖復興德川家,最後遭官軍猛攻被捕,病逝獄中。
大州鐵然(おおず てつねん) 志士
先進 39 學力 82 武力 68 尊王 43 公議 36 佐幕 21
曾邀請十名僧侶加入上關的義勇隊,組成真武隊。禁門之變後,響應高杉晉作下關舉兵,組織第二奇兵隊。此外,他還用僧侶組成護國團,在幕末戰爭中表現活躍。
海雄 (かいゆう) 志士
先進 68 學力 65 武力 33 尊王 47 公議 34 佐幕 19
高野山出身,尊攘派僧侶。安政五年,收到朝廷傳來的攘夷祈願,進行「朝廷安穩、敵國降伏」的祈禱。在安政大獄中,受到隱居幽禁處分,後年獲赦罪。
清河八郎(きよかわ はちろう) 志士
先進 32 學力 98 武力 138 尊王 59 公議 23 佐幕 18
在江戶千葉周作處學劍。是熱烈的攘夷論者,以憂國志士馳名。應幕府編組浪士隊而上京,卻反對幕府意圖,主張尊攘,與浪士隊反叛,撤回江戶。留在京都的人,後來組成新撰組。清河受幕府記恨,最後遭見迴組佐佐木只三郎刺殺身亡。
齊藤彌九郎(さいとう やくろう) 志士
先進 54 學力 74 武力 184 尊王 47 公議 26 佐幕 27
開設練兵館,教授神道無念流。其劍術江戶第一,與千葉周作、桃井春藏並稱三傑。水戶藩士有許多人都在其門下,武田耕雲齋、藤田東湖等人,都是其門生。應德川齊昭之邀,教授藩士劍術。在戊辰戰爭時,被推為上野彰義隊首領,但他沒有接受。
相樂總三(さがら そうぞう) 志士
先進 58 學力 79 武力 71 尊王 47 公議 40 佐幕 13
生於下總郷士之家,精通兵學與國學。與尊攘志士結交,集結浪士隊,任其隊長。雖贏得民心,卻因新政府方針,被視為偽官軍而遭受懲罰。
千葉周作(ちば しゅうさく) 志士
先進 64 學力 60 武力 192 尊王 30 公議 39 佐幕 31
學習小野派一刀流,在諸國與其他派劍客鬥技而聲名大譟,是北辰一刀流的鼻祖。開創新劍法,收得許多門人,在神田於玉池開設玄武館,從這裏出來了許多幕末志士。受水戶藩主德川齊昭之邀,擔任藩校弘道館師傅。
千葉重太郎(ちば じゅうたろう) 志士
先進 38 學力 66 武力 161 尊王 43 公議 26 佐幕 31
千葉周作的弟弟,定吉之子。與青年坂本龍馬在千葉道場為了修練劍術而深交。為了斬殺勝海舟,而與龍馬一同闖入赤坂氷川町邸宅的故事非常有名。
真木和泉(まき いずみ) 志士
先進 26 學力 158 武力 69 尊王 83 公議 17 佐幕 0
倒幕運動的理論指導者。受會澤正志齊影響。鼓吹水戶學,主張藩政改革,但在失勢後,以長州藩尊攘倒幕派重要人物的身分上洛。指導禁門之變,但最終失敗而自刃。
陸奧宗光(むつ むねみつ) 志士
先進 43 學力 139 武力 124 尊王 40 公議 41 佐幕 19
在紀伊藩政變中,父親遭幽禁,家族四散。他脫藩後,前往江戶,參加尊王攘夷運動。在坂本龍馬推舉下,進入海軍操練所,接受勝海舟指導,在海援隊的運營中發揮其技術。在明治政府中,他相繼解決了外交難題,因而號稱「剃刀大臣」。
默霖 (もくりん) 志士
先進 29 學力 52 武力 49 尊王 70 公議 21 佐幕 9
幼少時有聽覺障礙。成年後成為僧人,遊歷全國宣揚勤王。與諸國志士交流,特別是與吉田松陰等人策畫王政復古。是投身於倒幕運動的先驅。
桃井春藏(ももい しゅんぞう) 志士
先進 48 學力 60 武力 180 尊王 39 公議 31 佐幕 30
向江戶桃井春藏學習劍術,繼承第四代師名。從講武所劍術教授,升為師範役並,在慶應三年(1867年)成為遊撃隊頭取並。維新後,在大坂開設劍術道場。
町人
人物(四人)
飯岡助五郎(いいおか すけごろう) 町人
清水次郎長(しみずの じろちょう) 町人
新門辰五郎(しんもん たつごろう) 町人
車善七 (くるま ぜんしち) 町人
先進 48 學力 42 武力 112 尊王 30 公議 33 佐幕 37
在關東取締出役設立後,從銚子陣屋那裏取得非官方捕快工作,以役人代與博徒身分,擴大自己的勢力。與附近的笹川一家不斷爭奪地盤,下令手下刺殺對方後,房總三州的所有博徒,都服從於他。
清水次郎長(しみずの じろちょう) 町人
先進 30 學力 48 武力 164 尊王 41 公議 37 佐幕 22
生於駿河清水港,繼承家業米問屋,卻因天性俠氣,於二十二歲投身博徒,成為清水港老大,擴張勢力。亦曾受東征總督府任命為道中探索方。在目覩咸臨丸船員屍體漂到清水港時,深感衆生平等,收屍將他們隆重安葬,其俠義的名氣大揚,與榎本武揚、山岡鐵舟互為知己,後來受到他們關照而活躍。利用政府要人的後援與權力,整備清水港,開設蒸氣船定期航線,設立輪船公司。其活動甚多,甚至還為青少年提供學習英語的機會等。
新門辰五郎(しんもん たつごろう) 町人
先進 54 學力 44 武力 167 尊王 23 公議 14 佐幕 63
十番組消防隊的頭領。將軍慶喜因需要京都警護,讓江戶土木工也加入,因而帶着辰五郎一同上洛。由於女兒是慶喜愛妻,似乎獲得深厚信任。在鳥羽伏見之戰中戰敗的慶喜,遺忘了放在大坂城的大金扇馬印,命辰五郎前去取回。
車善七 (くるま ぜんしち) 町人
先進 30 學力 55 武力 119 尊王 33 公議 34 佐幕 33
身為非人頭,代代都稱作「車善七」,受制於穢多頭的支配。明治四年開始,不再有穢多、非人等稱呼,這個職位也因而廢止。據說其祖先是佐竹義宜的家臣之子,曾試圖刺殺德川家康;另有一說,其為三河出身,在淺草患病,為家康所救,後被授予此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